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区域内矿区土壤重金属变化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旨在为该区域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并行的矿业绿色发展。以铅、锌、镉、砷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对该区域矿区潜在生态风险作出评定。结果表明,A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9.05%~211.42%,B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60.88%~118.58%;A矿区土壤重金属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铅、锌和镉含量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在72%以上,而砷含量超标现象则相对较轻,超标率为36.36%;B矿区土壤铅和锌含量均未出现超标,超标率为0,而砷和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砷含量超标率为92.31%,镉含量超标率为65.38%;两个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背景值的现象,超背景值比例为42.31%~100.00%。A矿区土壤以铅、锌和镉污染为主,而B矿区土壤中砷和镉的污染较为严重。两个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属重度污染,A矿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很强生态风险危害,而B矿区为中等生态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通过对成都地区的9种蔬菜152个样品的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查明了蔬菜中重金属汞、砷、铅、锡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锡和铅是成都地区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在检测的蔬菜样品中,锡和铅的超标率分别为29.4%和22%,最高超标分别为5.60倍和2.86倍,汞和砷无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2017年衡阳市城区大气降尘中砷、镉、铅的监测数据,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对3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表现为镉铅砷;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镉铅砷,镉均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铅以轻微及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为主,砷以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为主;非致癌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砷铅镉,砷、镉的致癌风险指数远低于非致癌风险指数,砷的致癌风险指数大于镉。  相似文献   

4.
对原子荧光法测定含油废水砷含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测定,利用被测物质浓度C和相应的荧光强度值I的线性关系,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并对影响含油废水中砷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包括砷标准使用溶液浓度、标准曲线、测量重复性、样品预处理过程等进行分析和评定,认为标准曲线绘制、测量重复性、标准使用溶液浓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杭州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城区34条河道45个点位河道底泥进行采样,分析了pH及汞、砷、铅、铬、镉、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的底泥为中性偏碱性,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很大,部分河道底泥重金属中汞、铅、镉、铬、锌、镍等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少数河道镉、铬、锌污染严重;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相似文献   

6.
乌伦古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可能影响湖水质量及生态健康.自然环境及人为活动因素干扰导致了湖泊面积不断萎缩,通过采集乌伦古湖共8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汞、砷、铅、镉、铜、锌、铬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形态,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可达到海...  相似文献   

7.
萍乡市农用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萍乡地区农用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萍乡市农用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萍乡地区农用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其中锌、镍、铬、铜、镉、砷、铅、锰、汞的含量均超过了江西省土壤重金属相应元素的背景值。从空间分布来看,在全市5个县区布置的29个测点中,有14个测点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上栗县有8个测点超标,明显多于其他县区,出现了不同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寒地区道路工程的生态效应及其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地区道路施工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高寒地区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生态恢复问题亟待解决.围绕目前的焦点问题:"道路施工对高海拔生态系统造成的显著变化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何种影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潜力如何?",本文介绍了道路施工建设对原生植被、植物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沿线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国内外学者关于高原道路生态环境效益的研究,对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和水土流失研究规律进行阐述,分析了道路生态恢复治理措施的构建规律,指出目前需要加强的研究有:道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恢复基础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在道路工程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阐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依三江源区自然环境特点,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技术措施与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人工生态环境恢复重点是复坑平整及选用合理的植被种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海某水库底泥进行取样检测,评价分析,研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铜、锌、镉、铅、铬、镍和锰7种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利用检测数据,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土壤背景值,分别采用单元素污染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冰川融水、湖水及大气降水环境背景状况,研究了水中铜、铅、锌、镉、砷、铬等微量元素的浓度特征及分布状况,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各类水体环境背景值资料信息,同时通过与其它地区环境背景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本区水环境微量元素属高背景区,各类水体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另存在异常背景值区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100个农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耕层全砷、镉、铬、汞和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1mg·kg^-1,0.163mg·kg^-1、100.1mg·kg^-1、0.257mg·kg^-1和3.6mg·kg^-1,与1983年宁波市的耕层土壤背景值相比,分别增加了12.5%、32.5%、61.2%、0.8%和55.2%,土壤已受到镉、铅和汞的轻微污染,而汞的污染已得到遏制。从总体上来说,鄞州区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区内有98个点(占总样点数的98%)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但有2个点(占总样点数的2%)分别受到镉和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选择沈阳市内不同道路绿化带土壤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分别在5个区域,各布设3个采样点,分析测定土壤中的p H,阳离子交换量,汞、砷、铅、镉等元素以及DDT、六六六有机项目的含量。结果表明,总体上北部地区镉、汞、铅、DDT、六六六含量都较低,而南部地区含量则较高;各种元素中铅浓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省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态缓冲带构建案例进行了综述。目前常用的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和修复技术有生态防护林、生态护岸、基底修复、植物群落恢复以及人工强化措施等。对于现状自然植被良好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宜以保护为主;对于现状生态功能退化的缓冲带,应在去除干扰后进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建议分类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强化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建立河湖生态缓冲带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黄河三角洲的很多区域因胜利油田地震勘探而引起植被棋盘式分布。地震勘探引起植被群落斑块扩展,就其生态作用来说,与当前黄河三角洲生态恢复、保护和重建植被这一目标相吻合。此种植被群落的扩展,无须额外经费投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寻找使其从自发状态转变为通过人工协调可在适宜区域最大限度扩展的对策,将有助于更好地协调油田开发和湿地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以萍乡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郊农村为例,对城郊农村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萍乡地区城郊农村土壤中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硒和钴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汞、镍、钴的含量均超过了江西省土壤重金属相应元素的背景值,其中尤以汞最为显著。从研究区域的空间位置来看,居住区、农田区、蔬菜种植区的汞、镍、钴含量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Top-down技术评定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样品中砷、铅、镉、铬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对实验数据偏倚和精密度受控情况进行验证后,以实验内稳定样品的重复测定结果计算实验室内期间相对标准偏差(SP,rel)和实验室内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Sr,rel),以能力验证结果计算检 测过程偏倚及实验室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Sbias,rel),据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从而反映测定方法和实验室的 精密度控制情况。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溶性油田化学剂样品中砷、铅、镉、铬含量的扩展 不确定度分别为17.7%,26.1%,18.7%,19.8%。Top-down精密度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操作简便,可反映实验室分析人员操作、仪器重复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不确定度的干扰,避免了繁复的分量计算和模型建立过 程,但Top-down法不能识别分析测试过程中对测量不确定度有较大影响的关键分量。Sbias,rel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实验室可通过能力验证结果数据评估检测过程精密度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了化州市丽岗镇、林尘镇、新安镇各5个拆旧复垦地块进行土壤重金属镉、汞、砷、铅、铬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垦地块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农用地污染风险管制值;丽岗镇和林尘镇同一乡镇的不同复垦地块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一致,新安镇差异较大;土壤砷分布具有区域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南广河水体中的砷镉铅铬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南广河的水质质量。结果表明:南广河从上游到下游水体中污染物含量为增大趋势;在时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枯水期水体中污染物含量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目前南广河综合水质质量可满足Ⅱ类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四川马边某磷矿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状况及特征,采集矿区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了重金属As、Cu、Zn、Cd、Pb、Cr的含量及其形态,并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中的Cd和Pb含量高于四川土壤背景值的10.00、7.14倍,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8.14、8.48倍,其余元素均略高于各背景值,经相关性分析,As、Zn、Cd 3种重金属具有同源性。形态分析显示,Cd的形态分布以可还原态为主,易迁移释放,其余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Pb除残渣态外,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占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明,重金属的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程度Er^i顺序为Cd>Pb>As>Cu>Cr>Zn,各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378.87,属于强生态危害,其中又以Cd贡献率最大,为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