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给研究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提供参考,简要介绍了碳排放核算的一般性方法,重点阐述了微观单体建筑碳排放和宏观层面建筑物化和运行碳排放核算模型方法的特点以及研究现状,分析了3类主要模型方法(IPAT系列模型、指数分解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并聚焦于建筑领域,综述了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即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关键影响因素。最后,从建筑碳排放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展望,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对A市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A市碳排放产业分布结构和A市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A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我国火灾空间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指数、逐步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地级市单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火灾发生率具有显著的聚集性;我国火灾发生率较低的“冷点”区域有1个,火灾发生率较高的“热点”区域有4个;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年平均气温4 个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人均GDP与火灾发生率为正相关,另外3影响因素对火灾发生率的作用表现出正负2种相关关系;2因素交互作用要比单因素作用于火灾发生率时影响力更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类型有非线性增强型和双因子增强型2种。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全省GDP达到15903亿元,增长近3倍,人均GDP增长2.89倍,城镇化率达到60%,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82%。与此同时,全省碳排放量从19095万吨增加到27251万吨,增长1.43倍。通过对黑龙江省13年间社会经济数据的系统分析研判,人均GDP、城镇化率、碳排放强度等因素对全省碳排放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从宏观上因地制宜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需厘清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在窗口分析框架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博弈交叉评价(DEA-GCE)方法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分析模型,评估2012—2017年我国各省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并综合运用聚类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存在低水平维持型、高水平稳定型、波动下降型以及波动提高型4种时间演变特征,且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趋势;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建筑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建筑业国有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勘察设计、监理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政府监管投入为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主导影响因素,除建筑业国有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其他因素均与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温室气体减排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且还成为各国日益重要的经济问题。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碳排放影响因素方面为研究热点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用指数分解方法尤其是对数均值迪式分解法(LDMI)对中国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研究。LMDI相比于AWD来说具有计算方法更简单、易操作且没有残差值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对四川省碳  相似文献   

7.
“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针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引起学者及研究人员的重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实现绿色发展、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重点。本文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实证模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简要阐述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并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事故原因分析,近90%的安全事故是由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改进其安全行为,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建筑业安全现状出发,介绍了安全行为的概念和特点,并运用"4M1E"法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从而得出农民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基于SEM的安全行为影响因素验证。结果表明,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和方法因素对农民工安全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正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多,看不见、摸不着,隐蔽性很强,且施救困难、风险大,被称为隐藏的杀手,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笔者从事普通民用工程建筑安全管理,在普通民用建筑过程中,根据施工方法(要求)和用途的不同,也会形成多种有限(密闭)空间,如: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时的集  相似文献   

11.
作业人员相关安全知识匮乏是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掌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的途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个体特征和理论知识掌握的现状,研究了个人特征因素对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掌握的影响,同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影响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中,占比为66.8%的作业人员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文化程度总体不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普遍一般,文化程度越高,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及落实是影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最为根本的因素,是推动作业单位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知识水平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6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统计面板数据,根据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方法(LMDI)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选择Theil系数对安徽省三次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协整方法建立碳排放与主要影响因素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安徽省2020年的碳排放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2000—2016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明显,从5277.24万t增加到14 107.81万t;第二产业是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体,占总体的70%以上;第一产业占比最小,仅为2.88%。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累计增加值合计为2 216.1万t,其中,经济增长效应的累积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贡献率为349.3%,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的累积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8.3%、-1.5%和-256.1%。2020年安徽省的总碳排放量约为1.74亿t左右,与当前减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综上所述,可以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优化方面提升安徽省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增长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天山北麓9个州(市、地区)2002-2011年工业能源消费量、人口等数据基础上,利用LMDI法对该地区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口规模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碳排放增加的拉动因素。工业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碳排放增加的抑制因素。总体来说,该地区抑制因素的抑制作用远小于拉动因素的拉动作用,工业碳排放量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的碳排放空间依赖作用较为显著;居民消费水平、居民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强度、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对居民人均直接生活能耗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家庭规模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呈现较强的负向抑制作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在碳排放方面凸显为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并在集聚格局上表现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从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技术特性出发,在考虑发电、供热不等价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碳排放指标。针对典型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我国当前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的碳减排效果十分明显。即使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也能获得一定的减排收益。同时,敏感性分析表明,原动机效率对减排效益的影响不容忽略,而热源系统性能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扁平大空间内烟气蔓延影响因素,通过FDS火灾模拟软件对上海某商业综合体的商场进行模型建立,利用计算机模拟,逐一研究了水喷淋,挡烟垂壁高度,排烟口大小、数量,补风方式、补风量对烟气蔓延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增加挡烟垂壁高度对烟气蔓延影响有限,而去除水喷淋对烟气蔓延速度及质量浓度影响最大,烟气蔓延至各测点时间最多加快超过100 s,各测点烟气单位长度消光率最多上升69.51%/m;减小补风量至50%与去除水喷淋对烟气分布影响效果相当,在进行防排烟设计优化时,应优先考虑水喷淋与补风量;此外排烟量保持不变,改变排烟口数量及大小对烟气影响主要体现为蔓延速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引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作为参考指标,从建筑业和宏观经济两个方面获取了6个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率、房屋建筑面积、劳动生产率、建筑业总产值、职工平均工资和GDP指数。以2007—2016年统计年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与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的相关程度,关联度从大到小为GDP指数、技术装备率、劳动生产率、职工平均工资、建筑业总产值、房屋建筑面积。此外,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按累计死亡率进行聚类,分为4个区域,北京、上海、天津等归为区域一,甘肃、吉林和安徽等归为区域二,云南和宁夏归为区域三,青海、海南和贵州归为区域四,并以区域四的3个省为例进一步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虽然GDP指数和技术装备率仍是影响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但各省的死亡率关联因素排序不同,其中劳动生产率是贵州省影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是青海和海南省影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这表明不同省份应考虑不同的安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防控换流变火灾的发生,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研究换流变内变压器油的量、铁芯及绕组等所占体积对射流火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首先,搭建小型变压器油燃烧试验平台,分析受限空间射流火产生、发展、熄灭等阶段火焰形式;然后,改变变压器油的量,分析各阶段射流火形态的变化;最后,改变钢珠填充量,分析射流火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沸腾液体蒸发蒸气爆炸(BLEVE)现象是喷射高度达到最高的关键点;减少罐内变压器油的充装量后罐内整体能量降低,这导致各阶段火焰高度降低,且各阶段火焰显现时刻出现延后;加入2.4 dm3钢珠后,罐底热阻增大,而钢珠表面的突起或凹陷为沸腾过程的气泡提供气化核心,降低液相过热度,强化传热效果,使火焰高度大幅降低的同时,将射流火出现时刻延迟52.91%。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铁路局为研究对象,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方法学和中国自愿减排方法学原理,在收集有关全国铁路运输企业节能降耗的资料与国内外碳排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走访和调研北京铁路局所属单位,基于各耗能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北京铁路局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分析,建立了北京铁路局碳排放清单,计算得出了碳排放基准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迪氏对数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美国、印度、日本、德国4个典型国家和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分析家庭户数量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引入家庭户规模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全球、中国及几个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为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对全球和印度,人口效应略强;对其他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增长为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为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其中美国和德国强度效应较强,抵消了经济增长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美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全球及其他几个典型国家则表现为微弱的抑制作用.修正的模型表明,居民消费模式对碳排放贡献以家庭模式为主,中国的家庭户数量效应大于人口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