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往日已逝     
童年是值得回忆、值得留恋的,童年的一切都是新鲜、纯洁的,那时的我们就像一只幼雏享受着温暖的阳光,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如今,当我回忆起童年,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但同时,对今天的大自然又不免有一些伤感。小时候,我经常跟随父亲在小河边散步,小河边的四周是一种自然的美,小草的嫩叶随风拂动,就如  相似文献   

2.
阿盖 《环境教育》2004,(6):36-37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快放暑假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利用这个暑假.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郊游?与大自然亲近亲近?或许你会说、到野外郊游太危险了,还不如呆在家里玩电脑,如果你这样想、就特错大错了,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只要我们从现在起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学习野外生存知识,摸透大自然的“脾气”.大自然肯定会张开她热情的双臂,迎接我们走近她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实践与畅想吧!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5,(8):F0003-F0003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国各校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怎样才能让环境教育既能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学性,仍值得大家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沉思 《环境教育》2004,(4):42-44
1823年12月20日,法布尔诞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前有一条哗哗作响的小溪,村后有一片鸟儿啁啾的山林。法布尔就在这个富有自然气息的小村庄里长大,宁愿终生与昆虫为伴。 童年时代的法布尔,与同龄人相比,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显得格外入迷。他常常在小溪里抓蝌蚪、逮青蛙、捕小鱼,在草丛中追蜻蜓、捉甲虫、扑蝴蝶。他的两个口袋常常装着小甲虫之类的动物。由于这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是最令孩子们神往的。他们在丛林中追来逐去,在花丛中观看蜂蝶忙碌飞舞,仰望天空变幻的云朵,俯视水中成群结队、游来游去的鱼儿时,神情是那么的专注,玩得是那么的开心。那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吧!   1.大自然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好课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沐浴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奔跑嬉戏,这可以促进他们体格健壮,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课堂,可以寻找到许多活生生的“教材”,促进孩子们心智发展。如:我们在组织幼儿去樱桃园的过程中,孩子们想吃到樱桃就…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夏天到了,又该放暑假了,记得小时候最盼的就是暑假。这是一段难得的深入乡野,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的好时光记得那时候.环境污染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所到之处林木苍翠.小溪清澈见底,总有小鸟伴着我们歌唱我们在小溪里游泳在青草地上嬉戏,回忆起来.要比现在的孩子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玩电子游戏惬意百倍、遗憾的是儿时的欢乐已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嘈杂使孩子们的耳朵失去了对天籁的敏感.更使孩子们对自然的声音有一种遥远而陌生的感觉。通过让学生采集各种声音感受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中有那么多那么美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那些生长在贫困山区、因为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没有美好童年的孩子,其实是间接地为我们这代人赎罪,因为我们的贪婪和不知节制,使他们生长的土地成为了大自然最直接的报复对象。  相似文献   

9.
小溪     
王从茹 《环境教育》2011,(12):75-76
在我童年的时候,家乡有一条长长的小溪,向南不知从何处流来,向北不知流向何处。就这样日日夜夜的流着。春秋冬夏,日出日落,唱着那只永不疲倦的歌。小溪边,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小溪里,洒下了我们童年的歌声,洒下了我们无尽的欢乐,我们无尽的情趣,我们无限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生长的树种,就群体和景观而言,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古以来,人们观赏大自然风光,欣赏自然野景,对大自然的美赞不绝口。常言道,有山、有水、有树才成景。树木在风景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大自然是美的。千百年来,人们把大自然的美,缩小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且尽可能  相似文献   

11.
李仙正 《绿叶》2022,(10):66-69
<正>1小河在江南。如果山是乡村肌体中的一块块骨骼,支撑起村庄地形框架的大格局;那么,河塘就是村庄的一根根毛细血管,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记忆里,如歌如梦,曾经陶醉了多少个你我。那是一条童年的河,一抹浓浓的乡愁,一丝淡淡的回忆,一方满满思乡的水,透着大自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卢风 《绿叶》2014,(2):4-10
现代性之最“深刻”的错误就是物理主义自然观和独断理性主义认识论。在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支持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被认为是最符合人性的生产一生活方式。摈弃了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我们就能明白.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之背道妄行的无上权力。大自然不允许几十亿人采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一生活方式。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魏鸿 《环境教育》2004,(5):62-62
我生长的城市,被十万大山包围着.属于澜沧江东岸的横断山脉。我童年的大半脚印就撒落在这横断山脉的深处、去得最多的自然是大尖山,这座山生长着最繁茂的森林:当然不是去游玩,那时的我还无法享受这样的奢侈。我们到大山深处,为的是砍回一担担的柴禾,准时让家里的灶膛升起温暖的炊烟.用一担担柴禾换回油盐酱醋,而且每逢寒暑假.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树林间有活泼可爱的梅花鹿在奔跑跳跃,海洋中有美丽灵动的鱼儿在自由闲游,花丛中有缤纷绚烂的蝶儿在翩翩起舞……它们色彩斑斓,就像那朵朵盛开的花儿一样,装扮着我们的大自然,使我们的大自然充满勃勃的生机和迷人的魅力。美丽可爱的动物们不仅装扮着我们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无忧无虑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远古时期,在地质的作用下,大自然就为我们储存了巨大的资源,她就像一位母亲,哺育着地球上无数的生灵;同时她也是一位严肃又和蔼的老师,教育着我们无知的人类。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开始,大自然就与我们结下了切不断的关系,光着小脚丫,走在光滑的鹅卵石上,伸着小手,抓来一根树枝,枝顶的花儿垂到你的  相似文献   

16.
《环球》杂志刊载的对何院士访谈的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驳'人要敬畏大 自然'"。 我的理解,"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 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我想,人类的聪明才智发展到今天,没有人会把这 个命题理解为既然"敬畏",人类就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事实上,自 猿猴从树上下来变成人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改造。中国古话所说的"沧 海变桑田"等,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5,(9):73-73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国各校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怎样才能让环境教育既能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仍值得大家积极探索。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第一老师。  相似文献   

18.
伟峰 《环境教育》2004,(6):44-48
科学家说笑并非人类独享的专利而是人类和许多灵长粪堂兄弟共同拥有的特性。“笑,是灵长类进化的独有成果,使得灵长类化解内部矛盾一致对外”从而在大自然的残酷竞争中取得群体优势。殊不知.在自然界乜有一些动物会发出类似人类和灵长类的笑声.  相似文献   

19.
郭菁 《环境教育》2008,(6):29-29
四川汶川大地震,令原本生机勃勃的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等几座城市瞬间沦为一片片废墟,生命在大自然的摧毁性灾难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虽然灾难是不可抗拒的,但灾难也是一本教科书,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这对于我们未来正确面对地震灾难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钓鱼     
<正>童年是一片片五彩的花瓣,童年像一本本美好的回忆录,童年时代是一部精心写下的童话故事,童年是大海沙滩岸上留下的一串串五彩的脚印。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的第一次,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第一次钓鱼的经历吧!因为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照顾我,三年级的暑假我是在农村跟姥姥度过的。有一次姥姥去赶集了,我自己在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