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NO_x的污染     
NOx 包括 N2 O、NO、N2 O3、N2 O4 和 N2 O5等 ,通常以 NOx 表示。主要污染源是燃料在1 5 0 0℃燃烧时 ,空气中的氧和氮反应生成 NOx(主要是 NO和少量的 NO2 )。 NOx 和大气污染物烃类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进行光化学反应生成氧化剂 (主要成分是臭氧 )等。氧化剂不仅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而且也是最近森林枯死原因的主要物质。除去的方法除以氨和烃作还原剂把 NOx 还原成 N2 外 ,日本又开发了除去 NOx 的催化剂和用阳光分解 NOx 的新技术 ,现已建成小型试验装置 ,正在进行验证试验NO_x的污染@张济宇…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V2O5/ACF(活性炭纤维)进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的影响研究。实验表明:ACF用硝酸处理形成ACFN,然后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V2O5/ACFN催化剂,NO脱除率明显增加。同时研究了V2O5负载量、反应温度、NH3初始浓度、NO初始浓度、O2含量等因素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发现V2O5/ACFN在180℃低温时,在NH3/NO为1.1、NO初始体积分数1000×10-6和O2体积分数5%时NO脱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N2 O在对流层中是长寿命的痕量温室气体 ;在平流层 ,它是破坏O3层主要痕量气体之一NO的生成源。本文主要综述了N2 O的大气浓度演变、大气寿命、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大气化学等 ,着重探讨了可能存在的N2 O大气生成和消耗过程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茜素黄R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TiO2(P25)粉末作为催化剂光降解茜索黄R.GC-MS和LC-MS检测结果表明,有3种可能的降解途径:①茜素黄R(C13H8N3O5Na)水解生成的C13H8N3O5-(H)与光催化产生的·OH自由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13H8N3O6-(I)和C13H8N3O7-(J),进一步脱羧分别生成C12H9N3O4(L)和C12H9N3O5(M);②H分子发生脱羧反应生成C12H9N3O3-(K),进一步反应生成C12H11N3(C)和C2H12N2(D);③H分子中氮氮键发生断裂而生成C6H6N2O2(A)、C6H4N2O4(B)、C6H8N2(E)、C6H6O(F)和C7H7NO3(G).所有生成的中间产物被继续降解,最终矿化为CO2和H2O等无机小分子物质.利用Molecular Orbital PACkage中的PM3半经验方法对茜素黄R分子构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茜素黄R的羧基净电荷密度为-0.680,在实验条件下(pH为2.86)羧基易吸附在TiO2表面,而成为·OH进攻的最有利位置,实验检测到羟基化的产物(J和I).茜素黄R的羧基和苯环相连的C-C键长最长,反应过程中易发生脱羧反应,实验检测到脱羧后的产物(K);-N=N-键长较长,易断裂生成芳胺类化合物(A,E,G等).茜素黄R带羧基和羟基的苯环电荷密度为-0.160,带硝基苯环电荷为-0.165,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被自由基进攻,生成羟基化产物.计算结果和实验检测结果一致.动力学研究表明,茜素黄R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X831200703875硅胶催化光度法测定空气中微量NO2/熊小莉…(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2007,7(2).-113~115环图X-142为测定空气中的微量NO2,提出一种新方法,即硅胶催化光度法.显色剂为对氨基苯磺酰胺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将其在硅胶颗粒介质中与NO2反应,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下,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NO2含量.将该方法与标准方法-Saltzman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硅胶的催化作用下,显色反应的时间由Saltzman法的15min降至8min,分析测定的灵敏度也有所提高.该法操作简单方便,无…  相似文献   

6.
在对流层中已经发现几种重要的有反应活性的氮化学种,列举如下: 1.氮化一氮(NO)和二氧化氮(NO_2):这两种化合物其最初排放出来的几乎都是NO。NO和NO_2很容易循环反应,通常表述为NO_x(NO+NO_2)。估计NO_x生存期在夏季不到1天(可能6—10小时),在冬季为几天。 2.硝酸(HNO_3):这种形态在白天最初由NO_2氧化生成(NO_2+OH→HNO_3),在夜间则是通过含有N_2O_5,和液态水的多相过程而形成的。HNO_3是活性氮的沉降物,在为期1—10天中通过干沉积和湿沉积的过程而迁移。 3.过硝酸(HO_2NO_2):HO_2NO_2从未测出,其生存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也许在对流层上层可生存几个月。它在边界层极不稳定,没有呈现出值得注意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广州秋季HONO污染特征及夜间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亚硝酸(HONO)光解是对流层大气中OH自由基(·OH)的主要来源,对光化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夜间化学过程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利用2015年10月暨南大学大气超级站的HONO及相关参数的观测数据,针对夜间HONO的污染过程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秋季HONO夜间浓度平均值为4.32μg·m~(-3),是日间浓度平均值(1.67μg·m~(-3))的2.6倍;夜间HONO平均转化率CHONO为0.006 8 h-1;夜间机动车直接排放对HONO的平均贡献为15.1%,并在20:00左右出现峰值(37.8%);夜间NO和·OH反应生成HONO的净速率平均值为0.44μg·(m~3·h)~(-1);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颗粒物对HONO的生成不重要,但相对湿度(33%RH78%)对HONO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关计算表明沉降的NO_2与水汽在地表的非均相反应可能是夜间HONO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分解法制备CuO修饰Ti基阴极和SnO2-Sb2O5修饰Ti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以模拟废水(NO3--N 50mg/L)为对象,进行了水中NO3--N去除实验研究.结果数据表明,CuO修饰Ti基阴极对水中NO3--N的去除率随电流密度、极板间距、搅拌强度和电解时间增加而增加,在电流密度10mA/cm2、极板间距9mm、中等搅拌强度下电解150min,NO3--N催化还原去除率可达93.8%.Cl-支持电解可使NO3--N催化还原产物NH4+-N氧化为N2-N去除.在电流密度10mA/cm2、极板间距9mm、NaCl添加量600mg/L、中等搅拌强度下电解120min后,NO3--N和TN的去除率达到89.3%和86.9%,NO2--N和NH4+-N未检出.分析认为NO3--N还原机制为NOx中O被阴极表面Cu吸附固定,N—O键受氢攻击破坏,逐步还原.阳极电解Cl-生成HOCl,HOCl氧化NH4+-N成N2-N.  相似文献   

9.
盖艳波  葛茂发  王炜罡 《环境科学》2011,32(12):3593-3598
在自制的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中,利用相对速率法研究了3种工业常用溶剂四氢呋喃、1,3-二氧五环、1,4-二氧六环与NO3自由基在298 K±1 K和1.01×105 Pa条件下的反应,目的是通过了解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VOCs)在大气中的降解反应动力学来评估这些化合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GC)检测反应物浓度变化,测得NO3自由基与四氢呋喃的反应速率常数为(5.36±1.93)×10-15cm3·(molecule·s)-1,与文献报道值在误差范围内非常吻合,验证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实验首次测定了298 K±1K和1.01×105 Pa条件下1,3-二氧五环以及1,4-二氧六环与NO3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1.84±0.70)×10-15cm3·(molecule·s)-1和(3.20±0.67)×10-16 cm3.(molecule·s)-1.利用所测反应速率常数估算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都在1 d甚至十几d,因此,其排放可能会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NO与Fe2+反应生成络合物[Fe(NO)]2+易被O2氧化解络形成NO2-和NO3-离子,进而被尿素溶液还原生成N2.基于上述反应原理,本文提出脱除烟气中NOx的新方法,即以FeSO4为吸收液、O2为氧化剂、尿素为还原剂的络合-氧化-还原耦合法.考察了尿素初始浓度、吸收液pH值、NOx初始浓度、烟气流量等因素对NOx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初始浓度越高、吸收液pH值越低、NOx初始浓度越大、烟气流量越小时,NOx脱除率越高;当尿素初始浓度为1.19mol/L,吸收液pH值为3.2,NOx初始浓度为1493mg/m3以及烟气流量为800mL/min时,反应初期(0~6min)NOx脱除率可达92%以上,且反应1h后脱除率仍可保持在69%左右.  相似文献   

11.
环境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分析方法种类很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荧光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其中以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居多。这里就这些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1.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大多基于重氮化反应和亚硝化反应。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测定环境样品中微量亚硝酸盐的最常用的方法。罗军等利用在一定的PH条件下,NO:一与磺胺发生重氯化,与N-(1一素基)一乙二胺假合,生成紫红色偶氮染料产物,于543urn处测定其吸光度。这是…  相似文献   

12.
SO2对Ag/Al2O3催化剂上CH3OH还原NO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混合法制备了Ag负载量为5%的Ag/A12O3催化剂.研究了富氧条件下,SO2对CH3OH在催化剂上还原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不含SO2和H2O时,NO还原活性温度较低,有显著量N2O生成,这被归因为反应过程中,部分氧化态Ag被还原为金属Ag.添加SO2或同时添加SO2和H2O使催化剂活性显著增加,N2O形成受到抑制,而且活性峰值温度提高.XPS分析表明SO2作用后的催化剂表面形成了硫酸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用微电极测定生物膜微环境中的物质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电极法测定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反应器中pH、NH4+、NO2-、NO3-和O2的剖面图,得出不同C/N下各种物质在生物膜内部的迁移情况。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的C(C)∶C(N)=100∶5的条件下,并不是硝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而C(C)∶C(N)=5时,NH4+-N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尾气排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链状烷烃,它与环境空气中的大气氧化剂(O3、OH自由基、NO3自由基、Cl等)发生反应,其产物最终能够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但目前对链状烷烃的氧化机理还不清楚。模拟OH自由基与正壬基环己烷反应,建立链状烷烃与OH自由基反应产物的分析方法,并对其反应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C15烷烃与OH自由基在O2存在的条件下,首先反应生成了一系列的醛或醇,然后进一步反应,碳链断裂生成了多官能团含氧小分子等SOA前体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提出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化学发光法对水中无机物、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并可应用于大气中SO2,O3,NO,NO2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活性分子O3深度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分子O_3氧化结合湿法喷淋脱硝技术,研究了O_3/NOx摩尔比和气相反应温度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决定臭氧脱硝效率的关键参数.在反应温度为90℃,O_3/NO摩尔比大于1.1的条件下,其脱硝效率要明显高于150℃的工况.这是因为在150℃反应温度条件下,臭氧与NOx反应遵循O_3+NO=NO2,基本不随O_3/NO摩尔比变化而改变;而90℃时,O_3/NOx1.1,O_3+NO=NO2为主要反应,O_3/NOx1.1时,臭氧会与NO2进一步发生深度反应,具体反应如下:NO2+O_3=NO_3+O2,NO2+NO_3=N2O5.由于N2O5在水中的溶解度要远高于NO2,故低温氧化结合湿法喷淋技术可实现NOx高效脱除.此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也检测到了N2O5的吸收峰.最后,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湿法喷淋后液相吸收产物中各阴离子的浓度,发现O_3/NOx=1.1工况下的吸收产物主要以NO-2为主,而O_3/NOx=2.1时则以NO-3为主,再一次验证了较低温度、O_3/NOx摩尔比较高时的氧化产物为N2O5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不同硅铝比Fe-ZSM-5催化剂对氧化亚氮催化分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Fe-ZSM-5催化剂,并用XRD、BET、TEM、UV-vis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分析,研究催化剂中铁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分子筛的硅铝比影响铁在分子筛中的分布形态,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热离子交换法制得硅铝比为25的Fe-ZSM-5-25分子筛催化剂上均匀地分布着粒径为8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铁颗粒,并且Fe-ZSM-5-25分子筛催化剂比Fe-ZSM-5-300更容易形成Fe3+x O y团簇.制得的Fe-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分解氧化亚氮(N2O),结果表明,相同的制备方法,硅铝比小的Fe-ZSM-5-25催化剂对N2O分解活性更好;相同硅铝比的Fe-ZSM-5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的对N2O分解活性最好.另外,O2的存在对Fe-ZSM-5上N2O催化分解活性有抑制作用,而NO对N2O催化分解活性展示了一定的正效应.最后,经过100 h的连续反应,Fe-ZSM-5催化剂依然能够保持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氧化亚氮(N2O)是BioDeNOx脱硝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而N2O还原酶是影响NO进行完全反硝化的关键酶。实验以前期从同一反应体系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tutzeri ND1为出发菌株,克隆鉴定该反硝化菌是否具有N2O还原酶基因nosZ,并考察了pH、氧气、温度对该反应体系NO去除率以及N2O产生量、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证明该菌确实存在N2O还原酶nos,即从微生物学角度表明该反应体系具有N2O的生物还原能力。该反应体系的最适pH值为8.0,此时NO去除率达最大值80%,N2O产量降至0.33mg/m3,N2O转化率为0.06%;在氧气含量小于1%时,N2O产量及转化率变化不明显,NO去除率下降了不到2%,而当氧气含量达到2%时,N2O有了明显的跃升,达到1.5 mg/m3,N2O转化率为0.48%,NO去除率下降至78.6%;反应最适温度为30℃,此时NO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2%,N2O产量为0.34 mg/m3,且N2O产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9.
X734.201200601632Ce/Zr系列催化剂上碳颗粒物燃烧行为/朱玲(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26(5).-7~11环图X-5分别在TG和TPO上考察了CeO2,ZrO2及不同Ce/Zr比的CexZr1-xO2固溶体催化剂上soot的燃烧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气氛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e基催化剂能明显降低soot的起燃温度,Ce/Zr比的不同导致CexZr1-xO2催化剂性能的差异。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随O2浓度的不同而改变;H2O对Ce0.5Zr0.5O2上soot的氧化活性基本没有影响;由于NO氧化产生的NO2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因此NO对soot的燃…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冬季和夏季大气甲醛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华北地区大气甲醛的污染特征,应用自主设计的一套大气甲醛在线分析仪,于2017年冬季和2018年夏季在山东省德州市开展大气甲醛综合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德州站冬季和夏季大气甲醛小时浓度范围分别为0.15×10~(-9)~9.89×10~(-9)和0.43×10~(-9)~10.42×10~(-9),平均值分别为(3.04±1.70)×10~(-9)和(4.32±2.06)×10~(-9),结合日变化特征可知,白天甲醛、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和臭氧(O_3)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光化学生成是甲醛的主要来源;冬季夜间检测出的高浓度甲醛则表明一次排放也具有重要的贡献.此外,大气甲醛的浓度变化受相对湿度、光照、风速和湿沉降影响较大,并且湿沉降是大气甲醛去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