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娜  周顺桂  常明  倪晋仁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2):1978-1983
以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浸泡液作为原料培养基,在5L发酵罐中培养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并以常规黄豆粉培养基为对照,考察了苏云金杆菌在玉米浸泡液中的生长代谢状况(包括菌体形态、菌数增长与芽孢形成)以及48h发酵液的生物毒效.研究表明,无需添加其它成分及前处理,玉米浸泡液所含营养成分即可满足苏云金杆菌生长需求,其培养的总活菌数及芽孢数在27h可达最大值1.51 ×109CFU·mL-1和1.41×109CFU·mL-1,分别比常规培养基高出59%和85%,芽孢形成与晶体释放提前约9~12h;36h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发酵36h浸泡液中大部分芽孢囊已经自溶,游离出卵圆形芽孢与菱形的晶体;而此时常规培养基正处于芽孢形成后期,只有极少数的游离晶体与芽孢;48h发酵终点的生物毒效结果显示,以浸泡液为培养基的苏云金杆菌发酵液毒效(891.51 IU·μL-1)比常规培养基高89%.本试验为浸泡液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同时降低了杀虫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培养基,研究了添加Pb2+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生长和晶体蛋白合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Bt发酵过程中有效态Pb含量(以ρ计)的变化,并采用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初步探讨了Pb2+在Bt表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污泥培养基在支持Bt生长代谢和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方面均优于商用培养基,当初始ρ(Pb2+)高达400 mg/L时,与未添加Pb2+相比,污泥培养基中Bt活菌数与晶体蛋白产量约分别下降48%和54%,而商用培养基中约分别下降82%和75%,证实了污泥作为Bt发酵培养基的可行性;Bt对Pb2+有较好的耐受性,当ρ(有效态Pb)在80 mg/L以下时,Bt生长代谢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光谱学分析表明,Bt对Pb2+有少量吸附,从而降低Bt发酵过程中Pb的生物有效性,吸附位点主要为羟基,部分C O和S O也参与了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培养基,研究了添加Pb2+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生长和晶体蛋白合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Bt发酵过程中有效态Pb含量(以ρ 计)的变化,并采用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初步探讨了Pb2+在Bt表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污泥培养基在支持Bt生长代谢和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方面均优于商用培养基,当初始p( Pb2+)高达400 mg/L时,与未添加Pb2+相比,污泥培养基中Bt活菌数与晶体蛋白产量约分别下降48%和54%,而商用培养基中约分别下降82%和75%,证实了污泥作为Bt发酵培养基的可行性;Bt对Pb2+有较好的耐受性,当ρ(有效态Pb)在80 mg/L以下时,Bt生长代谢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光谱学分析表明,Bt对Pb2+有少量吸附,从而降低Bt发酵过程中Pb的生物有效性,吸附位点主要为羟基,部分C=O和S=O也参与了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4.
扫频脉冲电磁场对污水的杀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直流脉冲与变频扫频技术相结合开发研制出扫频直流脉冲装置,利用其产生的脉冲电磁场对生活污水进行了电磁杀菌试验研究,探讨了影响杀菌效果的相关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扫频范围400Hz~60kHz、输出功率20W、电流1~2A条件下,脉冲电磁场对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灭菌作用,其杀菌性能随作用时间、pH值、温度、原水菌数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为25℃,pH为7.47时,原水经电磁处理4h后,细菌总数从7.2×106个·mL-1下降到2.2×104个·mL-1,去除率为99.7%;大肠杆菌数从9.2×105个·mL-1下降到3.5×104个·mL-1,去除率为96.2%.  相似文献   

5.
闫阁  付亮  谢雨彤  明皓  周丹丹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0):3757-3763
蓝藻水华是淡水湖库普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目前水华形成机制研究大多关注外界环境因素而忽略了藻类自身及群体的关键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以初始细胞密度为单一变量,考察了不同初始细胞密度条件下蓝藻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叶绿素、藻毒素、胞外分泌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初始细胞密度会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环境适应性和生长情况,当接种密度≥1×106 cell·mL-1,铜绿微囊藻适应期消失,初始细胞密度从1×105 cell·mL-1增加至1×107 cell·mL-1,最高细胞密度增加了68%,生长速率提高了21%,并且叶绿素变化趋势与生长情况一致.胞外分泌物随初始细胞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有利于蓝藻细胞聚集成膜.当初始细胞密度较低(1×105 cell·mL-1)时,单细胞藻毒素分泌量反而增加,以提高蓝藻的环境适应能力.在高初始密度(1×107 cell·mL-1)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主要通过上调丙酮酸代谢和碳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因此,细胞密度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在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水华防治应当在细胞密度较低的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促进次生铁矿物形成的现象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的治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索了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在酸性硫酸盐环境(9K培养基)中对Fe2+氧化率、总Fe沉淀率及矿物产生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矿物合成体系矿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体系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为0.27×106~5.40×107 cells·mL-1时,溶液中Fe2+需60~12 h氧化完全.培养至60 h,上述体系总Fe沉淀率分别达到10.7%~35.9%.不同接种体系Fe2+同时氧化完全时,沉淀单位质量Fe而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例如,A. ferrooxidans接种密度分别为1.35×106、2.70×106、8.10×106和1.62×107 cells·mL-1的处理在Fe2+同时完全氧化时刻,Fe沉淀率分别为17.6%、20.0%、24.1% 和26.5%,且沉淀1 g Fe转化的次生铁矿物量分别为2.04、2.10、2.17与2.27 g.结晶度较差的施氏矿物是次生铁矿物合成初期产生的唯一矿相,Fe2+完全氧化时,矿物相为施氏矿物与结晶度好的黄铁矾矿物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城市污泥生产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城市污水污泥和经酸水解后的城市污泥作为培养基发酵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ringiensis(B.t),与常规的黄豆粉培养基作比较.检测B.t发酵液的pH值变化,总细胞数及活孢子数以及在发酵48h后,用2龄家蚕作试虫比较3种发酵液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用污泥培养的B.t总细胞数及活孢子数略低于黄豆粉培养基生产的B.t,但两者的细菌总数都在同一数量级,差别不显著.用污泥培养B.t,芽孢大量形成109个/mL的时间,比用黄豆粉培养基生产的B.t约提前10h,发酵周期明显缩短.生物毒性实验表明用污泥培养的B.t孢晶混合液比用黄豆粉生产的B.t孢晶混合液毒性高,在相同的稀释倍数下,家蚕的死亡率提高了10%,酸水解污泥毒性略差.  相似文献   

8.
采取厌-好氧交替运行、实验室人工配水的方式,连续运行300 d,研究膜序批式间歇反应器运行过程的膜污染特性及其控制.结果表明,在运行初期的75 d内,污泥处于絮体状,SVI值64.6~110.6  mL·g-1,膜污染呈快速指数增长趋势,TMP平均增长速率为0.309 kPa·d-1,膜阻力变化在0.393×1011~1.298×1011 m-1·d-1之间,比膜通量从4.4  L·(m2·h·kPa)-1下降为0.52  L·(m2·h·kPa)-1,75 d时的临界膜通量为20  L·(m2·h)-1.从75~120 d对系统进行了调控,反应器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SVI值逐渐下降,从170 d开始,SVI一直保持在40  mL·g-1左右,污泥粒径逐渐增大,220 d时污泥粒径分布大多在500~1 000 μm.120~300 d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呈缓慢增长趋势,TMP平均增长率仅为0.062  kPa·d-1,膜阻力变化率在0.291×1011~0.404×1011m-1·d-1,比膜通量从4.4  L·(m2·h·kPa)-1下降为1.4  L·(m2·h·kPa)-1,220 d时的临界膜通量为40  L·(m2·h)-1.这些数据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对减缓膜污染发生具有极大作用.曝气强度为100 m3·(m2·h)-1时,比膜通量最大,曝气强度为69 m3·(m2·h)-1时,膜污染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杀灭效果试验中的游离氯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静  陈超  张晓健  张车琼 《环境科学》2008,29(11):3054-3058
在实验室研究游离氯灭活微生物的试验中发现,由于试验体系中有机氮的存在,投加游离氯消毒后,游离氯会迅速与之反应转化为无消毒作用的有机氯胺.在对大肠杆菌、铁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中均发现同样的问题,投加2 mg·L-1的游离氯消毒剂对初始菌浓度为108 CFU·mL-1的大肠杆菌进行灭活试验,反应5 min后游离氯就已经为0,而一氯胺和二氯胺的量分别为0.92 mg·L-1和0.4 mg·L-1.为了降低有机氮的干扰,采用多次离心纯化菌液、膜过滤纯化菌液和增加受试菌液的稀释倍数的方法进行测试,发现当菌液浓度降至105CFU·mL-1以下时,游离氯转氯胺的比例可以明显降低;而2种纯化过程并不能分离菌液中的有机氮,进而改善试验中出现的游离氯转氯胺的现象.该结论也说明参加反应的有机氮应来源于细菌自身的细胞物质,有机氮的干扰在消毒的相关研究中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场底泥中转化硫和磷化合物的微生物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某近海养虾场底泥环境中硫和磷2种元素的微生物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代谢有机硫和无机硫产H2S是养殖过程中造成H2S污染的主要因素,利用半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钠产生硫化氢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1.6×106和4.35×103 个·g-1底泥;进一步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属、盐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等细菌是产H2S的优势菌群,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较少,仅为25个·g-1,其产H2S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还发现,转化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的优势菌群属于好氧细菌,其中分解卵磷脂的细菌和产磷酸酯酶细菌的数量分别为2.17×105和 1.21×106个·g-1,转化磷酸钙的细菌数量为6.96×103个·g-1.本文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养殖环境中硫、磷化合物的转化,提出细菌好氧代谢产H2S是养殖环境潜在的污染因素,给出了一些改善和修复养殖环境生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3种生物处理方式对污泥减量效果的比较及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梁鹏  黄霞  钱易  杨乃鹏 《环境科学》2006,27(11):2339-2343
通过间歇试验得到3种生物方式(污泥好氧消化、厌氧消化以及颤蚓摄食)对污泥的比减量速率、污泥减量速率和污泥减量比例.当初始污泥浓度为2 500mg·L-1时,经过24h减量,颤蚓摄食、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3种方式对污泥的比减量速率R分别为0.13 mg·(mg·d)-1,0.09 mg·(mg·d)-1和0.03 mg·(mg·d)-1,对污泥的减量速率分别为315 mg·(L·d)-1,263mg·(L·d)-1和65 mg·(L·d)-1.通过细菌荧光染色和脱氢酶活性检测证实颤蚓摄食在短时间内对污泥中细菌细胞膜的破坏程度最大,可以将颤蚓摄食和厌氧消化相组合强化对污泥的减量.对于初始浓度为2 500mg·L-1的污泥,颤蚓摄食12h后再厌氧消化36h,可以在2d左右使污泥减量的比例达到30%,减量比速率为0.25 mg·(mg·d)-1.当初始污泥浓度增加到4 240mg·L-1,颤蚓摄食时间需要延长到24h方能保证组合工艺对污泥最大程度地减量.  相似文献   

12.
左富民  郑蕊  隋倩雯  钟慧  陈彦霖  魏源送 《环境科学》2021,42(11):5472-5480
以两类中试反应器(SBR,116.6 m3,活性污泥法和SBBR,64.8 m3,泥膜法)为对象,接种猪场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通过控制DO、曝气方式为主和外加Na NO2为辅的亚硝酸盐调控策略,考察不同反应器在启动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combined partial nitritation and ANAMMOX,CPNA)工艺过程中NO2--N浓度对ANAMMOX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运行条件下,泥膜共生的SBBR更适于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尽管受到NO2--N抑制(100~129 mg·L-1,共计7 d),但SBR在第39 d成功启动了ANAMMOX工艺,其TNRR和TNRE分别为0.069 kg·(m3·d)-1和23.3%,而长达17 d的NO2--N抑制(129~286mg·L-1...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方某采用升级A/O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污水厂中ARGs的分布及各处理工艺段对ARG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tetC和tetM)、磺胺抗性基因(sul1和sul2)、大环内酯抗性基因(ermA和ermF)和喹诺酮抗性基因(parC和gyrA)在污水和污泥中均被检出.污水厂进水中ARGs的绝对丰度为2.65×103~1.01×106 copies·mL-1,升级A/O工艺未能有效削减ARGs,出水中ARGs的绝对丰度为9.22×103~1.15×106 copies·mL-1,污泥中ARGs的绝对丰度为8.07×107~2.65×1011 copies·g-1.深度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效率对比结果显示,生物活性炭工艺对ARGs的削减效果优于紫外消毒.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进水氨氧化菌(AOB)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季节性影响,对未设置初沉池的西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中进水及活性污泥的氨氧化活性及群落结构进行长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及活性污泥的比氨氧化速率(SAUR)分别为0.48~3.02 mg·(g·h)-1和0.68~2.25 mg·(g·h)-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进水SAUR与次月活性污泥SAUR高度相关(r=0.862,P<0.05),表明进水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硝化性能有显著影响.根据硝化活性计算的进水AOB对活性污泥的接种强度为0.21~0.92 g·(g·d)-1,因此,在优化活性污泥模型及污水厂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到进水硝化菌的迁移作用.qPCR结果显示,进水及活性污泥中AOB丰度分别为1.32×108~2.36×109cells·g-1和1.12×1010~1.19×1010 cells·g-1,而冬季活性污泥中AOB丰度虽有降低,但仍保持在1010 cells·g-1,这说明进水硝化菌的迁移能缓解因温度降低而导致的活性污泥硝化菌丰度下降.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进水和活性污泥中具有共同的优势AOB,分为Nitrosomonas sp.Nm58、Nitrosomonas sp.JL21和bacterium CYCU-0253.  相似文献   

15.
探究硫铁矿生物氧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规律.本研究采用摇瓶试验,探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LX5(A.ferrooxidans LX5)密度对硫铁矿生物氧化的影响.同时,在菌密度为1.40×107cells·m L-1的环境中,研究了微生物营养(无铁改进型9K液体培养基)供给对硫铁矿生物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ferrooxidans LX5及其营养成分的引入显著加速了硫铁矿生物氧化体系H+的释放,0.70×107~2.10×107cells·m L-1A.ferrooxidans LX5的引入,可使得H+释放量较无菌对照提高1.51~3.31倍.半量浓度和全量浓度无铁改进型9K液体培养基的加入,可使菌密度为1.40×107cells·m L-1硫铁矿氧化体系的H+释放量提高3.24与2.75倍.相对于A.ferrooxidans LX5密度为0.70×107cells·m L-1的体系,1.40×107cells·m L-1或2.10×107cells·m L-1A.ferrooxidans LX5的引入明显提高硫铁矿氧化体系总Fe离子与SO2-4的释放效率,且71.9%~88.3%的总Fe离子主要以Fe2+存在.微生物营养供给使得总Fe离子与SO2-4的释放效率加速显著,而总Fe离子几乎全部以Fe3+存在.当菌密度大于1.40×107cells·m L-1时,体系生物氧化后所得硫铁矿表面存在明显的侵蚀坑.相对于半量浓度改进型9K培养基养分供给,全量改进型9K液体培养基的引入由于体系次生铁矿物覆盖硫铁矿明显而抑制了总Fe离子与SO2-4的释放.硫铁矿氧化所得酸性废水经Ca O中和至pH约为7.00,总Fe近乎全部去除,而SO2-4去除率相对较低(26.7%~73.9%).本研究所得结果对明晰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中投加一定量的浮动填料可增加曝气池中的生物体量达6.5g/L,能提高硝化菌的附着量和阻止硝化菌的流失。实验证明,在浮动填料活性污泥系统中HRT对硝化能力的影响远小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当HRT为8h,泥龄为3d时,普通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率仅25%,而浮动填料活性污泥系统的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7.
鸡粪好氧堆肥氨氧化霉菌的筛选及氮转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群  喻其林  黄明媛 《环境科学》2010,31(11):2763-2767
为明确鸡粪好氧堆肥过程氨氧化霉菌的存在情况及其氮转化能力,以鸡粪好氧堆肥中分离的10株霉菌为对象,采用氨氧化霉菌培养基筛选氨氧化菌株;对所选菌株进行生长量及氮转化指标的测定及相关分析,以明确菌体生长与氨氧化作用的关系;对确定的高效氨氧化菌株进行氮转化能力测定,并做回归堆肥的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所试菌株均能氧化NH4+-N生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证明在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存在氨氧化霉菌,且提示该环境的霉菌可能具有普遍的氨氧化能力;氨氧化霉菌生成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总量、菌体干重、菌体凯氏氮量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确定的2株高效氨氧化菌株M25-22(Penicilliumsp.)与M40-4(Aspergillussp.)在培养基中培养144h后,均能使NH4+-N降低0.3mg·mL-1以上,生成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总量约在1.1×10-3mg·mL-1和1.5×10-3mg·mL-1;2株菌回归堆肥后,均能使堆肥体系中NH4+-N含量明显降低,硝态氮及总氮含量明显增加,这对减少堆肥过程氮素损失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污水中抗性基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本研究通过调查市政排口污水磁混凝处理过程中抗性基因绝对含量和相对丰度变化,考察磁分离技术对市政污水中抗性基因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磁种和絮凝剂的一级搅拌和二级搅拌对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重金属抗性基因(M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均有较好地去除效果,但出水中部分抗性基因的绝对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出水中依然具有较高含量的水平转移元件(int1,2. 00×1010 copies·mL-1; int2,1. 91×108 copies·mL-1; Tn916/1545e,5. 38×108 copies·mL-1).网络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磁混凝处理过程中ARGs与MRGs呈显著正相关(P <0. 05),城市污水中常规污染物如悬浮物、磷和COD等是影响抗性基因去除效率的重要因子.这些结果表明,磁混凝可通过有效削减污水中常规污染物进而制约抗性基因的传播和转移;但需要关注磁混凝的出水及脱水污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