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家知道,“安全教育好,企业事故少”;大家也知道,安全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俗称“三级安全教育”。大家还知道,“三级安全教育”的对象是新入厂人员,而新入厂人员是指新工人(包括临时工)、外单位来厂培训人员、实习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在通报别的单位发生的一起事故,并要求与会的同志认真地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把安全工作抓好。然而,却有个别同志认为,这是“一人生病,大家陪着吃药”。这反映了部分同志对待安全工作的思想。别的单位发生事故,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必要去“吸取”什么教训,更没有必要“陪着”查隐患抓整改。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余钢 《劳动保护》2003,(7):45-45
三大纪律1.一切行动不违章。安全规章是企业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而形成的制度,也是对多次事故教训的总结。实践证明,只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章,许多事故就可以避免。因此,每个职工都要自觉遵守安全规章,规范生产中的一切行动。2.安全生产天天讲。安全生产贵在持之以恒,而且不能时紧时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天天讲,才能不断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特别是作为“兵头将尾”的班长,就是要有“婆婆嘴”,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和各种机会讲安全,使每个职工在工作中做到警钟长鸣。3.预防措施要到位。班组安全…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2010,(1):52-53
2009年11月21日2时30分,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8人死亡。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于11月24日为此发出的通知(安委明电[2009]3号)指出,这起事故反映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是一起责任事故。连日来,各主要媒体纷纷就这起矿难发表感言,我们择其精华加以归纳,供大家从“11·21”矿难中省思。  相似文献   

5.
在安全生产防事故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上级通报的事故,管理者只讲事故前后过程,而不针对自己单位实际情况讲吸取的教训和应查找的薄弱环节,干部职工也只把事故当作“新闻”和“故事”在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埋怨不该“一人生病,大家吃药”,不理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环科园管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分析和总结了近几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环科园已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未发生死亡事故,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落实责任是安全生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青山 《劳动保护》2000,(3):15-15
“抓安全生产不需要什么过高的学问 ,并非要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 ,有了安全员该出事故照出事故 ,没有安全员不该出事故照样不出事故。”一个亏损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董事长在安全环保处与生产处合并以后不到100天内连续发生2起工亡事故以后 ,在几次安全生产议论会上堂堂正正地讲这些话 ,实际上他说出了个别领导想说而不敢说 ,甚至是早就想说的话。会上 ,集团公司一级的党政工团领导都会心地跟着笑了 ,大家可以想象到会上的安全员的表情是多么的沮丧。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一个500人以上的金属熔炼、铸造、加工厂里 ,有着100多…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纷纷签订起了新一年的安全生产责任书,有的地方的企业也“上行下效”,同车间、班组、工段立下了安全责任“军令状”,以期让重如泰山的安全重担由大家一起挑起来。年初签订安全责任书,是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各类事故的发生起数,人员伤亡数,全年到底控制在什么水平,比上年下降多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 ,我们运用安全目标管理 ,取得了重大事故为零、上报事故(公司及公司以上级)为零、千人负伤率为零、事故总频率为零、装置大检修无火警的历史最好成绩 ,实现了安全生产“13连冠”。落实职责年初 ,我们以落实安全责任制来强化安全管理 ,坚持行政一把手是安全责任人 ;谁主管谁负责 ;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建立厂安全责任目标动态管理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网络。厂长与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签订上报事故“零”指标安全责任目标书 ,职能部门与生产车间签订轻微事故(厂级)分解指标安全责任目标书。安全教育我们以强…  相似文献   

10.
大凡名言典故,都流传很广。“隙大墙坏”比喻漏洞大了,会造成灾祸。从这个意义上讲,堵漏补缺,消除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行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好办法。如今,在一些地方、不同行业企业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缝隙”仍然很.大。有的单位削弱安全组织机构,消减安全专业人员力量,安全管理部门干好安全工作是“应该”,出了事故要“受罚”,奖罚不分明。有的地方小企业根本就无专人管理安全,事故苗头危机四伏等等。这些“裂缝”如不能尽快粘合,发生事故在所难免,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1.
安全语丝     
对个人来说,安全是一种习惯,命好不如习惯好;对团体来说,安全是一种制度,运气好不如制度严。大家知道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骆驼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真正压垮骆驼的绝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这“最后一根稻草”前面积累的重量。同样,事故是在最后一秒钟甚至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相比,现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最好时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搞不好安全生产。现代生产安全的实现,单靠“事故管理”已很有限,必须向“安全管理”转移,要变被动地处理事故为主动地保持安全。“五要素”按顺序逐渐落实到位,就是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的过程。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的大问题,既以和谐社会为基础,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隐患排查治理是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治理隐患,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目标。隐患排查治理以高危行业为重点,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为“两会”、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事故频发多为人为失误所致,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减少事故的重要因素”我是从1991年开始研究安全文化的。为什么要研究安全文化呢?从国内发生的大量事故伤亡分类统计看,同类事故总是反复发生,根源何在?经过对事故案例研究发现,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中很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低,通俗说  相似文献   

15.
安全流变理论及其在煤矿事故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提出了“安全流变理论”,分析了事物“安全流变”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 ,描述了煤矿事故的安全流变特性 ,同时指出煤矿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用“安全流变理论”进行解释 ,进而说明“安全流变理论”是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04,(1):43-43
“安康杯”竞赛活动已经连续在全国开展了6年,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新一轮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赛企业近7万家,职工约3500万人,无论是参赛企业数还是参赛职工数都创了新的记录。为及时总结推广“安康杯”竞赛的好经验,推动“安康杯”竞赛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我们收集了部分“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全国各类企事业单位今后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提出反“三违”的10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孙世梅 《安全》2020,(5):1-6,I0003
为预防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选取2000-2016年间的31起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建筑施工坍塌事故案例,运用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依据,对31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事故等级为较大事故。一线作业人员因安全知识不足“不知道是否应该设置剪刀撑”引发不安全动作“剪刀撑数量不足或未设置剪刀撑”的发生率为71.43%,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杆件距离过大给施工带来的危险”引发不安全动作“立杆间距和横杆步距过大”的发生率为78.57%;管理人员因安全意识缺乏“没意识到按规定进行安全交底的重要性”引发不安全动作“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发生率为78.57%,因不佳安全习惯“按照以前的方案习惯施工”引发不安全动作“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发生率为83.33%。因此,减少不安全动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一线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的管理,企业在制定对策措施时,应从加强一线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入手,预防不安全动作的发生,进而有效预防事故。  相似文献   

19.
班组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员工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而,开展“以人为本、规范作业行为”的班组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关键。经对我公司93人次人身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4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未确认行走路线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8.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2.未确认上级的指令出现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6.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或设备事故;3.未确认操作对象及环境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率,改善、提升安全培训方法,基于长期对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结合事故致因“2-4”模型、案例教学、PDCA循环等相关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事故—原因—培训”为核心链条的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分为事故收集、原因分析、培训实施3个步骤。同时深入挖掘案例教学中建构主义、结构主义、知识转化机制等理论,分析指出这些理论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式,进一步丰富了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的理论内涵,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安全经验分享,与事故案例分析一同扩充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的核心链条为“事故/成就—原因—培训→行为”(Accident/Accomplishment-Cause-Training→Act),进而提出了新的应用框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