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环评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和分析依据。在介绍环评基础数据库内涵和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数据库在标准规范、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方面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果,提出环评基础数据库未来的主要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为环评基础数据库的后续建设、地方试点与共享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深入、准确地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加快环评制度改革,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环评管理中的应用,吸取国外环评经验,探索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与环评的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文,共同探讨和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一、征文范围1、新《环保法》贯彻和执行与环评领域制度创新2、"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开始影响到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在内的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保障,环评面临的监管任务重,工作量大,支撑环评的基础数据建设长期以来滞后于需求,在环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探索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环评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大数据支持环评监管决策,围绕环评中的核心要素打造"环评一张图"会商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完善环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性制度,是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和改善环境质量及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发生深刻而长远的变化,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对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的若干新思考,从内涵、总体目标、总体框架三个方面阐述新时代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给出"新时代"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的重点建设任务,为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为环评制度的实施提供更加精准可靠、高效智能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30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环评基础数据库项目成果鉴定会。该项目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六条相关规定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和业务需求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夯实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基础,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环评工作需要大量基础数据作为依据,但长期以来,环评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库没有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评的有效开展。同时,环评业务和管理过程会产生大量数据资源,既是珍贵的环保历史档案,也是环保参与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山东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推进会,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持续深入地推进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应用,加快警务云基础和平台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大数据服务中心,努力实现资源、数据、应用、服务"四大共享",共同打造"全省一片云"建设应用的大格局,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大数据警务云计算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将这个工程做好:  相似文献   

7.
在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领域,规划和建设项目两个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均较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环评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作用。但由于规划严肃性不足、相关技术导则的内容限制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缺失等制约因素,公路网规划环评与公路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导致环评重点不突出、重复性劳动繁多等后果,制约了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不利于公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文中深入挖掘了两者联动的理论依据,全面梳理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管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指导作用联动和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的反哺作用联动两个层面构建了两者的联动机制。其中,指导作用联动包括时间、评价内容、审批决策以及环保措施落实上的联动;反哺作用联动主要指项目环评对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反馈。结合制约联动的主要因素和构建的联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安全大数据共享能力建设,打破传统安全信息不对称困境,最终塑造完善的安全大数据共享观。首先,对安全大数据及其共享的内涵进行分析,运用文献综述法,从安全大数据共享的困境出发,以安全大数据共享观念文化、数据有效性、技术环境和制度政策4个视角归纳出12个影响因素;然后,对安全大数据共享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以12个影响要素为出发点、安全大数据共享互动流程为路径、共享平台建设为着重点,建立安全大数据共享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为安全大数据共享流程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规划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有效切入点。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问世,开启了规划环评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规划环评开展的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管理规章等文件,逐步推行大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实践,并在交通、土地规划等领域开展专项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制度建设及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环球资讯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总体成果通过验收本刊讯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总体成果验收会,标志着我国第三个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圆满完成。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是继五大区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完成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工作。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这项工作对于促进中部地区优化发展模式、规范国土开发、完善环保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一、安防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新技术风起云涌,数据的融合与共享越来越得到重视,数据处理、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大数据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开启了全新的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安防大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核心基础,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权重最高的大数据类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试点先行,落实"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加快搭建大数据平台,推动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建设特种设备大数据信息平台,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2016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共享质检大数据资源,搭建质检大数据平台,加强质检大数据开发利用。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江苏省在现有特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6月23日,中国安科院在北京组织相关专家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大数据平台)项目进行了初步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建设成果汇报,观看了系统演示,对项目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初步验收,并就大数据平台下一步进行试运行以及正式验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与会的应急部科信司领导就大数据平台管理以及与应急部数据融合共享、进一步为应急部做好大数据业务支撑、充分发挥"智囊"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战略环境评价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宏观决策与环境管理体制下环境保护参与宏观决策的重要机制。地级市战略环评是大区域战略环评的发展和细化,是提升战略环评落地应用的重要尝试。"三线一单"是贯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精细化环境空间管控为手段,实现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的重要途径。以全国第一个地级市战略环评和"三线一单"双试点城市连云港市为例,研究提出地级市战略环评中"三线一单"理论内涵和技术流程,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应用实施,为全国"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编制和试点推广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效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损害生物多样性的“第一道防线”,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制度和手段。生物多样性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目前执行环评制度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高质量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以及该类数据未能有效应用于环评的缺憾。建议整合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交互体系,优化数据共享系统,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并将交互体系有效应用于涉及生态影响的环评工作中,以切实发挥环评预警生物多样性破坏风险的源头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2018,(2):100-100
中南安环院隶属于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于2015年吸纳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业务组建而成,是全国省属环评机构脱钩改制的成功典型,受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公司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2606号),涵盖7个甲级、1个乙级类别。现有注册环评工程师近50名,环保领域省部级专家10余人。依托环评业务,公司在生态规划建设、环境工程设计、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检测、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原则,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环评管理、规范环评行为,保障环评制度有效执行。加强环评管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在深化环评体制改革、推动环评管理转  相似文献   

18.
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角度回顾分析了不同时期环评市场主体与相关方关系,重点分析了环评机构脱钩、取消环评资质、“备案+承诺”等制度实施前后环评市场结构的变化。认为“脱钩”和取消环评资质后市场结构失衡,部分项目审批改“备案+承诺”造成环评需求模糊化。提出激发建设单位对环评质量的内生需求,提高建设单位对环评质量判断的能力;坚持提供价值服务,有效响应多样化需求;做到环评审批监管与环评市场监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环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必须走在前面。进一步明确环评体制改革的目标环评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评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环评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在优化经济发展、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环评的有效性和管理能力。围绕这一总的目标,初步考虑应构建和完善六个体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公安部科信局强有力指导下,浙江公安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为契机,实施警务大数据"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聚焦视频大数据智能应用,积极转化课题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成果,基于视频信息联网平台,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视频信息实战应用平台、视频信息数据库,构建了平台互通、信息共享的全省视频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体系,部署了人像比对、车辆大数据、涉案视频库等智能应用,成效初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