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某油田的地下水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与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随地下水运移的状况。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总体上呈S型;污染前期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较快,随着浓度的不断累积,后期浓度增加缓慢。计算结果显示,在50m处石油类污染物首次超过浓度限值的时间为586d,1000m处石油类污染物首次超过浓度限值的时间为12590d,污染过程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可见,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很大,阻滞和延迟了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作为一种原位、经济、被动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被广泛研究与实践。文章结合PRB国内外研究情况,通过对PRB原理、修复方法、研究难点等方面综合分析,阐述了PRB修复技术在石油类污染地下水治理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由于PRB技术处理效果好、安置简单、运行成本低、不占用地面空间的特点,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应用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一直是环保界研究的重点。为此,简述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存在状态,介绍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吸附和降解行为,以及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达到一定浓度不但会对土壤的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会对人体机能带来一定影响.采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刺激技术、生物通风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优点在于投资小、见效快、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产生,属于环境友好型治...  相似文献   

5.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受石油烃类污染以其污染普遍、危害性巨大、去除困难以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受到各国环境学者和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概述了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类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对土壤石油污染评价的传统方法是在野外实地进行大量土壤采样,然后在试验室内分析石油类物质的含量。文中提出了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样品,并结合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辽河三角洲,具有快速、省钱、省时、省力的特点,能对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宏观分析。满足了油田开发对土壤及环境污染评价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般地下水弱碱性水溶液中,高铁酸钾对低浓度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氧化去除率.采用0#柴油模拟石油类污染物试验水样,氧化反应在200mL烧杯中模拟完全混合状态完成.实验分析浓度分别为5.02mg/L、2.05mg/L、1.01mg/L和0.52mg/L4个水样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率.实验研究显示,石油类污染浓度与高铁酸钾浓...  相似文献   

8.
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中迁移的稳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特点,建立了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稳态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污染系数的概念;根据延安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和石油类污染物的特性测定了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对黄土的综合污染系数S=6-8。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9.
某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场地调查确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苯、氯苯和二氯丙烷,并进一步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主要以生产车间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浓度梯度较大;在垂向上已穿透潜水层,浓度峰值出现在潜水层的中下部。污染物在潜水层中的分布呈现出和土壤中相似的特征,并表现出向南迁移的趋势。污染物在承压水层中的浓度峰值点与土壤和潜水重合,受区域地下水流向的控制,呈现明显向北迁移的趋势。由于地表较厚亚黏土的存在,增强了承压水的防污性能,污染物主要被截留于亚黏土中。  相似文献   

10.
石油烃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不断被重视,释氧材料作为一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正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介绍了释氧材料的发展史,阐述修复场地条件、地下水化学环境和材料释氧速率控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将电动力强化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找到合适作用条件,结合微生物处理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实现两者的耦合技术,以对油泥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电场对油泥中NO_3~-、SO_4~(2-)等带电离子以及石油烃在电场作用下的分布特征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和除油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营养液传输损失的过程规律及优化与补给方案,把营养液一次性补给到修复系统中,节约人力;分析了微生物种群伴随迁移特征及原位活性损失的补给,论证了活性补给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修复现已逐渐成为环保领域新的热点。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使土壤的pH、有机质、含水率、生物群落结构等发生了改变。研究土壤理化性质、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动态关系是选择最佳修复技术的依据。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理化一生物联用的原位修复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石油污染物复杂多样,可通过构建复合高效菌群提高其生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油田开发工程可能对水源地产生影响的三类事故,筛选出风险最大的事故是注水井井壁泄漏事故。采用地下水中污染物三维迁移转化模型和MODFLOW、MT3D模拟计算软件对某地下水水源地可能受到的石油类污染进行数学模拟,并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法,探索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变动情况。先构建不同岩层地下水FLAC模型,利用其观测地下水抽采深度对于水压力影响状态,进行物质累计项的计算,构建离散数值模拟框架,研究地下水标定点位压裂区域水压的变动,测算出最终的地层压强值。测定过程中地下水环境会发生改变,压强控制在120~350 kPa之间。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地下水环境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地层压强值逐渐增大;反之,地层深度减少,地下水环境地层压强值逐渐减小,对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以及径流都会发生对应的影响,存在正向的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楠 《四川环境》2022,41(1):80-85
为摸清沈阳市某装备制造产业园地下水污染运移规律,科学指导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以该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该区域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软件)模拟预测了连续源强和瞬态源强污染物泄漏情景下1年、5年、10年及20年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经计算得到结论如下:①连续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对石油开发场地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从工艺和原理两个方面介绍和总结了焚烧法、洗涤法、气相抽提法、化学氧化法、微生物和植物法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上述工艺进行比较,总结出各类工艺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由于污染场地的地质结构、气候条件和污染程度等情况复杂,仅靠单一工艺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有必要对已有技术进行完善并开发组合土壤修复技术及设备,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油类污染土壤的危害进行分析,指出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石油类污染去除的重要手段。由于石油类污染物组成的复杂性及难降解性,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富集、驯化,特别是基于多种生物协同共生的高效降解菌群的构建,是实现强化生物修复的重要途径。降解过程中污染物种类及理化性质、温度和pH值、电子受体、营养元素等都对污染物的降解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电动力法(EK)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文章使用柠檬酸生产废水来强化电动力法,探究该废水对含有Cd,Pb,Zn重金属石油污染土壤的电动力修复的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阴极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可以较好的控制土壤pH值上升,减少极化现象及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沉积;使用柠檬酸废水进行实验,Cd,Pb,Zn三种重金属去除率分别为21.5%,33.4%,65.5%;柠檬酸废水能增强电动力法修复的重金属去除率。可见,柠檬酸废水可以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电动力修复的辅助试剂。  相似文献   

19.
试验建立了土壤中苯胺类污染物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很好,7种苯胺类成分的检出限在0.1μg/kg~0.5μg/kg之间,空白加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4.8%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3.8%~92.7%之间。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好,能够满足土壤中苯胺类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进行了穿越地下含水层的输油管道泄漏时油品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和迁移过程。在模拟出预期的地下流场后,采用溶质迁移模块进行扩散模拟,并成功预测了在特定时期的污染情形和浓度分布。泄漏油品的迁移路径与地下水流动方向基本一致,并且在第1 700d左右将会汇入最近的河流中造成更大的危害。结合模拟结果和现有的防治措施,分别作了防渗墙和抽出处理的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防渗墙将推迟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时间,而设置抽水井可以有效处理地下水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