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比较了红球藻HB748株在MCM,BBM及BG-11.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表明:HB748在这3种培养基中前4d的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0.97d-1,0.77d-1和0.63d-1,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BBM和BG-11中添加MCM中所含等量VB12后,748株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趋于一致,表明VB12,是HB748维持较好的前期生长的必需成分;在VB12的需求满足后.3种培养基无机组分的差异对HB748前期生长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雨生红球藻3个株系的生长及对光盐反应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雨生红球藻3个株系(No.3、No.712和No.797)的生长、对诱导虾青素形成的光盐因子的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o.3、No.712和No.797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128d^-1,0.137d^-1和0.144d^-1;外加盐的量较大(4gL^-1)时导致雨生红球藻细胞数的减少,而外加盐浓度较低(2gL^-1)时,细胞数的反应因株系和光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盐和强光照均导致静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盐的加入仅在弱光照下诱导雨生红球藻3个株系的虾青素累积,在强光照下却导致件株系虾青素含量的下降,强光照下不外加盐时No.3、NO.712和No.797藻液的虾青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2.15、2.77和2.45mg L^-1。图1表2参12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下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或磷浓度的改变对中肋骨条藻比生长速率影响不大,各种条件下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约为1.51—1.60d^-1,其中,藻细胞在低氮条件下的比生长速率略高,为1.60d^-1;低氮和低磷条件下藻细胞稳定期的生物量明显下降,分别比中氮和高氮下减少了27%和41%,而比中磷和高磷减少了64%和65%,低营养源(低氮或低磷)状态下生长的藻细胞具有较低的单位细胞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ell)和光合效率(α^crll)。尽管在低氮或低磷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单位叶绿素a的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活性,以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hla)和光合效率(α^chla)均与高氮或高磷条件下生长的藻细胞相当,这可能是不同氮、磷水平下比生长速率差异不大的原因.中肋骨条藻细胞对氮和磷吸收的适当比值(N/P)为0.8-2.6.图3表4参17  相似文献   

4.
一株运动发酵单胞菌Zy-1快速生产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次实验优化,得到运动发酵单胞菌Zy发酵葡萄糖生产乙醇较合适的条件.Zy的诱变菌株Zy-1在该条件下发酵葡萄糖生产乙醇比原始菌株更有较大优势.当葡萄糖浓度为200gL^-1时,发酵48h,乙醇浓度96.5gL^-1,残糖2.3gL^-1,发酵效率为94.42%.Zy-1发酵天然原料米粉、木薯、红薯干等,发酵时间44h,乙醇浓度达95gL^-1以上,发酵效率92%以上.发酵液用DNS法测定,还原糖约2gL^-1,残总糖因原料种类不同,其值有所差异(5~20gL^-1).经薄层层析分析,发酵液无葡萄糖,而是二糖、三糖等低聚糖.图2表5参12  相似文献   

5.
Cu和Pb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添加了不同浓度的CuSO_4和Pb(NO_3)_2混合液的f/2培养基培养赤潮异弯藻,通过分析藻的最大生长密度、生长周期及比生长率这3个参数与Cu和Pb之间的相关关系,讨论2种重金属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重金属之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u为0~0.02 mg·L~(-1)或Pb为0~0.32 mg·L~(-1)时,对赤潮异弯藻生长有促进作用;当Pb浓度不同的条件下,Cu浓度达到0.5~2.5 mg·L~(-1)时,赤潮异弯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甚至无法生长;在Cu浓度不同的条件下,Pb在1~9 mg·L~(-1)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对赤潮异弯藻生长抑制作用逐步增强。在Cu浓度为0~2.5 mg·L~(-1)或Pb浓度为1~9 mg·L~(-1)及两者互作条件下,赤潮异弯藻最大生长密度和生长周期都受到显著影响(P0.01)。另外,Cu和Pb对赤潮异弯藻比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两者相互作用不明显。结合湛江海域已报道的这2种重金属实际含量,进一步评估了海区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MS 6-BA2.5mg/L NAA0.2mg/L为初代培养基,以MS 6-BA2.0mg/L NAA0.1mg/L为增殖培养基,1,3MS IBA0.5mg/L为生根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PP333,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中添加0.5mg/LPP333有利于库拉索芦荟外植体出芽,增殖培养基中添加0.1-0.5mg/LPP333对库拉索芦荟试管苗增殖有效,而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5—1.0mg/LPP333有利于生根和移栽,其中以1/3MS IBA0.5mg/L PP3330.5mg/L培养基对库拉索芦荟试管苗生根和移栽有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7.
刘慧  张宇宏  张少斌  林英  于仪 《生态环境》2007,16(3):767-770
Cd2 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如何治理Cd2 污染一直是一个难题。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营光合自养的蓝藻,由于其突出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而被誉为21世纪最优秀的食品。高浓度的某些重金属,如Cu2 ,Mn2 ,Zn2 等会抑制螺旋藻的生长并在藻细胞内富集,但有关Cd2 对螺旋藻的影响则未见相关报道。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25mg/L)Cd2 对钝顶螺旋藻突变株(SP-Dz)的生长、光谱特性及藻胆蛋白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d2 处理均会抑制螺旋藻的生长,随着Cd2 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螺旋藻藻细胞有三个主要吸收峰,分别在440nm(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峰),626nm(藻蓝蛋白的吸收峰)和676nm(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a在红橙光区的吸收峰)。Cd2 处理会使藻细胞3个主要吸收峰中的两个发生红移,分别由440nm红移到448nm,676nm红移到684nm。Cd2 会使藻胆蛋白中藻蓝蛋白的吸收峰由626nm红移到630nm,而对别藻蓝蛋白在680nm的吸收峰没有明显影响。随着Cd2 质量浓度的增加,藻胆蛋白质量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TA(三十烷醇)乳粉对螺旋藻的促长作用及生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A(三十烷醇 )乳粉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光合活性及氮素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较低浓度的TA处理 ,可明显促进生长 .经TA浓度为 0 .0 1mg/L的处理后 ,螺旋藻的生长速率提高 12 .4 % ,光合放氧速率提高 2 9.9% .这种生长促进作用可能与TA处理后光合色素含量的明显增加有关 .其中叶绿素a含量提高 18.6 % ,藻蓝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提高 5 4 .1%和 38.5 % .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TA处理后的 2~ 4d内 ,螺旋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提高2 0 .0 %~ 4 2 .0 % .此外 ,处理组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 ,TA乳粉对螺旋藻的氮素代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 3表 3参 14  相似文献   

9.
硒胁迫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集落形成及富硒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琼脂糖半固体培养基中硒胁迫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集落形成及其富硒稳定性.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硒含量分别为2.5mmolL-1、5mmolL-1和10mmolL-1,培养并观察螺旋藻集落形成,挑取藻集落进行富硒培养,多次转种后,测定生长率、硒含量,筛选稳定的富硒螺旋藻.从含硒5mmolL-1的培养皿中挑选12个典型藻丝集落接种培养,发现其中6个生长率达到对照的80%,有两个藻集落(编号为SP0803和SP0809)硒含量较高,干藻硒含量分别为ρ(Se)=924μg/g和ρ(Se)=831μg/g,连续3次转种培养,藻体含硒量保持稳定.以上结果表明,利用琼脂糖半固体培养基进行微藻集落培养是可行的,并成功筛选到富硒螺旋藻.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10.
鉴于鱼类和哺乳动物的谷氨酰胺代谢途径有所不同,为了优化CHSE细胞的培养基和大量培养的过程控制。考察了谷氨酰胺对CHSE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CHSE细胞批培养中,无谷氨酰胺的M199培养基可以支持CHSE细胞的生长,当初始谷氨酰胺浓度c=0.54mmolL^-1时,细胞可达到最高密度nmax/10^5mL^-1=16.19;而更高浓度的谷氨酰胺(c:1.76-5.62mmolL^-1)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在c=0~5.62mmolL^-1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批培养中,葡萄糖的利用和乳酸的生成基本一致,随谷氨酰胺浓度的升高,Qglc和Qlac增加,Yn/glc降低.另外,随着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0~3.33mmolL^-1),谷氨酰胺的消耗增加,Yn/gln和Yammo/gln分别下降58%和50%;当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继续增加时,谷氨酰胺的消耗、Yn/gla和Yammo/gln基本不变.此外,当初始谷氨酰胺浓度为0时,丙氨酸成为消耗性的氨基酸;Yala/gln先随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0.54~1.76mmolL^-1)而增加,而后又随初始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1.76~3.33mmolL^-1)而降低.最后维持不变.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effect of different 2,4 -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concentrations (0.0, 9.10(-5), 9.10(-4), 9.10(-3) and 9.10(-2) mM) on growth rate, content of protein and chlorophyll-a in Chlorella vulgaris and Spirulina platensis cells was investigated. The most stimulatory effect on growth rate, protein and pigment ratio of C. vulgaris and S. platensis was observed at 9.10(-4) mM concentrations of 2,4-D.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2,4-D have hormonal effect due to being a synthetic auxin. Cell number protein and pigment rates were inhibited at 9.10(-2) mM concentration in C. vulgaris. Such parameters were inhibited in S. platensis, both at 9.10(-3) and 9.10(-2) mM 2,4-D concentrations. This is due to herbicidal effect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2,4-D. S. platensis was found to be more sensitive than S. vulgaris to 2,4-D applications. The use of algae as bio-indicators in herbicide contaminated fresh water habitat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青蒿无性系中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诱导丛生芽的方法得到青蒿高产无性克隆系S1,并用S1进行了青蒿素生物合成相关因素的研究 .发现在Hoagland培养液中添加 0 .4 4mg/L浓度的ZnSO4或者 5 .72mg/L的HBO3 时 ,能有效提高青蒿素的含量 .研究表明 ,青蒿素含量和青蒿各株系间的遗传差异存在很大关系 ,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 ,用OPA15能够在青蒿高产株系中扩增到OPA15 10 0 0 这一特异性片段 .另外 ,对青蒿素含量和青蒿生殖生长关系的研究表明 ,青蒿素含量最高的发育时期是现蕾期 .图 7表 1参 19  相似文献   

13.
一株能产生聚乙烯醇降解酶的委内瑞拉链霉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产生胞外PVA降解酶的放线菌GY1.根据扩增出的该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在GenBank中的比较结果,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细胞化学成分及菌落形态分析,确定该菌为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topmycesvenezuelae).GY1菌株以PVA为唯一碳源时,产生的PVA降解酶活性达到120UL-1,是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时的10倍.当在PVA培养基中添加1gL-1至3gL-1的葡萄糖时,该菌株细胞量和PVA降解酶总酶活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细胞量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4倍,最高总酶活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6倍,而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提高不大.但当添加的葡萄糖浓度从3gL-1增至10gL-1时,总酶活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在相同PVA聚合度下,高醇解度PVA比低醇解度PVA更有利于GY1菌株的生长及产生PVA降解酶.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14.
麻疯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的种子、叶柄、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其不同外植体进行试验,发现用MS培养基加0.5mg/LBA和1mg/L IBA对叶片的效果最佳.在相同BA浓度处理条件下,减小IBA浓度会对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出芽产生明显的效果.叶柄要求的浓度更低,0.1mg/L BA和0.1mg/L IBA为最佳.不定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通过几天的练苗过程,就能转到土壤中生长.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在内循环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就螺旋藻细胞在不同碳源培养其中的生长行以及藻细胞对光能和碳源的利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向培养体系中通入气体流量1%的CO2,有助于提高经式培养的细胞终浓度和稳定培养体系的PH环境;改进的Lambert-Beer定律可较好地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光衰减的综合影响,引入平均光强和平均比消光量概念,探讨了细胞比生长速率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藻液中总碳量随细胞浓度的上升呈指数关系减少,藻细胞对碳源的得率系数在批式 不同时期之间存在差异。图12参9  相似文献   

16.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系列人工合成的新型有机污染物,由于长链的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短链PFASs逐渐作为替代品而被广泛利用。为探讨不同碳链长度的PFASs在水生浮游植物中的蓄积能力,选取7种PFASs为目标物,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受试生物进行富集动力学实验,测定24 h时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结果表明,染毒浓度为10μg·L-1时,全氟癸烷羧酸的富集能力最强,在斜生栅藻、钝顶螺旋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中的浓度分别为1 894 ng·g~(-1)、88.0ng·g~(-1)、990 ng·g~(-1)。3种微藻中全氟烷基磺酸的BCF均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全氟烷基羧酸的BCF基本遵循同样的规律,只是在钝顶螺旋藻体内,全氟己烷羧酸的BCF高于全氟辛烷羧酸。此外,PFASs在斜生栅藻中的浓度均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不同藻类的富集能力与其表面积、脂肪及蛋白质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挂膜生长的白腐真菌处理草浆造纸黑液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几株白腐真菌在造纸黑液废水中的挂膜生长状况及其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6.0的废水中添加葡萄糖1.0g/L,酒石酸铵0.2g/L及适量无机盐时,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侧耳菌(Pleurotus ostieatus)以及本实验室自选的白腐真菌S22的挂膜状况和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废水中添加的葡萄糖和酒石酸铵的浓度分别为1.0g/L和0.2g/L时,侧耳菌的挂膜和对黑液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S22菌在pH10.0时其木质素降解率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4%和69%.黄孢原毛平革菌、侧耳菌和S22菌能够在碱性较强的废水中生长挂膜并显著降解木质素,表现出对废水很强的适应能力.生物膜对黑液废水的半连续化处理结果表明了生物膜法的优越性.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18.
采用松花粉垂钓法分离到一株Docosahexaenoicacid(DHA)高产菌FJU 512.该菌株DHA含量高(占总脂肪酸的56. 24 % ),其它长链杂酸含量少(仅有docosapentaenoicacid, DPA),极具开发应用价值.高密度培养可获得33gL-1生物量.该菌株行二分裂生长,没有分生胞子.对其18SrRNA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登录GenBank(AY758384).依据18SrRNA基因建立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该菌与Schizochytriumlimacinum具有紧密的亲源关系. 图7表2参29  相似文献   

19.
生长介质中CaCO3质量分数及水分状况与HCO3-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霄鸿  张茜  李生秀 《生态环境》2005,14(2):230-233
探讨生长介质中CaCO3质量分数(g/kg)与HCO3^-质量摩尔浓度(mmol/kg)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HCO3^-产生过程中水分条件所起的作用。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生长介质中CaCO3质量分数一旦达到较高水平,将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介质中CaCO3质量分数与HCO3^-质量摩尔浓度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HCO3^-质量摩尔浓度随着水分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尤其是过饱和的水分条件能使HCO3。质量摩尔浓度大幅度增加。随CaCO3含量增加,培养介质的pH值并未产生明显变化,水分状况对介质pH值的影响也不显著。供试条件下CaCO3在介质中的淋溶量随着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紫球藻的载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球藻的载体培养进行的较详细研究,获得了适合于紫球藻培养的理想载体;采用载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和流加营养物质、通气培养以及半连续培养等培养手段,显著提高了紫球藻细胞的质量浓度(ρmax =5.52 g L- 1) .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载体法培养紫球藻不仅能有效地实现高密度培养,易于实现该微藻的连续或半连续培养,而且为细胞的采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