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材料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讨论了工程材料对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归纳和提出了材料三角形,即材料的功能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的相互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心,阐述了环境材料与教育的关系。另一方面,明确定义了等效环境指数(Li)、环境因子(EFlk)、环境负荷(ELV)三个术语,从而出具体材料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值。最后计算了某些工程材料的环境负荷值。  相似文献   

2.
环境负荷—ICI公司环境评价的新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英国ICI公司评价和报告环境状况的一种新指标-环境负荷,ICI公司将排放物对大气和水源的环境影响分为;酸度,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健康影响,臭氧层破坏,光化学臭氧层形成,水中氧消耗和水生物毒害,并确定了每种化学品对各类别环境造成影响的潜能因子;用每一种排放的重量和潜能因子相乘得出EB。根据EB值的大小,可知各种排放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马鞍山市为例,从指标体系的筛选、权值的计算以及指标的综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个城市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案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钟武 《环境保护》2007,(4A):13-18
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中共中央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思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重要的正是它们之间在数量上的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针对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建立了氧化铝生产环境负荷的资源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和环境排放指标。并就多产品环境负荷的分摊原则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定量计算氧化铝整个生产过程环境负荷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不仅能计算出最终产品氧化铝的环境负荷,而且也可计算出各中间工序产品的环境负荷,这为改善氧化铝的环境负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史惠祥  高璇 《上海环境科学》1992,11(5):30-32,21
系统地探讨了评价模型的统计指标,并在BOD反应动力学模型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灰色模型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的微分方程模型称为灰色模型,即G M模型。本文所涉及的模型为G M(1,1)模型,即单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模型。其建模过程如下: 若给出灰色数列c~(0),则: c~(0)(k)={c~(0)(1),c~(0)(2),…, c~(0)(n)}(k=1,2,…,n) 为了寻找灰色数列的内在规律性,对其作一次累加生成后,得到生成数列,则:  相似文献   

8.
解释了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的内涵,简要分析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的步骤。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生命周期分析与评价今后主要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生命周期评价中普遍存在的环境负荷数据向环境成本转换问题,在清单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价模型。分析了评价模型对于生成评估报告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系统定量预测新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周心艳,李旭祥环境系统预测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方法。定性预测是在缺少可以利用的历史数据情况下,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和直观材料,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能力的内行和专家,运用人的主观经验和判断,对环境污染的未...  相似文献   

11.
共生矿石生产电解镍/铜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方法,对用镍铜共生矿石生产电解镍和铜过程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镍、铜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提出了以冶金过程的反应热为依据对共生产品进行环境负荷分配的方法,并与按质量分配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镍的环境负荷明显大于铜的环境负荷,以反应热为依据分配冶金共生过程的环境负荷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以废皮革为典型固体废物开展水泥窑共处置试烧试验.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为研究手段,对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与常规水泥生产过程作比较.结果表明:常规水泥生产过程的综合环境负荷为7.028×10-12 a-1,其中最大的环境负荷为全球变暖,达3.368×10-12 a-1.当废皮革作为替代燃料在水泥窑中共处置时,可减少燃煤的使用量,同时降低CO2的排放,降低了能源消耗、人体健康损害等方面的环境压力;其综合环境负荷为6.618×10-12 a-1,比常规水泥生产降低了5.83%.   相似文献   

13.
环境适应性的定量化表征技术对装备环境适应性的论证、考核、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定量表征技术的复杂性,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方法。依据环境适应性的定义、内涵,将环境适应性定量表示为环境适应度,定义了环境适应度的概念,说明了环境适应度各计算参数的含义,并以算例的方式对环境适应度的计算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沙尘天气年鉴资料和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构建了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量化指标(贡献率和绝对贡献),并利用该量化指标分析了沙尘天气对位于沙尘源区和影响区内典型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沙尘天气对北京城、郊区的不同影响. 结果表明:2001—2009年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城市呼和浩特的贡献率年均值为6.84%,对影响区内的城市北京、天津、济南的贡献率年均值分别为5.96%、3.57%、1.66%;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城市(呼和浩特)和影响区城市(北京、天津和济南)的贡献率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其中,对呼和浩特、北京、天津、济南的贡献率最大值分别达到19.21%、15.02%、9.41%和8.69%;2000年4月和2001年3月沙尘天气对北京ρ(PM10)的绝对贡献较大,分别为0.062和0.077mg/m3,占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ρ(PM10)二级标准限值(0.15mg/m3)的41.3%和51.3%;沙尘天气过程对于北京城、郊区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分析了废弃手机资源化过程的环境效益和跨区域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废弃手机跨区域流动的有效运输范围及其量化方法.通过采用IMPACT 2002+评价模型,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质量、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四方面对当前中国废弃手机两种典型资源化利用方案和运输过程的环境表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两种资源化方案均表现出显著环境效益;部件再使用和材料再生过程是废弃手机资源化环境效益的主要贡献来源;综合考虑跨区域运输过程,在满足环境效益为正的前提下,包括部件再使用和不包括部件再使用两种资源化方案的有效运输范围分别为0~3094km与0~1248km.同时,对跨区域运输过程关键参数分析后发现,提高铁路运输占比和降低货车运输空返率可以有效扩大废弃手机跨区域转移的运输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报废CRT(阴极射线管)中废铅回收的环境效益,基于治理成本法,从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两方面,分别对比研究了废铅单向流动模式与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影响. 废铅单向流动模式的环境影响被划分为铅矿开采的污染与生态破坏、粗铅冶炼污染、废铅掺混入建材后的污染,该模式中对废铅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329.20与1 322.56元/t,后者是前者的4倍;在废铅循环利用模式的2种典型工艺中,火法回收工艺对废铅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37.80与3.73元/t,湿法回收工艺的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分别为135.10与15.06元/t. 与湿法回收工艺对比,火法回收工艺的治理成本更低、环境效益更好,但其需要在粗铅冶炼阶段中将报废CRT锥玻璃与铅精矿按1∶4(质量比)进行搭配回收. 以典型火法回收与湿法回收工艺治理成本的平均值作为循环利用模式的环境治理成本,与单向流动模式相比,其实际治理成本与虚拟治理成本可分别节省242.75与1 313.16元/t,共节省废铅单向流动模式94.2%的环境治理总成本. 铅矿开采固体废物治理成本、铅矿开采生态破坏治理成本与废铅掺混入建材后产生的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成本位居前三,三者分别占到了废铅单向流动模式环境治理总成本的47%、19%与17%.   相似文献   

17.
LCA环境影响分析新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影响分析是LCA的核心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目前采用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都存在不少缺点。本文在笔者构筑的LC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在影响分析中引入了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手段使影响分析的方法更易于操作,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本文论述了各项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及要素指标的形成并指出利用5个要素指标的数据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产品的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可靠性工程应用中,基于失效物理的分析过程需要引入自然环境数据进行仿真计算.首先对比分析了现有自然环境数据库,明确了新开发的数据库的需求与特点;然后提出了在自然环境条件量化分析数据库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一个应用算例演示数据库的运行过程.该数据库目前已具备一定的通用分析能力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工程材料LCA中环境效益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材料环境效益性的目标因素,详细分析产品材料在LCA中的环境效应性、能量消耗性和经济回收性;通过LCI分析建立环境效应、能量度量、经济度量的决策模型和数学模型实现材料环境效益性的目标;先整体定性分析LCA工艺,再定量计算环境效益的三属性值,建立目标函数、分层优化算法确定影响因子和相应的权重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产品材料的环境效益性的影响,最后以家用小型风扇回收处理中各种材料环境效益性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和决策,进一步明确和决策优化出环境效益性好的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