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长油田含油污泥真空热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鹏辉  魏君  屈撑囤 《环境工程》2015,33(10):101-103
利用真空管式热解炉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真空热解,研究了热解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催化剂种类及其加量对油回收率的影响;将热解残渣与标准煤粉制成粉末状燃料,测定了燃料热值,分析了燃烧烟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与保温时间对油回收率有很大影响。在各催化剂中,活性白土的催化效果最好,其加量为1%时,油回收率可达83%。粉末状燃料的热值达到24 000 k J/kg,超过烟煤的热值。燃料燃烧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GB 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可将其作为燃煤锅炉的燃料使用。真空热解是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污泥厌氧消化研究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污泥与其它有机物混合消化及污泥消化新工艺的研究和探讨,得出结论认为:将污泥消化与现有成熟污水处理工艺整合,进行综合处理,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置,并可降低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3.
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纯信  李强 《环境科技》1991,11(4):46-51
  相似文献   

4.
为去除污泥厌氧消化生产沼气中的H2S有害污泥物,采用鹅卵石填料作为脱硫剂进行沼气直接脱硫处理,小试结果表明,当沼气中H2S含量高达2000mg/m^3时,在控制适当的运行条件下,对沼气中H2S有较好的脱硫效率,脱硫率〉98%,H2S含量低于20mg/m^3,采用空气再生处理后,其脱硫率可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5.
石化废水剩余污泥在厌氧消化时,污泥停留时间长,且产气量较低,并且反应器容积较大,所需资金投入较高。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能够改变污泥特性,缩短了后续消化时间,提高甲烷产量,减少剩余污泥量。综述了各种污泥预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石化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国内已建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分析,提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有关厌氧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在综合分析厌氧消化技术工艺特点以及我国不同区域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推荐广东地区城市污泥处理选择污泥厌氧消化+沼气利用+土地利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厌氧消化工艺启动及其影响因素,并在厌氧消化稳定的情况下,对比不同投配率下,投加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和原泥的产气量,分析超声波处理对厌氧消化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不同超声波污泥投配率对产气量的影响.同时试验亦研究了稳定条件下对照组和试验组NH3-N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污泥溶胞破解是提高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的重要手段。实验比较了热预处理、碱预处理、热碱预处理以及电化学热处理四种破解方法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的优化效果,通过对沼气累计产量、日产气速率、CH4在沼气中的含量占比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破解方法对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的优化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对酒精废醪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厌氧污泥来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计算厌氧污泥产量的方法,并对影响酒精废醪套也立立抟的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抚顺三宝屯污水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研究,为中试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泥14 d后,出泥的COD与VSS的去除率开始稳定,产气量也逐渐达到稳定,气体中的甲烷含量达70%以上。检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均不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可作为农业肥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污水/污泥中,对污水/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述了纳米材料特性利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吸附还原重金属,作为电子供体提高厌氧消化效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减少硫化氢等),以及纳米材料可能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的影响(释放金属离子毒性,通过吸附作用包被微生物细胞,破坏细胞膜,引起遗传物质损伤等)。提出最大限度降低纳米材料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危害以及利用纳米材料特性促进污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泥稳定化和资源化的方法,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各国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该技术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讨论了近年国外针对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和不同运行条件对厌氧消化反应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污泥处理工艺产能效果等方面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将活化沸石在厌氧状态下进行生物膜挂膜,制成沸石生物基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城市剩余污泥消化中,研究沸石生物材料促进污泥厌氧消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生物基材料对污泥总固体量和挥发性固体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在50.4%~62.8%和56.8%~81.4%,其中粒径为200目的风干沸石生物基材料对污泥总固体减重率高达62.8%;对污泥上清液中氨氮和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且稳定,沸石生物基材料在风干状态下对污泥消化的促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4 mol/L NaO H碱液在中温下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6 h,对比原剩余污泥和中温碱解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能力,分析了中温碱解及厌氧消化过程中剩余污泥胞内物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碱解预处理有效促进了有机物、氨氮的释放,对磷酸盐释放促进作用不明显。原剩余污泥的沼气转化效率为387.5 L/kg(以VS计,下同),中温碱解处理组的沼气转化效率为402.5 L/kg;中温碱解处理组沼气转化效率比原剩余污泥组高3.87%;中温碱解预处理提高了污泥减量化程度及甲烷产量。改进的Gompertz模型结果表明:碱解处理后剩余污泥最大甲烷产量为1 480.7 mL,最大产甲烷速率为77.8 mL/d,细菌产甲烷的延迟时间为3.38 d。  相似文献   

15.
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污泥中的一类主要污染物。对城市污泥低温预处理(75℃,60 min)后,研究厌氧消化对城市污泥中PAHs的降解及其在污泥固液相中的分配。结果表明:预处理前后,厌氧消化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19.18%、25.24%,对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16.14%、23.98%,可见预处理有利于PAHs的降解率提高。预处理后污泥液相中PAHs的含量增加,并使EPS向液相释放,导致液相中TOC含量显著增加。厌氧消化过程中,液相中菲、苯并芘含量与TOC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在较高的COD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下稳定运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固液分离,而固液分离的必要条件是污泥的沉降速度大于混合液在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的最小断面上的向上流速。通过小型装置的试验表明,污泥的沉降速度与污泥的性状和浓度有关,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能改善污泥沉降性、提高固液分离效果,使反应器能在相当高的COD容积负荷(20—30kgCOD/m~3·d)和水力负荷(0.8m~3/m~2·h)下稳定运行。本文叙述了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并简要地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填埋和焚烧等传统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水解步骤通常被认为是整个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和复合的预处理手段,可以达到减小餐厨垃圾颗粒粒径和增强可溶性的目的,进而促进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通过阐述各种餐厨垃圾预处理原理,总结其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溶解氧(DO)下细胞自溶过程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化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实验通过控制污泥DO值分别为4.0、4.5、5.0、5.5、6.0 mg/L进行污泥好氧消化实验,并以MLSS、TN、TP的变化情况来表征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当DO值为6 mg/L和5.5 mg/L时,曝气作用时间大于5 d时,污泥减少量分别达59.0%和53.0%,减量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对污泥上清液TN、TP的考察表明,在污泥减量的同时应注意解决尾水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热碱预处理对污泥的水解效果最好,剩余污泥中SCOD及可溶性总糖、蛋白质溶出效果大幅提升,SCOD溶出率达到16.6%;执行三种方式预处理后,后续厌氧消化的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剩余污泥经碱处理、低温热水解和低温热碱处理后,厌氧消化的产气量较未预处理污泥分别提高了75.6%、72.9%和8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