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晓光  付祥钊 《四川环境》2004,23(5):19-21,75
本文以重庆北碚某生态文化山庄水环境的生态设计为例。提出从生态的角度建设高级人居生态文化山庄,包括建设生态水库、雨水收集与生态处理系统和水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外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体系,实践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进行文化生态保护.我国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建设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基础理论、现有经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世书 《环境教育》2011,(12):43-46
通过运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传播载体,把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观播撒在广大农民的心中,促进广大农民发展生态产业、养成生态消费的习惯,推动农村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繁荣发展。在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中,选择利用好各种文化传播载体是至关重要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即农村生态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形式和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的各种方  相似文献   

4.
黄龙光 《绿叶》2013,(8):65-70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由作为意识形态的深层生态思想,观念,与作为行为实践的理性生态技能、经验,以及作为社群内部的生态管理组织共同构成。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实践,具备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及社会生态三重价值。当前轰轰烈烈的生态文明建设运动中,仅凭科学主义至上的所谓先进的技术手段,难以全面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家园"的梦想。当今的生态文明,理应属于一种兼容并蓄、多元和合的生态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购买是西部生态建设的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购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强烈要求,也是我国“只能保证过程,不能保证结果”生态建设模式的反思结果。“国有私营”生态购买初衷是政府收购生态建设的产品,既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又确保生态建设产品的形成、巩固和转化利用。生态购买以生态建设成果(生态产品)为投资管理的重点,确保生态产品形成效率和转化利用速度,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购买不仅使生态产品商品化和货币化,实现“生态致富”,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市场意识、思维、文化,加速培育生态建设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增强生态建设的实力、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经济角度和政策层面.探讨生态购买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原理、功能、方法、程序等。为生态购买的实施提供启发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略论生态资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生态资本及生态基本属性,探讨生态资本经营的基本规律,并从企业,政策和社会三个方层面讨论经营生态资本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要点之一,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从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分析广西在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发展生态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重视生态系统修复、保持生态功能,坚持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生态文化、促进传承与发展等相关举措,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欲使区域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必须构建合理的区域生态经济体系,进而使区域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区。文章首先分析了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概念和构建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构建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最后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经济体系的企业层面,各企业经营中要贯彻生态学思想;产业层面,建立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工业体系和第三产业生态化体系;区域层面,建立自然区域生态经济、经济区域生态经济和生态产业园区等方面论述了区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生态教育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教育生产的背景及含义人类目前面临着诸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它既能促进社会发展造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事人类面临的困境是人类自身在“副产品”。应除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由于工具性对价值理性人类生存发展的困境还道德力量的削为了走出上述困境,1972通过了》,并建立了国际环境制定了国际环境教育规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180多个国家和70多许多生态学者提出“拯救地球”、“全球伦理”、“可持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由科学文化转向生态文但是异化的培养模…  相似文献   

10.
李晨云  董得红 《青海环境》2011,21(3):104-105,129
青海高原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生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生态文化特色。高原生态文化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娟  喻继军 《绿叶》2012,(7):97-10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相应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必然呼唤文化产业发展。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影响小等鲜明特征,文化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基础。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要看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方向,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化发展。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文化建筑、生态文化演艺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工业园的意义与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山  孙放  张建强  欧阳峰 《四川环境》2004,23(2):57-58,63
本文从工业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现状,说明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途径,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为出发点,针对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基础设施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社会系统问题,从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确立了秦皇岛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从管理、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秦皇岛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发展到今天的人类,不仅需要自然环保,更需要精神环保、文化环保。生命是灵和肉的结合,健康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所以,属于生态环保范畴的“绿色”一词,也应该涵盖精神文化生态方面的内容。解决当下所出现的精神文化生态问题,正确的信仰不失为一剂良药,但我们是否也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良方?重返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心境?希望大家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态文化的路径选择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悠久厚重的历史人文生态,生态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农村生态文化发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创新载体、构建科学有效的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综述盘山县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出发,明确示范区建设目标以及原则,探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及整体框架,综合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深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保障措施。分析盘山县通过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构建,稳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经过4年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创建工作,达到了考核要求,获得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执政能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生态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内涵,认为生态执政能力是一个政党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等方面能否持续发展。生态执政能力的内容包括制定符合生态规律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领导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能力;动员和组织政党成员及国民学习和实践环境保护知识、理念、行为和规范的能力;领导国民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的能力;领导国民和教育国民选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推进文明社会进步的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动力,生态文化则必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动力源。生态文化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20.
生态教育:新世纪理想学校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前后由若干先驱呼喊出了“拯救地球”、“敬畏生命”、“环境伦理”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由科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尽管这种生态文化似冰山初露端倪,但转型的趋势已经出现,生态化这一大潮已突破了单纯的环境科学开始席卷人文、自然学科,最终将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形成全新的生态化社会。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的变革。生态教育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对未来生存形态的憧憬。对学校教育来说,它的使命是唤起孩子对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整体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