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英-碳酸盐矿脉是世界黄金生产的主要来源。沿上地壳中剪切带侵位的这种矿脉的来源迄今还是个谜。挪威南部班布勒(Bamble)带贫金,与地壳丰度相比要低一个数量级以上;金矿床中的其他元素也已丢失。在高级变质作用期间,金溶解,并在通过广阔的韧性剪切带上升的氧化、富硫流体中迁移。与变质作用同时发生的变形作用使岩石增加了利于溶液渗透流动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3):159-164
江西新余式硅铁质沉积变质铁矿分布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北缘,扬子陆块东南缘的逆冲推覆变质岩带内。本文对以往勘查中涉及较少的铁矿床变质作用特征进行研究,介绍了新余式铁矿田含铁岩系变形特征、含铁岩段变质岩石特征、含铁岩系变形与变质作用的相关性以及铁矿形成的过程,认为其原始含铁岩层主要来源于晋宁期形成的古陆块,活动大陆边缘裂陷海槽复理石沉积及海底火山活动提供了部分铁质。原始含铁岩段的铁矿物由下而上随岩类的演变呈现由镜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相序及其变化,主要受沉积时水体深度不同所产生介质的Ph、Eh条件支配,形成从氧化至还原环境的制约所致。含铁岩段经区域变质形成强度规模不等的四期变形,产生多起褶皱叠加并伴随变质作用,低温动力变质变形形成的绿片岩相变质与铁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长乐—南澳构造带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多幕构造变形和多期变质作用。它们分别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第一幕变形;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第二幕变形;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第三幕变形。每一幕变形和每期变质作用均有各自的构造形迹和典型矿物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4.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是早第三纪由低金度、富H2O-CO2(±N2、H2S、CH4),温度为200~325℃,压力超过(1~1.5)×108Pa的流体形成的。同位素重的成矿流体,其δ18O为+8‰~+12‰,δD值为-20‰~-30‰,表明为深部流体源。这些数据与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下面的俯冲物质经过变质去挥发份作用形成成矿流体的模式一致。进变质流体渗入由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线而提高了渗透性的区域,然后在更高的退变质地壳层位的脆弱带形成含金脉。金的沉淀,是由包括沸腾、流体-围岩反应,以及热液流体的温度、压力下降等几种机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在叶理状钾长-夕线石变泥岩中,纤维状夕线石常富集于由粗粒集合体构成的扁豆体之间的叶理中。这些集合体富含石英、长石、黑云母,有或无石榴石,堇青石和残留红柱石。大多数叶理看来象细微褶皱翼。夕线石的聚集可能主要是由于纤维状夕线石集合体能够经受强烈的非同轴变形所造成的。这种变形表现为颗粒边界滑动(纤维滑动),并没有明显的位错聚集。而其他矿物在这些带中不稳定,所以富集于低应变的间叶理带。夕线石的产生,特别是叶理中夕线石的富集,得力于流体流动和局部碱性阳离子的淋滤,因此,强非同轴应变带中不稳定的矿物发生溶解并从这些带中移出。  相似文献   

6.
黑尔矿区金矿化的容矿岩石为一套强应变岩系(千糜岩),其特征是强烈的压溶反应,包括绿泥石转变为绢云母及原生石英的消失。这些强应变带的边缘发生硅化和黄铁矿化。强应变岩本身也发生矿化,并含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在千糜岩和硅化带内金与硫化物密切伴生。 结构特征表明,这种强应变岩石和硅化带是在围岩凝灰质泥岩的变形过程中通过蚀变形成的。 矿化的容矿岩石被认为是通过最初的纯剪切作用为主的变形作用(伴随有压溶反应释出的元素的迁移)形成的。晚期变形作用涉及简单的剪切作用,同时有来自外部强应变带的流体注入。 在黑尔矿区见到的这种网状交织剪切带由于与主压应力方向交切,可显示出不同的流体流动体系。有些部位是流体流出带,以压溶为主,而在其他地方则以膨胀、简单剪切和流体注入为主。流体以这种方式流过岩层可能是浸滤和沉淀矿石组分的一种方式。 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产有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后生金矿床,这种认识对该地区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强调了主断裂带作为金矿化潜在容矿岩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变形作用可以引起Rb-Sr同位素较大的活动性,但是Sm-Nd同位素相对保持稳定。流体在剪切带活动期间以渗透方式沿着糜棱叶理面运移为主,在活动期结束后则以孔隙流体方式保留在岩石中。Rb、Sr同位素可以在垂立于糜棱叶理方向上十分短的距离内(厘米尺度)达到再平衡。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样品和采用“薄板”技术,Rb-Sr全岩等时线方法可以测定剪切带发生糜棱岩化作用的时间。在低级对中级变形变质作用环境下,流体/岩石反应对Sin、Nd同位素体系的干扰作用较小,但是,在高级变形变质条件下,一些REE未发生分馏的岩石中,Sin、Nd同位素可以测定岩石的成岩年龄.然而.在另外一些REE元素发生分馏的岩石中,Sm、Nd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重调。  相似文献   

8.
对与构造密集带内深部逆冲断层有关的变质晕所作的构造和成分分析证明,逆冲断层作用对变质过程的影响有如下表现:产生同期的逆向变质分带热晕;在发生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时控制逆冲断层带内流体的P-T条件。蛇绿岩质和硅铝质外来岩体下方逆向变质分带热晕的构造和成分特征以及理论模拟和试验模拟资料表明,产生该类变质作用的热源只有一个,即力学性质的热,并且与外来岩体的类型无关。当构造密集带受到叠加区域变质作用时,由于流经狭窄推覆“面”的流体压力下降。该推覆面的局部压力可能会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岩石冲击变质作用的研究很受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是与地下核爆炸和空间计划紧密联系的。 地下核爆炸是在岩体中产生特征冲击效应的最好方法,其规模和矿物变形程度可以与陨石撞击相比。为了搞清岩石经受陨石撞击或核爆炸冲击所产生的永久变形的性质和程度,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一系列人工冲击试验,进一步丰富了有关岩石冲击变质作用的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俯冲带热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法、与消减有关的多数、流体对热结构的影响,及其在研究俯冲带流体的产生、变质作用及演化和岛弧岩浆成因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乡环境梯度下街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街尘是引起城镇面源污染分布最为广泛、最重要的污染物载体.以城乡环境梯度为出发点,以北京地区的中心城区-城中村-郊区区县-乡镇-农村村庄的街尘为研究对象,并对街尘的粒径进行分级,分析城乡环境梯度下街尘的单位面积质量、粒径组成的分异规律和街尘的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揭示城乡环境梯度对街尘及其负载的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和街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粒径效应,以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街尘的源头控制和分层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街尘中Cr、Cu、Ni、Pb、Zn这5种重金属浓度以中心城区最高,农村村庄最低,单位面积街尘量则相反.街尘中Ni、Pb、Zn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较高(19.1%、11.1%、34.8%),Cr和Cu则相对较低(3.7%、2.1%).粒径<105μm街尘对重金属总量的贡献率(32.4%~62.4%)要大于其所占总质量比例(22.9%~49.6%).对重金属污染在不同城乡环境梯度可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中心城区和郊区区县可加强细粒径冲刷的关注,而农村村庄和城中村则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与改善道路清扫方式和频率.  相似文献   

12.
Steel production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industrial source of atmospheric CO2. As annual steel production continues to grow, the need for effective methods of reducing its carbon footprint increases correspondingly. The carbonation of the calcium-bearing phases in steel slag generated during basic oxygen furnace (BOF) steel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its major constituent, larnite {Ca2SiO4}, which is a structural analogue of olivine {(MgFe)2SiO4}, the main mineral subjected to natural carbonation in peridotites,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offset some of these emissions. However, the controls on the nature and efficiency of steel slag carbonation are yet to be completely understoo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exposing steel slag grains to a CO2-H2O mixture in both batch and flow-through reactor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fluid flux, and reaction gradient on the dissolution and carbonation of steel slag.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show that dissolution and carbonation of BOF steel slag are more efficient in a flow-through reactor than in the batch reactors used in most previous studies. Moreover, they show that fluid flux needs to be optimized in addition to grain siz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carbona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two-stage reactor consisting of a high and a low fluid-flux chamber is proposed for CO2 sequestration by steel slag carbonation, allowing dissolution of the slag and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to occur within a single flow-through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两种土壤粒径分布分形模型的推导入手,分析得出的土颗粒质量-粒径分布分形模型(模型二)仅是在土颗粒密度相同的假定条件下对土颗粒数量-粒径分布分形模型(模型一)的近似替代,并以某滑坡滑带土为例,分别运用这两种模型对该滑带土样进行粒度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模型二计算的粒径分布分维数和相关系数均比模型一的小,其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土颗粒密度由于矿物成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是模型二的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试样的分形特征,其原因是各粒组的各种矿物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土颗粒的平均密度近似相等,假定条件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相隔24年期间北京上空气挟真菌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了1957年和1981年两次对气挟真菌的调查结果,证明北京上空气挟真菌的密度由1957年至1981年增加到原来的350%,这反映出空气挟尘量的急剧增加。经鉴定得知:优势菌种有四种即Cladosporium、Aspergillus、Alternaria和Penicillium,从全年的累计菌的群体比例上看,夏季Aspergillus密度增高。从已鉴定的真菌的属的数目上看,冬日菌种最多,这显然是因为植被枯萎、风砂严重所致,秋季是最清洁的季节,这和植被覆盖好、风砂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多种类型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温度、压力、盐度、密度、氢、氧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沸腾等地球化学特点研究表明 ,西范坪铜矿床形成在浅成—超浅成、中—高温环境中。成矿流体具有高盐度、高密度的特点。成矿流体曾经多次发生沸腾。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深部的斑岩浆 ,在成矿过程中有地下水加入。  相似文献   

16.
赣闽浙三省接合区砂金资源分布广泛,尤以赣东北乐安江、昌江水系最富。本文是在对该区野外调查,取样分析和典型砂金矿床、矿点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冲积型砂金富集与矿源层分布,水系发育规模及地貌条件,含金物质搬运距离,水动力条件,沉积界面微地貌及合金物质沉积后埋藏状况有密切关系,掌握砂金沉积学特点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1949~1992年我国粮食单产的气候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49~1992年我国粮食单产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年际间有明显的波动。这种波动除受政策因素影响外,主要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单产水平的剧降往往与气候灾害比较严重的年景对应。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气候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单产水平虽然很高,同时波动幅度也很大,应以稳产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增产为主。从全国来看,气候产量变化的一致性特征明显,50年代和80年代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比较有利。但个别年份气候产量变化会呈现出南北或东西方向的地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垃圾填埋场存在着因渗滤液收集和排水系统渗透性能减弱而失效的问题,威胁着填埋场的安全稳定及其周边地质环境。因此,研究填埋场排水层结构及其渗透性演变规律对垃圾填埋场的正常运营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相似理论为基础,采用现场垃圾渗滤液作为渗流流体,对比分析了2种结构排水层、3个渗流段的排水孔隙度和渗透性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在单粒组结构排水层渗流时,第3渗流段渗透性的变化滞后于第2渗流段及第1渗流段;砂砾粒径较渗流深度对排水孔隙度的影响作用更大;砂砾粒径越大,排水层淤堵的发生时间越晚;在排水层中间段设置粒径较大的砂砾层,可以减缓排水层渗透性的降低速率。  相似文献   

19.
油藏的分隔性和油层连通性研究为油气成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油藏描述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油层连通性的重要手段,但常规的油藏描述只着眼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主要研究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油层连通性的影响。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砂层连通体不一定等同于流体选通体,因为油层内可能存在有机隔层,出现“低层连通,油层分隔”的现象,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直接研究油藏内部流体的非均质性,有效地判断油藏的分隔性。本文介绍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油藏分隔性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个北海油田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吸附苯酚的饱和粒状活性炭在电化学反应器中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是可行的。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等因素是电化学再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