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2004,(5):45
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一条有200多年历史的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古老街道,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总人口58000多人,共有172条自然街巷。  相似文献   

2.
黄新锋 《环境》2003,(6):26-26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环保局组织辖内22条街道环保员和33个社区负责人近60人,举办了天河区2003年第一期创建“绿色社区”培训班,给培训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创“绿”培训课。自天河区召开2003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会议以来,区辖内各街道、各社区创“绿”热情高涨。为了满足各街道、社区建“绿”工作需要,4月17日区环保局举办2003年第一期“绿色社区”培训班,通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三年万里同志代表北京市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肯定并介绍了二龙路街道广泛发动群众,认真执行“条条治理,块块监督”,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工作方法。从七三年到八三年经过了三次会战,全街道所有的锅炉和百分之九十六的茶炉都安装了有效的消烟除尘装置。一九八四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宣布要在二龙路地区建成“无黑烟区”,经过全街道各单位的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上海市“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活动日前在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文化中心启动。上海市今年将第一步先在18个试点街道的100个示范小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作为2011年度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预计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扩展到全市18个试点街道的1009个小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占全市小区的10%。  相似文献   

5.
绿色搜索     
《环境》2011,(1):60-61
今年起北京将首次设立生活垃圾分类贡献奖和生活垃圾“零废弃”贡献奖两个奖项。北京市政市容委近日下发《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奖励细则》,对在垃圾分类中做出贡献的对象实施物质奖励,奖励对象为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社会单位和个人。细则规定,北京市每年评出生活垃圾分类街道、乡镇贡献奖60个,每个奖励1_5万元。评选出垃圾分类社区(居住小区)贡献奖100个,每个奖励1万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颁布文件要求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要逐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生态学在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关于绿色社区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成为建筑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它平衡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本文分析了绿色社区的基本内涵,指出绿色社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而阐明长沙市芙蓉区绿色社区的创建情况,最后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创建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郑秀亮  肖欢欢 《环境》2022,(11):31-32
<正>行走在中山市西区街道隆平社区稻香围鱼塘边,只见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几只白鹭盘旋而至蹁跹起舞。鱼塘水面上秩序井然地排列着用于“鱼稻共生”的生态净化池浮岛,空气中隐约弥漫着水稻的清香,好一幅秀美的秋日风景画卷,这里就是中山市首个水产养殖“共性产业园”。“现在水变清,水质更好了,产鱼量也随之增加,鱼肉肉质也更好了。”10月26日,在养殖池塘边,养殖场场长梁逸文对“共性产业园”项目给养殖带来的效益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8.
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居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场域,能否实现社区生活垃圾源头准确分类处理是影响生态环境友好“无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故有必要推动社区环卫一体化,建立智慧、科学、精细、清洁的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垃圾分类政策法规文件逐步落实,各类生活垃圾占比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其中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占比逐渐提高,其他垃圾的占比逐渐降低,同时厨余垃圾纯净度的提升也为其焚烧发电之外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奠定了基础。分析典型居民社区特点及其内部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处理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智能垃圾分类集成装备,与AI分类智慧大脑智能管理、调度、维护平台,提出了典型社区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基础设施体系配置原则,并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居民社区开展了布置案例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为推动京津冀及全国城市社区垃圾智能分类与清洁收集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芳  乔鹏 《世界环境》2022,(4):30-32
<正>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确定了“11+5”试点城市和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其中把“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作作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生活领域源头减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试点期间,各试点城市陆续出台了社区、机关、商场、景区、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流亭街道只是个普通的村镇,群众居住条件落后,生活艰苦;现在的流亭街道,绿树成荫、马路宽阔、高楼林立、外资企业云集。是人们生活富足的现代工业化经济强镇。洼里社区,正是这座经济强镇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1.
各地信息     
苏州街块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1987年,苏州市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街块原则”,进行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谓“街块原则”,即以街道为中心,进行街道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市、区环保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街道办事处将小区环境整治列入工作议程,并由街道主任组织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动员教育、污染源调查、监督限期治理,多层次多方位发动依靠群众,对污染源及治理设施进行强有力的经常性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龚黎华  沈洁 《环境保护》2022,50(5):68-70
<正>“无废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破解固体废物管理难题的思路。至此,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部署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省份。浙江省安吉县积极响应,全面吹响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冲锋号,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县域内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新构建“无废村庄”“无废乡镇(街道)”“无废县城”“三级递进”管理体系,同时在此框架下,围绕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创新设立“七模式”管理,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环保工作的基础。环保进社区是创建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目前,江苏率先在全国开展的“环保进社区”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是“进”得不够:有的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广泛,干部群众对环保进社区了解不多;有的未将环保进社区摆上重要位置,组织领导不够有力;有的工作措施不够到位,对群众身边的事和环境问题关心解决不够,从而影响了活动效果。进了社区却“进”得不够,不仅达…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5,(6):68-69
江门怡康华庭社区作为“省级绿色社区”的代表性社区,已被推荐为拟报请命名“国家级绿色社区”。本刊在“绿色广东”《江门专辑》里,特地对该社区进行解读,旨在从“演绎社区文化,构建绿色家园”的角度,为今日社区的建设提供一个标版。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2,(2)
日前,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市“绿色社区”考评标准》,要求在全市开展“绿色社区”建设。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公布的“绿色社区”量化考评标准。《标准》是在该市总结1998年以来各区开展“环  相似文献   

16.
城市高架道路对局地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高架和街道的布局与几何特点,设计了多种典型的街道峡谷模型。应用k-ε湍流模型和污染物浓度扩散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了这些带高架的城市街道峡谷内湍流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研究表明,高架道路的存在改变了街道峡谷内大气的流动结构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传输扩散特性。高架道路空间位置的布设及高架与街道建筑物间的间隙,对城市街道峡谷的局地大气环境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确定布设高架位置和设计规划街道布局时,应尽量避免引起“盖子效应”而造成严重的地面局地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7.
李成金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248-250
从云南环境宣传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在云南创建“绿色社区”的现实意义、必要性,并提出了创建的评选标准细则和评选的基本办法,为今后云南创建“绿色社区”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街道 /社区引入ISO1 4 0 0 1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程序和特征。其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体系策划及体系运行等阶段 ,其特征为外延广泛、点面兼顾和与行政管理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3,(9)
为加快推进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广州市荔湾区政府8月19日在金花街桃源社区召开了现场交流会。荔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始于1998年,在启动之初,他们提出了通过建设环保模范小区来创建模范城区的思路,并制订了方案付诸实施。作为创模工作的延伸,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中,荔湾区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民的贡献意愿研究是进行湿地保护的重要切入点。以大庆湿地社区为案例地,设计了“仅金钱”“仅劳动”“两者皆愿意”“两者皆不愿”4个贡献意愿类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社区居民的贡献意愿现状,并运用MNL模型分析社区居民个人特征对贡献意愿选择偏好的倾向性影响及边际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79.8%的社区居民对湿地保护具有贡献意愿,劳动贡献意愿高于金钱贡献意愿;第二,性别、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加入环保组织、接受过环保教育为社区居民贡献意愿选择偏好的关键影响因素;第三,提高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让社区居民加入环保组织和进行环保宣传可以显著提升社区居民的贡献意愿水平。研究将劳动作为一种直观的贡献价值进行体现,使对贡献意愿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货币形式。建议湿地管理者应重视针对湿地社区的环保宣传与环保组织运作,重视劳动形式在环保贡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