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印染废水典型脱色技术的现状和进展,并着重分析了各种脱色技术的脱色机制,突出了典型脱色技术中的理论因素,介绍并阐明了一些脱色理论新观点,如吸附剂改性增效原理、分子结构与絮凝效果的联系、小剂量氧化剂偶合絮凝、脱色菌的质粒对脱色率的影响等,并从工艺角度分析了各种脱色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造纸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造纸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絮凝沉淀法、过滤法、气浮法、造纸废水中主要碱回收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并分析了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絮凝剂L-3絮凝性能及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L 3絮凝活性的因素 ,并考察了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 ,该絮凝剂絮凝膨润土悬浮液的最适宜pH值为 8,Ca2 + 、Mg2 + 等阳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 ,对酸性湖兰A、碱性品红、活性翠绿KN R和直接深紫NM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 ,脱色率分别达到 93%、84 2 %、75 5 %和 86 %。对赣州毛纺厂印染废水的处理结果为 :脱色率达 94 0 % ,COD去除率为 70 8%。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兰  唐静  赵璇 《环境工程学报》2011,5(3):481-488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为了为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研究技术,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影响絮凝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不断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与仪器分析技术,剖析了絮凝机理的各种研究方法,最后还提出了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应用氧化絮凝复合新技术处理高色度印染废水和染料废水,研究了影响脱色效果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因素。本技术应用于高色度印染废水和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可使其脱色率达99%以上,CODcr去除率也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L-3絮凝性能及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L-3絮凝活性的因素,并考察了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絮凝膨润土悬浮液的最适宜pH值为8,Ca^2 、Mg^2 等阳离子对其絮凝具有促进作用,对酸性湖兰A、碱性品红、活性翠绿KN-R和直接深紫NM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脱色率分别达到93%、84.2%、75.5%和86%。对赣州毛纺厂印染废水的处理结果为:脱色率达94.0%,COD去除率为70.8%。  相似文献   

7.
刘红  余薇  刘娟  徐文婷 《环境工程学报》2008,2(8):1040-1043
用氧化-絮凝耦合法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聚硅硫酸铁为絮凝剂,脱色率达到94.9%,COD去除率达到55.2%.通过用倒置式生物显微镜观察絮体,对反应机理进行推测.对高锰酸钾与酸性大红之间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和氧化-絮凝耦合处理的絮体进行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扫描分析,探讨了氧化-絮凝耦合的反应历程和机理:酸性大红被高锰酸钾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而脱色,还原产物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胶体吸附小分子有机物,并被聚硅硫酸铁卷裹成紧密絮体,氧化与絮凝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去除了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8.
新型复合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的复合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 ,通过混凝实验探讨了复合聚合硫酸铁硅PFSS、聚硅酸铁PSFS的脱色除浊、COD去除及氮、磷去除效果 ,并与常用的聚合硫酸铁PFS进行絮凝效果及经济成本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用复合型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絮凝效果好 ,除浊率达 99%以上 ,脱色率 6 5 %~ 70 % ,COD去除率 70 % ,而且氮、磷去除效果好 ,成本低廉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型复合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新型的复合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混凝实验探讨了复合聚合硫酸铁硅PFSS、聚硅酸铁PSFS的脱色除浊、COD去除及氮、磷去除效果,并与常用的聚合硫酸铁PFS进行絮凝效果及经济成本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复合型聚铁硅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絮凝效果好,除浊率达99%以上,脱色率65%~70%,COD去除率70%,而且氮、磷去除效果好,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废润滑油絮凝脱色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约石油资源,而且是防治废润滑油污染、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针对有污染的传统酸-白土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提出了以絮凝为主的无污染再生新技术,重点考察了影响废润滑油脱色再生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絮凝剂用量为1.2%(体积分数)、搅拌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75℃、沉降温度为80℃、沉降时间为2.0 h的条件下,废润滑油絮凝脱色效果最佳.废润滑油经过絮凝脱色和白土精制后理化指标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接近该级别新油SC40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无机混凝剂氯化铁、氯化铝和硫酸铝对染色废水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氯化剂的絮凝脱色效果最佳,其适宜pH在2.5 ̄4.5之间,当加入适量的膨润土,则能拓宽pH适用范围,稳定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N2保护下,以浓度为0.8 mmol/L硝酸铈铵为引发剂,控制壳聚糖(CTS)和丙烯酰胺(AM)质量比为mCTS∶mAM=1∶6,于50℃下接枝共聚反应3 h,得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CAM).用IR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对废水的处理,研究了共聚产物在絮凝、COD去除、脱色上的应用.结果表明:CAM的絮凝效果好于聚丙烯酰胺和壳聚糖,CAM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4.7%,并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开放静置体系中白地霉Y1对染料脱色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白地霉Y1对染料进行脱色,考察了染料初始浓度、接种量、pH值、C/N比和温度等因素对白地霉降解溴酚蓝的影响,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白地霉能在开放静置条件下对部分染料进行有效的脱色,对溴酚蓝尤其有效。开放静置体系下,白地霉能对300 mg/L的溴酚蓝进行脱色,脱色pH和温度分别为2~8、25~40℃,高碳低氮环境中更有利于脱色,接种量对染料脱色影响不大。通过对胞外液絮凝及脱色作用、葡萄糖代谢情况及染料脱色扫描图谱分析表明,白地霉主要通过分泌胞外液对溴酚蓝进行作用,且能对溴酚蓝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氰胺甲醛缩聚物混凝去除水中酸性红B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聚合双氰胺甲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对酸性红B染料溶液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对比了单独使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以及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的脱色效果.探讨了硫代硫酸钠和聚合双氰胺甲醛的用量以及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硫代硫酸钠可以明显地提高聚合双氰胺甲醛的脱色率,增大絮凝范围,使絮凝剂对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pH值为7~12的范围内,脱色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此外,还对混凝脱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娟  暴勇超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209-1212
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NCTS-M对中性兰染料的絮凝性能。通过测量絮体的Zeta电位以及对絮体进行彩色电视显微扫描初步探讨了该絮凝过程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30 mg/L,pH=6时,絮凝效果最明显,脱色率可达93.1%。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压缩双电层以及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以压缩双电层为基础。絮凝剂中镁离子在中性条件下对絮凝过程也起到了较强的助凝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污泥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张秀红刘秀秀张金贵张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4)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生物污泥为原料,以稀盐酸提取剂制备了污泥絮凝剂,并对其进行了提纯,研究了提纯的污泥絮凝剂(PSF-1、PSF-2、PSF-3)对淀粉废水和刚果红染料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F-1、PSF-2在体系pH为6.0~10.0时,对淀粉废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中PSF-2对淀粉废水的絮凝率可达到98.5%以上。当体系pH为9.0时,PSF-1、PSF-2、PSF-3对刚果红废水的最大脱色率分别为97.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水库源水,通过中试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对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用于微絮凝过滤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CD抗干扰调控能力强,并指出某水库水采用流动电流自动控制混凝加药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以硫酸盐还原菌为生物絮凝剂处理工业废水的效果,并进行了动态中试研究,以寻求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参数。系统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并进一步尝试将絮凝理论,生化理论与水力学动态平衡理论结合起来,推出多因子相关的絮凝反应动态模拟水质模型,为该技术应用于工程自动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铁分别作为电絮凝反应系统的阴极和阳极,研究电絮凝法对牛仔布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电极电压、反应时间和pH等因素对电絮凝法去除实验所用废水中COD和色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电压和反应时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pH次之。电极电压24 V,反应时间35 min,pH为7.4时,脱色率可达99%,COD去除率在70%左右,处理效果最佳。因此,电絮凝法可以作为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工艺,有效降低废水COD和色度。  相似文献   

20.
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由2株产低效絮凝剂产生菌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复合1.实验表明,复合1能在啤酒废水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产生絮凝活性为96.8%的MBF.该MBF中含多糖和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它能有效去除靛蓝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两者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7.6%.考察了该MBF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靛蓝印染废水的絮凝过程,并得出了其去除COD和脱色的经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