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闭塞腐蚀电池和磷钼蓝比色法初步研究了磷的偏析对钢耐蚀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含磷高,其闭塞腐蚀电池的电流小;有磷偏析的钢在闭塞腐蚀电池中会形成沿磷偏析方向的腐蚀沟槽,凸起部位含磷量高,凹下部位含磷量低;钢中的磷溶解下来之后,形成磷酸盐缓蚀剂沉积在钢的表面,减缓了阳极溶解速度。  相似文献   

2.
洗涤剂磷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含磷量不同的洗衣粉溶液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洗衣粉含磷量高低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均有毒害影响,且高磷洗衣粉对涡虫的毒害远大于低磷洗衣粉,磷量的增加与涡虫死亡率呈正相关。实验中,自来水对照组对涡虫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10CrNi3MoV船用钢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在青岛、舟山和三亚港口进行10CrNi3MoV船用钢的实海暴露实验,通过腐蚀形貌观察、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测量,结合各海域环境因素的监测和腐蚀产物成分的XRD分析,研究材料暴露0.5a的腐蚀规律和腐蚀机制。结果 10CrNi3MoV钢在青岛港口主要发生均匀腐蚀,在舟山和三亚港口以点蚀为主要腐蚀形式。10CrNi3MoV钢腐蚀速率受温度、盐度、溶氧量和泥沙冲刷综合作用的影响,随港口纬度的降低,材料腐蚀速率增大。附着海生物是影响10CrNi3MoV钢点蚀的重要因素,材料在附着率高的三亚和舟山港口具有更高的点蚀深度。结论附着区与非附着区形成的电偶效应使阴阳极反应界面分离,具有保护性的α-FeOOH的阴极去极化加快了附着海生物闭塞区的阳极溶解。  相似文献   

4.
鸭绿江口溶解态磷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鸭绿江口溶解态磷的含量,存在形式与氯度,总悬浮物质量(TSM)等因素的关系,并同其它一些河口磷的行为进行比较,对混合区域溶解知性磷(SRP)的增补现象和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鸭绿江河口溶解态总磷主要以活性磷的形式输入黄海,是一低海区。在氯度1.5的海区,磷近似认为是一保守元素。TSM和SRP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河口区域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可能控制着SRP和溶解有机磷(S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含磷量不同的洗衣粉溶液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洗衣粉含磷量高低对日本三角涡虫生长均有毒害影响,且高磷洗衣粉对涡虫的毒害远大于低磷洗衣粉,磷量的增加与涡虫死亡率呈正相关。实验中,自来水对照组对涡虫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模拟缢蛏生长环境,研究结构、性质不同的两种典型有机磷农药(OPS)乐果和三唑磷对滩涂养殖生物缢蛏的毒性效应,通过电镜观察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消化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消化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相似,主要表现在对腺细胞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伤害.主要病变为:细胞核变形,核膜或凸起或凹陷,染色质发生凝聚或边缘化;线粒体肿大,双层膜溶解,内嵴部分消失;个别线粒体内嵴完全瓦解,形成电子透明区;粗面内质网水肿,核糖体部分脱落,片层结构水肿、囊泡化,严重者出现大的囊泡区.本研究为了解不同OPS对缢蛏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病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提高钢中含磷量要求的背景下,大型转炉冶炼变成炼钢的关键环节。转炉冶炼的优点主要是渣钢反应逐渐平衡和高效率,通过分析大型的转炉冶炼中脱磷热力学规律,对脱磷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提升低磷洁净钢的生产效率,实现稳定生产低磷洁净钢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大型转炉冶炼中的脱磷热力学规律,并研究改善脱磷工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红枫湖水体中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并对红枫湖水体中氮磷比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红枫湖水体底层、中层和表层各形态磷浓度枯水期最大,丰水期最小;(2)红枫湖表层水体磷主要形态为溶解态磷,底层主要为悬浮态磷,总磷和溶解态磷浓度垂直分布均呈底层中层表层规律;(3)湖区水体总磷水平分布极为不均,南湖高于北湖,水平分布趋势从高到低与水流方向基本一致;(4)红枫湖水体N/P比值在1 6.3~665之间,平均为100.7,磷为富营养化主要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与船体钢的电偶腐蚀行为.方法 采用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10CrNiCu钢电偶对在3.5%NaCl溶液中的浸泡实验、电化学试验及实验后的腐蚀形貌分析,对比测定了电偶对中10CrNiCu钢的腐蚀速度,分析了电偶对的腐蚀行为.结果 碳纤维与10CrNiCu钢的开路电位差高达850 mV以上,当它们连接形成电偶对时,碳纤维对10CrNiCu钢有很强的电偶效应.当碳纤维的面积与钢的面积比为1:1时,可使10CrNiCu钢的腐蚀速度至少增大约1.5倍.结论 碳纤维单独在3.5%NaCl溶液中的电位基本是氧去极化的平衡电位,当碳纤维复合板与钢连接形成腐蚀电池时,显著促进了氧去极化反应,从而显著促进了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10.
丘陵坡地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是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有助于了解农业活动对流域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在2年内测定了浙江北部排溪冲小流域6种坡地利用方式的径流中各种磷的形态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己开发利用的坡地(尤其是新开荒的坡地)泥沙结合态磷(PP)是地表径流中P存在的主要形态,PP占总磷(TP)比例在49.39%~87.72%,径流中可溶性磷(DP)占生物可利用磷(BAP)的50%以上;径流中的DP和BAP明显受施肥状况和土壤中磷含量的影响,磷肥施用后遇降雨和高的土壤含磷量是导致径流中DP和BAP浓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膜下Q235钢腐蚀行为的表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Q235钢在硫酸盐还原菌(SRB)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包括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Q235钢表面的微生物膜形貌和腐蚀形貌,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X光电子扫描仪(XPS)对Q235钢表面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膜和硫化物膜在金属表面分布不均匀,进而形成浓差电池引起腐蚀,Q235钢的微生物腐蚀主要以点蚀形式发生.  相似文献   

12.
Q235钢在海洋铁细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海洋铁细菌作用下Q235钢的腐蚀行为与腐蚀机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有大量的杆状铁细菌附在Q235钢铁表面。在海洋微生物的影响下,Q235钢的开路电位变小,腐蚀倾向与腐蚀率变大。EIS结果表明在海洋铁细菌作用下Q235钢的交流阻抗模值减少,而且大大降低了Q235钢的极化电阻和表面膜的电阻。微生物的附着促进了钢材表面的溶解,使其表面氧化膜层消失,进而形成了疏松不致密的生物膜层,从而加速了其腐蚀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含磷量较高,需进一步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利用锅炉煤渣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H值,锅炉煤渣加入量,反应时间、静置时间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锅炉煤渣在8.0g/L固液比的加入量、50min的反应时间,60min的静置时间下,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周庄水体内源磷负荷释放规律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晖  周琪  安淼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43-947
以周庄河道内源磷负荷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上覆水pH值,溶解氧及环境温度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5.0-9.5,上覆水中的磷浓度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溶解氧释放条件下,缺氧促进内源磷的释放,好氧抑制磷释放,其抑制能力和pH值相关。pH值7.0~9.5,好氧的抑制效果明显:在好氧的条件下。高的溶解氧会增加磷的释放;温度和上覆水中总磷平衡浓度的对数呈正线性关系。采用Golterman分类提取方法,对不同释放条件下各形态内源磷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自行设计的A~3/O-MBR工艺脱氮除磷性能,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在内循环回流比(γ)为100%,硝化液回流比(α)分别为100%、200%、300%条件下系统反硝化除磷特性。结果表明:缺氧II区是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关键,系统具有优良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ρ(COD)出水均低于50 mg/L。当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对TN、TP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46%和88.94%,出水平均ρ(TN)、ρ(TP)分别为14.97 mg/L和0.48 mg/L。通过静态释/吸磷试验测定不同硝化液回流比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及污泥含磷量,当回流比为200%时,反硝化聚磷菌所占比例最高达95.47%,该回流比条件下缺氧II区污泥含磷量最高为23.07 mg/L,最大吸磷量为0.2136 g/d。  相似文献   

16.
5083铝合金在3%NaCl溶液中的微区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5083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进行深入的探索。方法在3%Na Cl溶液条件下,通过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对5083铝合金的微小区域进行了原位测量,得到表面区域电位梯度的变化情况,结合交流阻抗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5083铝合金腐蚀的发生、发展机理。结果由于Zn和S等元素的偏析,腐蚀过程中,夹杂物等第二相周围优先溶解,致使铝合金基体裸露在溶液中。随着反应的持续形成点蚀,腐蚀电流使腐蚀区域的电位高于基体电位。浸泡3 h,最大电位差为15.72 m V,浸泡5 h,最大电位差达到20.06 m V。结论 5083铝合金在海水环境下夹杂物的周围优先溶解,然后是电位高于基体电位的第二相发生溶解,同时钝化膜破裂处也发生腐蚀,最终这些区域形成点蚀。  相似文献   

17.
污泥含磷量与脱氮除磷系统污泥膨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娜  袁林江  陈光秀  韩玮 《环境科学》2009,30(10):2981-2987
采用人工废水,将2套接种了优势丝状菌不同的污泥、以A2/O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进水磷酸盐浓度由10 mg/L逐步提高到30 mg/L,研究了系统脱氮除磷过程中污泥含磷量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探讨了污泥含磷量、丝状菌与污泥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进水磷浓度从10 mg/L提高到20 mg/L和30 mg/L,1号反应器污泥含磷量从接种污泥的2.5%提高到8.17%和9.23%,污泥SVI值由接种初期的110 mL/g迅速增加到300 mL/g左右,之后回落并维持在135~150 mL/g.污泥中含磷量增加至8%以上,这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污泥的沉淀性,对污泥膨胀起到抑制作用.2号反应器污泥含磷量从接种污泥的1.89%提高到6.77%和6.95%,污泥的SVI值由接种初期的138 mL/g上升到190~320 mL/g之间,并维持在280~300 mL/g.污泥中含磷量增加对于2号反应器膨胀污泥的沉淀性能没有改善.这2个反应器污泥沉淀性变化的差异是由于1号反应器污泥中的浮游球衣细菌在环境诱导下进行了生物除磷作用,使得污泥的比重增大,从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2号反应器中无浮游球衣菌,因而污泥沉降性没有改善.污泥...  相似文献   

18.
湖泊现代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作用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再迁移循环,对预防湖泊富养化现象发生和修复已污染湖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沉积物柱芯孔隙水地球化学、沉积物中磷的不同化学相、沉积速率、磷沉积通量的研究,可以计算湖泊沉积物磷的释放通量。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积累的大量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埋藏作用造成的沉积物中磷酸盐溶解解放,可能会使相当数量沉积磷重新回到水体,沉积磷可能成为造成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二次污染物源。我们在贵州百花湖的研究,详细阐  相似文献   

19.
张晓彤  章骅  吕凡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725-5733
采用Mg-Fe型类水滑石(LDH)吸附剂提纯污泥焚烧飞灰(ISSA)浸出液中的磷,探究了吸附剂煅烧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及磷吸附和脱附机理.研究发现,在高浓度磷溶液(>1000mg/L)中,未煅烧的类水滑石(LDHu)磷吸附容量高于煅烧后的类水滑石(LDHc).LDHu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磷的吸附与脱附主要通过磷和金属离子沉淀-溶解、静电吸附-排斥、配位作用和离子交换实现.而LDHc层状结构消失,形成双金属氧化物,不存在明显的阴离子交换作用.经LDHu或LDHc吸附和NaOH溶液脱附后,ISSA浸出液均具有良好的磷纯化效果,磷相对纯度从36%分别上升至77%和69%,磷回收率分别为84%和57%.纯化后的溶液适合制备高值含磷产物.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生物除磷机理,对邯郸东污水处理厂三沟式氧化沟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边沟处于反硝化状态时,溶解氧平均为0.66mgL,硝酸盐氮含量平均为1.16mgL,因此沟内不能形成严格的厌氧环境,不利于聚磷菌释磷;目前采用的中间沟排泥方式应改为边沟排泥,这样既有利于除磷,又有利于后续的污泥处理;沉淀时间过长会使原本被聚磷菌吸收的磷再次释放出来;含磷量很高的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回流影响除磷效果。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提出了变更排泥地点和工况组合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