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消除贫困方面。选择贵州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贵州旅游资源概况及旅游业发展现状,阐述贵州旅游业发展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以及贵州旅游扶贫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旅游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贵州省和类似贫困山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德夯苗寨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山村,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德夯苗寨通过20余年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居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绩效显著.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对德夯苗寨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感知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调查研究,以期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和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特殊性的开发扶贫形式,核心目标是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但目前我国国内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分析旅游扶贫特性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运行机制的旅游扶贫支持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建基础及其要素组合,并分别从旅游资源相对优势、资源特性、区域经济、城乡关系及开发时序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此关注贫困人口和贫困社区利益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融合在扶贫工作中具有经济带动效应强、辐射范围大、受益面广等优势,对革命老区减贫作用显著,是革命老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的新途径。在评价革命老区旅游扶贫主要成就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内部融合、旅游产业外部融合和旅游产业引导融合三种类型对革命老区减贫的作用机制,从"旅游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维度总结了革命老区几种常见的旅游产业融合业态,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当地居民、游客等方面提出了革命老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了贵州旅游资源的独特个性,深入探讨了贵州旅游业的形象定位--奇异秀美的喀斯特王国、神秘独特的地域文化旅游区,对贵州客源市场进行了细分和定位,并强调贵州近期应主抓普通兴趣旅游,但也要特别重视和扶持发展极有潜力的特殊兴趣旅游,最后提出了搞好贵州旅游开发营销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扶贫成效紧密相关.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是资源优势突出和经济落后相矛盾的典型区域,其地质遗迹类型丰富、特征突出,地质遗迹价值珍贵,但其地理位置位于偏僻的国家级贫困县凤山县境内,交通可进入性差,经济条件欠发达.构建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扶贫体系,包含运营、保护与支撑三大系统,有利于落实消除贫困与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内外小费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研究旅游小费现象。认为小费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存在,有其历史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现阶段我国旅游小费发展有一定困难,多数旅游者不认可小费,政策规定难以有效实行等。但是我国旅游小费的发展具有可行性,旅游小费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旅游业的不稳定因素,提高旅游从业者收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认为培育旅游小费观念,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和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环境等方面是促进旅游小费非正式制度在我国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融合在扶贫工作中具有经济带动效应强、辐射范围大、受益面广等优势,对革命老区减贫作用显著,是革命老区可持续旅游扶贫的新途径。在评价革命老区旅游扶贫主要成就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内部融合、旅游产业外部融合和旅游产业引导融合三种类型对革命老区减贫的作用机制,从"旅游业+第一、二、三产业"的维度总结了革命老区几种常见的旅游产业融合业态,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当地居民、游客等方面提出了革命老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曹洪华  王荣成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109-1112,1152
旅游经济区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规划中频繁出现,目前还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将旅游业研究纳入到区域经济地域空间,发挥旅游业对区域产业体系的融合和带动作用,发挥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辐射与整合作用,进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地域经济空间组合形式——旅游经济区。在产业融合与空间整合视角下,从内涵、规划原则、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旅游经济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策划日益受到重视,旅游口号作为旅游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高度关注。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有关旅游口号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关系、旅游口号分类、旅游口号设计和旅游口号评价等方面,研究成果不多,未能形成广泛认知。今后有关旅游口号研究除了在原有领域继续深化外,还需要从旅游口号内涵界定、旅游口号体系构建、旅游口号的社会伦理学和美学、旅游地旅游口号设计、旅游口号的公众征集和市场传播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使我国旅游口号研究更加具有合理性,同时有效提升旅游口号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features of the emerging nexus in South Africa betwee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D) interventions. The South African experience of evolving a strong pro-poor focus in LED planning is distin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of writings on LED. Pro-poor LED is increasingly the outcom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asures and programmes that are linked to the approach of pro-poor tourism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South Africa. Two studies are presented of Alexandra township, Johannesburg and the Madikwe Game Reserve in North West Province as examples of pro-poor tourism as a form of pro-poor L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growth of pro-poor tourism initiatives in South Africa suggests that the country is currently a laboratory for the testing and evolution of new approaches towards the planning of LED that potentially will have relevance fo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爱平  安和平  唐丽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54-1056,1006
分析得出贵州旅游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奇特、民族文化资源浓厚、红色旅游资源宝贵而丰富、气候资源宜人等比较优势。从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对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贵州旅游业加快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析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针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wildlife tourism‐based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 on poverty, wealth inequality and the livelihoods of herders in the Maasai Mara Ecosystem in south‐western Kenya. It uses the case of Olare Orok Conservancy PES programme in which pastoral landowners have agreed to voluntary resettlement and exclusion of livestock grazing from their sub‐divided lands. These lands are set aside for wildlife tourism, in return for direct monetary payments by a coalition of five commercial tourism operators.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positive side, PES is the most equitable income source that promotes income diversification and buffers households from the livestock income declines during periods of severe drought, such as in 2008‐2009. Without accounting for the opportunity costs, the magnitude of the PES cash transfer to households is, on average, sufficient to close the poverty gap. The co‐benefits of PES implementation include the creation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servancy and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There is however a need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ES, including the widening inequality in income between PES and non‐PES households and the leakages resulting from the displacement of settlements and livestock to currently un‐subdivided pastoral commons.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良好,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品位高,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针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该区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充分发挥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6.
窦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303-304,285
山东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先决条件。阐述了山东省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该省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劣势和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以及在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对安徽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整合资源,构造休闲度假新格局;调查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创新产品,提升竞争力等。为发展安徽休闲度假旅游,编制休闲度假旅游规划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