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外循环厌氧技术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循环(EC)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对原啤酒废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运行结果表明,COD、BOD、SS的去除率分别为97.8%、99.3%、98.9%,出水水质达到《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9821-2005)要求,并且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外循环三相流化床载体挂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金生  袁兴中  曾光明  梁运姗 《环境科学》2008,29(10):2794-2797
对外循环三相流化床的挂膜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污泥投加量和碳氮比(C/N)对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为20~30℃.活性炭载体粒径r为0.125~0.5 mm时,2 g·L-1污泥投加量为比5 g·L-1更有利于挂膜;C/N在8~12之间时流化床挂膜最快,C/N≥14时流化床挂膜困难,易出现污泥膨胀.在挂膜成功的基础上,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应器内悬浮生物量和膜生物量的影响,HRT越长悬浮生物量越大,膜生物量在HRT由1~3 h时,随HRT的增长而增加,HRT超过5h时,膜生物量随HRT增长相应减少,HRT在4~5 h时,两者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HAc作为厌氧释磷的碳源有机物,以SBR系统外循环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外循环活性污泥的厌氧释磷能力和获取高浓度富磷污水的途径,试验表明:厌氧过程中聚磷菌吸收HAc和释放PO4^3 的分子比为1:1。即吸收2.06mgHAc-COD将诱导1mgP释放,单位时段比污泥的平均释磷速率Vp=6.54.t^0.76,理想的厌氧时间为60-180min,减少循环污泥释磷系统的反应容积可以提高富磷污水磷酸盐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将UASB反应器多点进水装置进行改造,设计独特的变速旋流配水装置,具有配水均匀,混合效果好,不会产生短流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旋流配水装置容积利用率高,外循环能耗小,布水均匀性良好;中温条件下外循环反应器处理模拟啤酒配水,进水COD浓度为2000mg/L~3000mg/L,容积负荷可以达到22.7kgCOD/m^3·d,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2.46%。  相似文献   

5.
外循环流化床处理含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为载体的外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含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填充量15 g/L为最佳用量,与流化床的流体混合特性吻合;得到最优化处理流程,包括一次性进水厌氧A(总计4 h,其中进水5 min)-好氧O(4 h)-沉淀(1 h)-出水闲置(3 h),周期12 h。COD进水浓度较高时,其去除率89.4%;COD进水浓度较低时,其去除率82.3%;色度去除率接近100%;NH4-N去除率达60%以上,总容积负荷0.052 kg NH4-N/m3.d。为了保证高效的脱色效果,出水闲置阶段不应低于3h。  相似文献   

6.
外循环三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渗滤液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外循环三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主要探讨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COD 4 000 mg.L-1、NH4+-N 300 mg.L-1通过外循环流化床后,COD、NH4+-N分别稳定在1 500 mg.L-1和150 mg.L-1左右;Cd、Zn、Pb含量也均稍有下降,通过人工湿地后,COD、NH4+-N则分别下降到200 mg.L-1和10 mg.L-1左右.Cd、Zn、Pb的含量在分别从进水的0.12 mg.L-1、3.0 mg.L-1和1.4 mg.L-1下降到0.01 mg.L-1、0.5 mg.L-1和0.1 mg.L-1左右.通过不同植被的湿地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无论何种植被的湿地,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分析常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缺欠的基础上,提出了SBR-SBHBR工艺结合活性污泥外循环技术的生物除磷脱氮运行模式,旨在将除磷脱氮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生物处理过程分别控制在两级反应器中高效完成.叙述了该工艺系统的操作过程、高效除磷脱氮的可行性和工艺的特点.采用该工艺可望解决常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中的泥龄问题、生物释磷与反硝化之间的碳源竞争问题和厌氧区的硝酸盐问题等,使功能不同的微生物在各自有利的条件下生长,从而提高系统除磷脱氮的效果和稳定性;该工艺也可望解决常规生物除磷系统处理大量富磷污泥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循环气升式反应器(EALR)中球形红假单胞菌处理味精废水,能生产单细胞蛋白。在连续供气、KLa为242h^-1,HRT为12h,活性炭载体浓度为10g/L,进水BOD5为2750mg/L条件下,废水BOD5的去除率达到92%。载体增加反应器内生物量28%,SCP产率系数Y=0.59kg(cell)/(kg BOD5·d),是无载体组的2倍。EALR的生物负荷为1.68kg BOD5/(kg ML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外循环(EC)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某啤酒厂采用水解酸化-外循环(EC)厌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经过4个月的调试达到满负荷运行,系统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远优于GB19821-2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COD、BOD5、NH3-N、TN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97.5%、98.5%、85%、75%和98.5%。  相似文献   

10.
污泥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含水率很高,体积很大,输送、处理或处置都不方便。污泥浓缩可使污泥初步减容,使其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从而为后续处理或处置带来方便。文中详细介绍了三种污泥浓缩工艺形式、污泥浓缩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国际水质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2号模型(ASM2)、3号模型(ASM3)的组分、特点和缺陷,论述了活性污泥模型在废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活性污泥模型研究、应用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田志梅 《环境科技》2005,18(3):15-16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我们选择适当的运行工艺和参数。通过控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平衡生长,或者是使固着型原生动物占优势,来获得良好的活性污泥,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厌氧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易降解有机物如挥发性脂肪酸,可以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提供碳源。通过调节p H,研究了本地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厌氧发酵,着重考察了碱解处理对污泥融胞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对后续厌氧消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碱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中有机物发生了显著的溶解,污泥中的细菌被水解破碎,碱处理的p H越高越有利于剩余污泥中有机物溶出,有利于厌氧发酵制取VFAs,p H为11时,VFAs最高达到1 994.78 mg/L,换算成COD为2 898.35 mg/L。  相似文献   

14.
颤蚓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诸晖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8,29(5):1342-1347
以颤蚓为研究对象,活性污泥为底物,通过批量培养实验,考察了颤蚓在20℃和25℃2个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在16周的培养过程中,颤蚓在活性污泥中的生长较好地符合Logistic曲线;25℃更适于颤蚓生长,颤蚓个体在25℃下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速率分别是0.0470mg·(条·d)-1和0.1936mm·(条·d)-1.同时,颤蚓在25℃下的体重-体长关系式为W=0.008 L2.028 (R2=0.8685),符合颤蚓科蠕虫体重-体长关系式的一般规律.与其它底物相比,以活性污泥为底物时的颤蚓生长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种工艺不同特点的对比,指出了生物膜法工艺的根本特性,说明该工艺是有机污水治理的江佳选择,是炼油污水处理工艺的最佳选择.另对“无剩余污泥”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膨胀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后生动物-颤蚓对丝状细茵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颤蚓,通过其捕食作用,活性污泥中丝状细茵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地削减,其分类等级能下'降约1~2个级别,同时活性污泥指数SVI从291.5 ml/g下降为176.6 ml/g,下降迭39.4%,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絮体结构得到改善,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化学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及热天平分析了活性污泥的化学组成及有关的特性。研究表明,活性污泥中含有C、H、O、N、S、P等元素,以脂肪性结构为主,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它具有与低等煤相近的发热量,是潜在的化工原料及清洁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