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调研发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源头申报率较高,信息化监管系统不完善。不同类型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在垃圾分类意识、容器配置准确度、源头分类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小型个体单位、快餐连锁店、商业大厦的餐厨垃圾中含杂率均低于10%,餐厨垃圾纯度总体较好。研究基于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结合市政府对餐厨垃圾的管理需求,对餐厨垃圾源头、收运和末端处置环节的质量把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和处理现状,分析了餐厨垃圾特性及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和管理水平,对目前上海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上海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择石景山区为对象,调研了9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垃圾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差别较大,其中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餐馆的人均餐厨垃圾产生量较高,而小吃店、快餐店和学校食堂的人均餐厨垃圾产量较低。特大型餐馆节假日餐厨垃圾产生量明显增高,节假日平均值比工作日平均值高出44%~220%。大型、中型和小型餐馆是餐厨垃圾的主要来源,这3种类型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垃圾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74%。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一方面介绍了餐厨垃圾的产生、管理及处理现状,简述了餐厨垃圾资源化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剖析了餐厨垃圾处理难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餐厨垃圾规范处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餐厨垃圾生态循环综合处置方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金良  杨志强  朱强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6):242-245,249
介绍了餐厨垃圾的特点及危害,以及我国餐厨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比较了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几种常见处置方法.根据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大、含水率高、油脂和盐分含量高以及成分复杂等特点,提出了分类收集运输、源头预处理以及餐厨垃圾与其它添加物混合堆肥的生态循环综合处置方案,以期为餐厨垃圾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填埋和焚烧等传统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水解步骤通常被认为是整个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和复合的预处理手段,可以达到减小餐厨垃圾颗粒粒径和增强可溶性的目的,进而促进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通过阐述各种餐厨垃圾预处理原理,总结其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餐厨垃圾的成分和特征,针对目前国内餐厨垃圾的六种处理方法,对比其优缺点,指出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相对较好,它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沼气化利用。通过分析我国餐厨垃圾厌氧处理的优势和两个典型案例,指出厌氧发酵工艺在处理餐厨垃圾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庆市餐厨垃圾成分特征,对大庆市餐厨垃圾预处理工艺进行介绍,进一步对大庆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温、湿式”厌氧消化工艺适合于大庆市餐厨垃圾处理,以实现大庆市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9.
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厨垃圾成分复杂,不便于收集、运输、处置,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进行资源化处置,即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获得了清洁能源,餐厨垃圾合理处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文章阐述了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现状及研究进展,介绍了餐厨垃圾的中处置技术:堆肥技术、制燃料酒精、制氢、制沼气以及提取生物降解性塑料的技术。从餐厨垃圾资源化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置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及处理现状,合理预测了餐厨垃圾近远期产生量,提出了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规划。  相似文献   

11.
以东莞某花园小区为垃圾分类试点,试点采用简易的“干湿”分类法,以分出厨余垃圾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行实户制和奖惩制,促进垃圾分类的有序开展。研究表明:原始垃圾湿基低位热值5083.16kJ/kg,试点6个月以来,参与垃圾分类住户分类合格率为70%,厨余垃圾平均分出率达63.94%。  相似文献   

12.
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实施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与分类前生活垃圾性质变化,对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了采样分析,并与北京市分类前混合收运的生活垃圾性质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北京实施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桶内厨余组分占比逐渐增加,实施1年后,厨余组分占比可达99%;含水率和容重较分类前明显增加,可燃分和热值明显降低,故不适宜采用焚烧处理;pH和C/N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呈小幅度增长趋势,有机质、总氮(以N计)、总磷(以P2O5计)和总钾(以K2O计)含量上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增大。Cd、Pb、Cr、Hg、As、Cu和Zn 7种危害较大的重(类)金属元素中,除As外其余的金属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Na、Ca、Mg、Fe、Mn等金属元素,除Na外均呈下降趋势。故垃圾源头分类可以有效控制厨余垃圾中金属含量,使其种子发芽指数升高,减小对植物的生物毒害作用,降低环境风险。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设施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当前我国几个城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优化餐厨垃圾发酵产燃料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餐厨垃圾中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特点,利用运动发酵单胞菌对餐厨垃圾发酵生产燃料酒精,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分析多种酶制剂和营养物质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糖化酶和蛋白酶对于酒精发酵影响显著,其他酶和营养物的添加对发酵均无显著影响,说明餐厨垃圾自身所含的丰富营养即可以满足细菌生长的需要. 进一步的单因素试验分析表明糖化酶的最佳添加量为100 U/g. 当同时添加100U/g 蛋白酶和100 U/g 糖化酶时,酒精产量达到最大值53g/L, 比单纯添加糖化酶时产量高10%,其酒精转化率为44%. 经酒精发酵后,餐厨垃圾粗蛋白增加了1.5倍且纤维素含量较低,可作为饲料使用. 利用餐厨垃圾产酒精不仅处理了污染严重的废物,同时也为酒精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厨余垃圾与粪便现场处理工艺研究及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一套厨余垃圾与粪便的现场处理工艺,并根据单元小试研究数据研制出中试装置,用于模拟处理一个单元居民楼的厨余垃圾与粪便。设计处理量0. 2t d ,包括真空收集、固形物厌氧消化、消化污泥造粒制肥、混合污水的厌氧好氧处理等整套处理工艺,实现了厨余垃圾及粪便的源头收集、现场减量处理,同时可产出菌肥和沼气。  相似文献   

16.
粪便与厨余垃圾现场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朱蕾  周磊  江娟  熊尚凌  黄亮  孙蔚旻  吕志中  廖波 《环境科学》2005,26(5):196-196-199
研究了粪便与厨余垃圾的源头真空管道收集及现场生物处理技术,根据系统工艺设计方案进行了分单元的小试.研究表明:真空便器的冲水量约为1L/次,破碎1kg垃圾用水0.4~0.6L;厌氧消化反应器进料粪便占40%,厨余垃圾占60%,水分控制在93%左右,C/N=25∶1左右,pH控制在6.2~7.3之间,最佳搅拌频率为6h/d,总停留时间28d;ABR反应器对混合上清液的COD去除率可达91%;用驯化得到的解磷、解钾菌株与消化污泥混合制取菌肥,解磷菌对土壤有效磷增强度67.5%,解钾菌对土壤有效钾增强度33.4%.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渗滤液强化城市污泥消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污水厂污泥热值低、C/N比低,厌氧消化效率低的问题,结合餐厨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高、C/N比高的特点,研究了城市污泥、餐厨垃圾渗滤液共消化过程.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的添加促进了污泥厌氧消化甲烷气的产生,添加生、熟垃圾渗滤液的消化污泥累计产甲烷量分别为542 mL、2102 mL,是未添加渗滤液(参照样)的污泥消化产气量的1.2倍、4.6倍,甲烷单位产量分别为261(参照样)、675.8、971.0L·kg-1(以VS计);同污泥单独厌氧消化相比,添加生、熟垃圾渗滤液能强化污泥VS/TS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为15.3%和26.3%;通过共消化,污泥上清液的SCOD去除率均高于90%,出水COD也基本一致,并未因垃圾渗滤液的添加而发生大的波动.污泥与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共消化能够促进有机物的去除,强化甲烷气的产生,实现了污泥与渗滤液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文章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进行了优化,确定出了垃圾分类收集最佳方案。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厨房垃圾、客厅和卧室垃圾、厕所垃圾及有毒有害垃圾4类。  相似文献   

19.
胡昊  王凡  刘力  贺文智  李光明 《环境工程》2015,33(5):118-121
餐厨垃圾固相中的油脂易腐化变质,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不利于餐厨垃圾后续资源化处理;而合理回收利用则是一种优良资源。采用微波湿热的方法分离餐厨垃圾固相中油脂,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及微波加热方式对固相中油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分析了微波湿热前后固相中油脂的成分性质。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固相中油脂浸出率随微波作用时间延长呈先增后平稳的趋势,120℃下作用40 min时,浸出率达最高值为72.1%;微波作用下固相中油脂浸出率相比电加热提高了3.1%;微波处理未改变固相中油脂的主要官能团结构,但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