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富勒烯的吸附性及其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勒烯不含官能团,对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化学惰性,能在效地吸附VOCs,吸附VOCs气体后存放稳定,组分流失少,9种mg.l^-1级VOCs在富勒烯吸附管上的吸附突破体积为14.8-48.0L.g^-1,吸附-热脱附回收率在86.5-123%之间。  相似文献   

2.
刘明  孙成  苗欣  薛光璞 《环境化学》2003,22(3):227-231
1 Introduction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VOCs)areimportantairpollutantsintheurbanatmosphere .SomeVOCsaretoxicandpotentiallycarcinogenic.ExposuretoVOCsisofconcernasitmayresultinsignificantrisktohumanhealth .AmbientVOCsareemittedfromvariousurban ,industrial…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广州市不同功能区VOCs的污染状况,以及广州地区外围主导风向通道上大气环境中臭氧前体物的种类和浓度分布,初步探讨了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4.
空气和废气中醛酮污染物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戴天有  谭培功 《环境化学》1998,17(3):293-298
以2,4-二硝基肼酸性饱和溶液吸收空气和废气中的醛和酮所形成的腙衍生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本法预处理回收率在94%以上,最低检测限为0.05-0.1ng,可测定空气和车间空气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醛和酮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表征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同时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模型进行变量筛选,建立了大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8个变量和5个变量模型,两种QSRR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和0.931;留一法(leave-one-out)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01和0.90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珍稀格氏栲林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等4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格氏栲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物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并用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格氏栲林各层次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格氏栲林群落各层次物种-多度关系均符合伽玛分布,即伽玛分布模型应用于格氏栲林物种-多度分布研究是理想的;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指标介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之间,表5参20。  相似文献   

7.
8年(1985—1992)的试验研究,证明杉木幼林套种籽西瓜不仅提高了林分的生物生产力,而且增加了林地养分归还量,促进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有效地防止了林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速生高效和生态协调的山地立体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南岳森林土壤与母岩的化学性状,以了解气候和植被对土壤的影响;介绍了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含量、分布;讨论了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并给出了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9.
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6 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1 ~3 a 林地与灌草坡的主要气象要素无多大差别,4 a 后,林地逐渐显示增湿降温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至a6 基本恢复到成熟林的水平.②1~6 a 林地的水土流失量为338.59~2136.92thm -2a-1 ,径流系数2 .14% ~21.50% ,比灌草坡减少12.5 % ~29.4% ,其中1 ~3 a 林的泥沙流失量比灌草坡增大112.9% ~214.5 % ,4 a 后,林地泥沙流失量逐渐减少,至6 a 林时比灌草坡减少18.2% .③6 a 林时的土壤物理性质比造林前有所改善,但土壤的主要养分( 有机质、N、P、K)含量则比造林前降低4.3% ~7.0% .④6 a 林的林木蓄积量为36.16 m3/hm2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为2 .99 ,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城市森林的空间特征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广州市城区森林的空间分布以两山(白云山、越秀山)两河(珠江、流溪河)为核心,辅之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功能、多类型的网络式结构。近郊森林建设好风暴旅游林以及环绕卫星城镇和重点工业镇的生态公益林。远郊森林保障了“菜蓝子”工程,促进森林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