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厂采用焦磷酸镀铜工艺,每天排放含铜废水约20吨,锕离子含量5~30毫克/升。结合我厂多年来使用移动床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经验,在80年年底研制成功了组装式移动床离子交换含铜废水净化器,处理焦磷酸镀铜废水。该装置采用框架结构,长1400毫米,宽1100毫米,高2300毫米,占地115平方米。装有水泵、过滤器、交换柱、再生柱、树脂储存斗、再生系统以及电源控制部分等。废水经处理后变成无色、无臭的清水,pH 近中性,经比色分析,检验不出 Cu~(2 ),可作电镀车间洗涤用水循环使用。根据使用情况,树脂一般4~6天饱和排放再生一次。  相似文献   

2.
铅锌矿泡沫浮选废水含有大量Pb2 + 离子和有机硫化物 ,经过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 ,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部分COD、降低其起泡性 ,然后回用生产。回用实践证明 ,选矿废水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 ,其浮选选别指标与洁净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选矿废水的回用处理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铅锌矿泡沫浮选废水含有大量Pb^2 离子和有机硫化物,经过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和部分COD,降低其起泡性,燃后回用生产。回用实践证明,选矿废水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其浮选选别指标与洁净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回收洗相废水中的银.结果表明,电解法对高浓度含银洗相废水的银回收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中低浓度洗相废水中的银的回收,采用4%硫酸再生IRA-68离子交换树脂,树脂的交换能力可以增加4倍,再生时由于已交换的银被直接固定在树脂上,结果使得再生剂处置和银回收过程更加简单方便.IRA-68离子交换树脂回收中低浓度洗相废水中银的技术具有银回收效率更高、离子交换运行时间更长和操作更为简便等优点,使得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得到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天然有机物(NOM)和溴离子是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这2种前体物,同时交换出氯离子。交换出的氯离子与水源水中天然存在的氯离子通过电解可以产生自由氯用于消毒。将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与电解联用,通过建立和优化树脂处理与电解消毒方法,实现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结果表明:树脂依次经过碱/酸洗、甲醇抽提和5次去离子水清洗后,可以有效减少树脂溶出,并降低氯离子和甲醇的影响;在2 L的模拟水源水样中加入20 mL树脂反应1 h后,可以去除93.7%的NOM和91.2%的溴离子;由树脂交换至水样中的氯离子通过电解氧化,可以在3 min内产生5 mg·L~(-1)的氯。与单独的氯消毒相比,新方法可以削减86.4%的总有机卤素(TOX)。  相似文献   

6.
铅锌硫化矿浮选废水回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矿山的铅锌硫化矿浮选废水回用工艺的分析,提出了对部分浮选废水直接回用,其余部分废水适度净化处理后再回用,使浮选废水100%回用于选矿生产的处理工艺,本工艺可达到使浮选废水的完全回用的目的,对国内众多的浮选企业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羟基苯甘氨酸废水属于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针对生产工艺的特点,采取了废水分类处理的新路线.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苯酚的回收率达到95%,每日回收硫酸铵约6t;低浓度废水采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是可行的,COD、BOD5、NH3-N及挥发酚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5.6%、94.6%、93.7%和99%.  相似文献   

8.
铅锌硫化矿浮选废水回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矿山的铅锌硫化矿浮选废水回用工艺的分析,提出了对部分浮选废水直接回用,其余部分废水适度净化处理后再回用,使浮选废水100%回用于选矿生产的处理工艺,本工艺可达到使浮选废水的完全回用的目的,对国内众多的浮选企业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含盐化工废水蒸发脱盐回收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双效蒸发器处理高浓度含盐化工废水进行了小规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效蒸发器处理该废水的效果明显,二次蒸汽重复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平均蒸发吨水的蒸汽耗量约0.75t。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采用两次蒸发分步结晶工艺,可将废水中的不同盐类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资源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电镀废水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经采用微电解、破氰预处理,再经中和混凝反应、沉淀、过滤等处理工艺,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GB8978-1996)一级标准,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作清洗水.  相似文献   

11.
以磷钨酸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几种阴阳离子对磷钨酸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Mg2+、Ca2+、NO-3、SO2-4和CO2-3均对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中Mg2+和Ca2+仅有微弱的促进作用;NO-3和SO2-4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有所增加;CO2-3则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Mn2+、Al3+和Cl-对光解反应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且Al3+和Cl-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医院排放的高浓度含氰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亚铁+曝气"初级化学处理和ClO2二级深度氧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模式,不仅使含氰废水实现无毒化处理,而且使高浓度含氰废水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试验表明,处理后的废水中CN-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为医院高浓度含氰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蒸汽驱采废水回用高压锅炉给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工艺组合流程对蒸汽驱采废水回用高压锅炉给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蒸汽驱采废水回用高压锅炉给水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提出推荐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农药化工厂生产苯肼、苯唑醇、乙基氯化物过程排放的废水是高氯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三辛胺作萃取剂,用液-液萃取处理,三辛胺与水中Cl-离子形成萃合物而使Cl-转移到有机相.再经高效絮凝处理后,CODCr总去除率达89.8%,Cl-总去除率达83.2%,BOD/COD比从0.02上升到0.34,可生化性大幅度提高. 废水再经河水稀释进A/O池生化处理3d后,可达标排放.负载萃取液用5%NaOH水溶液反萃取.由于萃取剂回用降低了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5.
炼油厂汽提废水含较高浓度的酚 ,会对污水处理场产生冲击。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工业试验 ,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 :出水酚浓度低于 9.0mg/L ,酚降解率 >90 % ,完全可以消除它对污水处理场的冲击。并通过工业试验为工艺设计和工业运行确定了有关参数和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6.
洗车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洗车废水中含有泥砂、油乳化液、有机物及洗涤剂类污染物质。在分析中 ,对洗车废水的水质进行了分类 ,并针对不同的水质 ,对国内的大型洗车场的处理工艺和小型洗车行的洗车废水回用工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对国外采用膜工艺处理洗车废水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同时提出了洗车废水的污泥处理问题。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 ,洗车废水回用是必然趋势。现行的洗车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回用率低、处理效果不理想 ,采用高效、简单、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 ,满足社会对洗车水回用的需求是未来洗车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业废弃物麦秆为原料制备黄原酸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麦秆黄原酸酯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对水中Cu2+进行吸附特性研究,考察了不同条件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跌水式吸附法对含重金属沼液进行处理,为麦秆黄原酸酯应用于实际污水处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麦秆黄原酸酯对Cu2+的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298 K时,Cu2+的饱和吸附量为28.33 mg/g,溶出率为4.97%,对Cu2+的固持能力较强;黄原酸酯跌水吸附法对于含量为50 mg/L以下的Cu2+废水去除率达到80%以上,对实际沼液中Pb、Zn、Cd、Cu的去除率为44.42%~90.16%,去除顺序为Cd>Pb>Cu>Zn。  相似文献   

18.
The possibilities of application of a three-step system combining hybrid biological treatment followed by advanced UV/O3 oxidation with in situ generated O3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ultrafiltration (UF) and nanofiltration (NF)) to treat and reuse the wastewater from an industrial laundry are presen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hybrid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HMBBR),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was reduced for about 90 %. However, since the HMBBR effluent still contained organic contaminants as well a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ions and exhibited significant turbidity (8.2 NTU), its further treatment before a possible reuse in the laundry was necessary. The UV/O3 pretreatment prior to UF was found to be an efficient method of the membrane fouling alleviation. During UF, the turbidity of wastewater was reduced below 0.3 NTU. To remove the inorganic salts, the UF permeate was further treated during NF. The NF permeate exhibited very low conductivity (27–75 μS/cm) and contained only small amounts of Ca2+ and Mg2+; thus ,it could be reused at any stage of the laundry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