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管理的基础.神农架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研究该区域植物多样性的监测手段与评估方法,对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简要综述神农架地区植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研究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具系统性、持续性的监测方案,并尝试构建了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与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在建的10个国家公园之一,于2020年完成阶段性试点任务.2021年,我国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原则是生态保护第一,主要目的 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在这一背景下,梳理了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过程的主要问题,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在行政区域调整、管理体系完善、关键生态过程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议和管理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4.
李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7):10-17
建立反映维护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的考核指标体系,量化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估,形成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倒逼机制,对于促进环保目标从单一目标向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解析生态底线的内涵和表征着手,基于环境介质,选取大气、水体、植被、土壤、能源5个方面共17项指标,构成生态底线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评估模型和方法,通过测量值与底线值的比较,反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际绩效,考虑到各行政区各功能区的生态特点及环境初始状态的差异,引入历史数据进行修正,对单个指标及综合绩效分为优良、改善、恶化、极差四个基本等级进行考核鉴定。不同于以往许多以污染物排放控制作为指标体系的思路和地方实践,所建立的生态底线指标体系更关注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指标测度从常规的过程和终端标准转向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有效化解污染排放都达标,但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难题。建议各地结合当地特点明确本地区的生态底线,加强各参与部门的交流协调以提供全面而一致的统计与监测信息,加强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等基础工作;处理好底线考核机制与原有年度考核机制的关系,生态底线考核结果与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晋升制度等挂钩,将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及"五好"班子评选的重要依据;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生态功能分区涉及多种不同性质指标的综合合成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解步骤法”进行生态功能分区。第一步,利用研究区的地形、植被、水文等图件资料,借助Arc GIS平台,对开化县域自然格局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初级划分;第二步,利用《开化县统计年鉴》及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开化县战略规划制定的目标,以镇级行政单元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再划分,即对生态功能区经济社会要素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对各功能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目标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公众参与和文化宣传是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国家公园文宣现状,从公众参与与公众科学、科学传播和分众传播的角度,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议题设置、内容生产、平台建设、信息互通、福祉共享等方面提出宣传建议,为提升国家公园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服务国家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剧,我国矿区资源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切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将引导矿区克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促进矿区生态化发展,实现区内文明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阐述了矿区生态文明评价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矿产、土地的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矿业生产和矿区生活的节能减排、防治矿区地质灾害、保护矿区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促进矿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等内容,并从研究重点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指标使用频率等角度,对现有矿区生态文明评价相关指标体系进行回顾与总结。基于指标选择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等三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完善矿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可为相关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现行生态渔业系统环境生态结构与功能效益的调查和评价,建立了生态渔业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培植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渔业经济发展,并对其类型结构不断优化与调控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无法准确掌握分区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把握影响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影响因子。以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不同时空尺度和管理边界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差异化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源区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管理的基础。以高程、干燥度及年均径流深为一级分区指标,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坡度、人均GDP为二级分区指标,将丹江口水源区分为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和19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比较不同分区的水生境状况及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特征,发现一级分区间的水生境状况与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均存在差异,二级分区之间虽然有部分生境指标较为接近,但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差异明显,证明了分区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水源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大九湖湿地环境和资源,在2016 ~ 2018年间对湿地动物多样性进行了12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6目78科232种,其中鱼类2目2科12种,两栖类2目5科12种,爬行类1目6科14种,鸟类16目52科167种,兽类5目13科27种;其中东洋种有114种,古北种有69种,广布种有37种;以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79种.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析,多样性表现为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均匀性表现为爬行类>鸟类>兽类>两栖类>鱼类.结果 表明大九湖湿地脊椎动物具有种类较多、多样性较高、国家级保护动物较多但种群密度低、优势种不明显、湿地鸟类较多、东洋界种占优势等特点,是湿地及林灌丛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2.
基于品牌创建模型的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主题公园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指出主题公园研究中品牌化研究较为匮乏.而中国主题公园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主题公园存在的生命周期短暂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品牌创新.从生命周期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以品牌为核心的主题公园运营模式,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包括概念层、主体层以及基础层三个层面的主题公园品牌创建模型,即通过对动态市场的研究,设计、宣传和推广自身的原创品牌,在获得相应的品牌价值之后,将品牌价值向外延伸,通过系统内各部分的紧密合作,获得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着重从原创品牌的构建、品牌价值的延伸和保障因素兰方面,提出了基于品牌创建模型的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该策略表明:主题公园必须在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更高的游客体验价值基础上强化自身品牌的构建和发展,在品牌站稳于市场时要适当适度地进行品牌价值延伸,这才能保证主题公园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指标体系是评价指导生态城建设的必要手段。现有生态城指标体系编制缺乏对城市建设过程的指导及地方特色的体现,限制了其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以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构建为例,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曹妃甸当地实际情况,构建了曹妃甸生态城指标系统。该指标系统属于开放型的动态指标系统,由目标管理型指标体系和过程调控型指标体系两部分构成,共包含51个指标目标管理类指标和152个过程技术类指标。该生态城指标系统可用作为城市管理者评价生态城规划目标和建设成果的定量化工具,同时该指标系统将规划理念目标具体化为规划行为,为城市规划部门、施工单位提供了定量化依据。该指标系统充分考虑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无疑对国内生态城市构建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城市管理者可结合自身特色,构建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用以指导评价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德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133-137
自然遗产的公共产权属性,决定了自然遗产保护的政府主导。对公共物品的过度损坏将导致国家财产的流失和公众利益的损害,同时考虑到自然遗产的环境与资源属性,加强对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不仅符合政府对公物积极保护的政治责任要求。而且具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法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自然遗产的产权属性,指出了国家保护自然遗产的义务。在进一步探讨了我国自然遗产保护制度的缺陷以后,对国家自然遗产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以期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童玉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78-82
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全面了解新疆各区域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以及实际存在的人口压力状况。对于深刻认识干旱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对新疆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指数以及人口承载压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区域对比分析,得到了一些基本结论:①不能一概而论机械照搬联合国关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的临界标准。各地应该有适合当时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的人口承载密度标准,而且这些标准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②新疆当前平均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是11人左右,大于联合国制定的干旱区人口密度临界标准,但小于半干旱区临界值。整个北疆的人口承载标准是23—26人/km^2,南疆的人口承载密度介于7.3~8人/km^2之间。各个地州之间也有较大差异。③目前新疆总体上看已经略微超载,人口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比较大。而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在南疆塔里木盆地以南三个地州,人口严重超载。④从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来说。必须对生态用水予以充分考虑。才能在承载量研究中兼顾资源与环境对人口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s management theory,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strategic management method for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By taking China’s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dentifies all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and then assesses stakeholders from two dimensions,namely "Importance" and "Attitude",by which all of the stakeholders are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On this basis,further analysis is made to work out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gramme by scheduling the strategic emphases,step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takeholders so as to provide theortical evid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nent Strateg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核算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基于全球公顷或是国家公顷来核算生态足迹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全球公顷法和国家公顷法对安徽省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全球公顷法核算的生态足迹需求、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分别为1.765909hm^2/cap,0.435083hm^2/cap,1.330826hm^2/cap;而国家公顷法核算的结果则分别为0.955026hm^2/cap。0.102027hm^2/cap,0.852999hm^2/cap。对核算结果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表明:①采用全球公顷法将会扩大国家生态足迹的核算误差;②全球平均产量难以体现产品之间的属性差异;③使用全球公顷法核算时的数据汇总难度大;④以国家为统计对象的全球公顷法在全球范畴内进行国际比较时具有优越性,但在对国家以下尺度进行生态超载分析时采用国家公顷法和国家平均产量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产业园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集中区的具体体现,随着传统产业园区建设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运行效率及稳定性问题,虚拟产业园及其运行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加工行业的生态链建设为例,探讨了农-工复合型虚拟园区的模式,即突破传统产业限值,建立以食品加工为核心,带动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一种产业网络模式。本文最后对建立这种新型产业园区所面临的生态设计及体制转型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