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不久,北京通县一个农民捡到一只野生鸟──秃鹫,在家庭生活困难、别人出高价买秃鹫的情况下,他却完好无损的把秃鹫保护下来了。对于这位朴实的农民来说,也许是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促使他这样做.而他说是从赵忠祥主持的节目中获得的知识,断定那是一只稀有动物,于是他用平时家人都不舍得买的精瘦内喂秃鹫,直到有一天他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找赵忠祥,才把秃鹫交给了国家保护.赵忠祥在《人与自然》里用他那极富磁性的声音,把观众带到生物空间,使广大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有关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知识.一个农民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秋末冬初,我又到森林公园湿地拍芦苇,忽然看到一只灰白的大鸟,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森林公园环境优美,远离市区,所以鸟类很多,象黑翅长脚鹬、伯劳、灰喜鹊、翠鸟等,但从没见过这种鸟,我悄悄的从池边绕过去,仔细一看,哦,是一只小天鹅!我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和喜悦,按动快门一阵狂拍,这时小天鹅也发现了我,倏地游进了芦苇丛。回去,我跟朋友们说了这一重大发现,朋友们纷纷赶去观看。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饲养笼中鸟。星期天,我徜徉在玉林花鸟市场,面对被关紧的笼中鸟,我脑中突然跳出一个想法:关养笼中鸟不如营造群鸟天堂。一个地方有没有鸟儿,或前来的鸟儿多少,是那里的人们对环境保护得好不好,花草树木多不多,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的观念强不强的标志。一个大环境或小环境,如果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强,草木茂盛、花红果绿,便会招蜂引蝶,鸟儿欢唱,大家都获得观赏快乐。这不就比一家一户饲养一两只小鸟,把小鸟死死关在笼中以孤芳自赏强许多吗?恰巧在年前,一位友人要给我送礼物,他说:“送…  相似文献   

4.
清河日志     
单力 《环境》2005,(1):38-39
那人一大早站在岸边,看着我在船上忙碌。干我们这活,忙乎整天都没人说句话,好不容易遇上个不嫌脏乱差的,我就陪他耗上了。他扔给我一支烟,我邀他上了船。他不避脏乱,于是我们聊了起来。来人聊到了“博”。我说我不懂什么是“博”。那人吡牙裂嘴双手急切地比划了半天。我说那不是日记嘛,这么费劲?那人笑了,说没错那就是“BLOG”。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上岗合同签订后,各岗位的操作人员有了很大的变动,在班组里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我喜欢和他在一个班,他工作认真踏实,和他一起工作,我有安全感."一个令同事有安全感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优秀的工人,是一个对已对人都认真负责的工作伙伴.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04,(6):51-51
关于格陵兰岛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代,大约是公元982年,有一个挪威海盗,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的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的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  相似文献   

7.
放飞鹞鹰     
去年正月的一个早晨,我出门遛弯。天气清冷,但小区便道旁的冬青已经透出一丝春的信息。 不经意间,我发现冬青树丛上伏着一只小鸟,有喜鹊般大小。当我靠近时,它只微微一动,竟然没有飞走。我怀疑它不是受了伤就是生了病。正猜想间,一位邻居走来对我说:“这只鸟是我昨晚从小区门口捡的,被炮崩伤了。一宿不吃不喝也不动,我估摸它活不长,就放到这儿了。我不想让它死在我家。”  相似文献   

8.
王皮皮 《环境》2004,(4):50-51
我很想加入一个集体中去工作。我走进一座大厦,找到负责人。他看了看我,说:“你的脸长得不合适。我们这里的人都长着一样的脸。”说着他翻开档案,指给我看。果然,一模一样的五官!  相似文献   

9.
向往     
吕定 《环境》1998,(12)
忽有一日,我对他说:“我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鸣叫的房子”。他说:“那我把你送到动物园去吧,让你住在鸟笼里,不用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还省事儿了。”我说:“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吗?”他这才认真起来:“你今天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是今天怎么了,而是很久以来就怎么了。我就是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声的房子。对了,也许就是农庄吧!可是,我又觉得那是我受用不起的奢华。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贸易在全球愈演愈烈,已成为排在毒品和武器贸易后的第三大非法贸易。 在墨西哥城的苏努拉市场,伴随着吱吱喳喳的鸟鸣声,一个十几岁的鸟贩子向正在散步的一位美国人揽生意。“你想要黄头鹦鹉吗?”鸟贩子压低声音说,“我可以在10分钟之内弄来,很值,因为它们禁止出售。”这种鸟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鸟。在印度,这种鸟也被禁止出售,但并不意味着你去孟买的克劳福德市场买不到。不论这些动物处于怎样濒危的状态,如何为国际法所保护,在这里皆可买到。急切的出售者保证在一星期内把货送到。一位印度的动物保护组织负责人说:“在印度你可以买到任何动物,从眼睛蛇到老虎崽。” 去年冬天,联合国官员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看到下列动物的标价:大烈鸟500美元一对,美国蓝猴400美元一只,多卡斯羚羊1300美元一只,幼豹4000美元一只。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产品     
我得到邀请,来到 一家颇具盛名的大公司。坐电梯来到二十九层,当我走进销售部的办公室时,看到那里端坐着一位先生。 他看到我点点头,却没有一丝笑容,甚至面目有些僵硬。他穿着绿色的西装,领带扎得严严实实,这倒让我觉得他有一种诚实、稳重的感觉,他礼貌地请我坐下。 “在你到来之前,先生,你应该对本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说。 “当然。”我微微一欠身,感到椅子有点晃动。这家公司最著名之处就是发明和生产了大量的一次性产品,就是那种又好用又方便的,所以公司规模已非常之大。 “你不会后悔选择本公司,因为我们极为重视对…  相似文献   

12.
听那鸟鸣     
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辆 穿行,这是乡村里见不到的。呆得久了,面对着冰冷的楼墙,淡蓝色或绿色开着和关着的玻璃窗,听着楼下街道传来的各种声音,心便让惆怅和失落占满了。于是,夜深人静灯稀的不眠之夜,耳边会响起那久违的来自乡间的声音──鸟鸣。 在乡村,春天一到,我便常常提着篮子满山遍野挖野菜,婆婆丁、水荠菜都成了我的篮中珍品。这时的树,嫩芽刚刚抽出,枝头上却早已百鸟争鸣了。 从拎着弹弓打鸟的孩子口中,我认识了很多鸟,比如最常见的青头。它总是从这棵树扑楞楞飞到另一棵树上,发出吱吱的叫声,像个患了多动症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6,(12):6-7
在通往资源节能、环境友好的征程中,你我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相互支持,并由衷地相信一个经济富饶、生产友好、鸟飞鱼跃的绿色中国必将崛起。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6,(10):6-7
在通往资源节能、环境友好的征程中,你我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相互支持,并由衷地相信一个经济富饶、生态友好、鸟飞鱼跃的绿色中国必将崛起。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6,(11):6-7
在通往资源节能、环境友好的征程中,你我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相互支持,并由衷地相信一个经济富饶、生态友好、鸟飞鱼跃的绿色中国必将崛起。  相似文献   

16.
绿网     
声音“在鸟类迁徙时期,关掉高层建筑里的灯是减少由于撞上大楼而死的鸟类数量最有效的方法。”———在美国,数以百万计的鸟儿上了摩天大楼明亮玻璃的当,每年约有10亿只因被大楼的灯光迷失方向而撞死的鸟,美国一些科学家就此作了上述主张。虎的权利———一个马戏团里累死了一只老虎。有专家提出要立一部《动物福利法》,法律应该像保护人一样保护动物,“虎权”的问题随时代的发展被提出来,似乎可以总结为:给虎权利,是人在进步。“今天儿童更健康了,获得洁净水的渠道更多了,但是这些令人不安的数字表明我们还没有着手解决这个矛…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取水器械叫“压水井”,用一根很长的管子打到井底,上面是一个小小的井台,一根细铁棒的杠杆,一压一压地便能把水吸上来。但是在每一次压水之前,你必须向那个小小的井台里注入一勺水作为引子。家乡人还给这一勺水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娘水”。儿时的我,总是一面压水一面就把嘴凑近井沿吸吮那清甜的井水,但是对于那一勺“娘水”的意义,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懂得。 那是几天前我偶然读到的一篇短文,文章说:一个旅行者在沙漠中迷路了,他精疲力尽,口渴难耐,终于他在一处废弃的小屋旁边,发现了一个压水井和一个…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记忆片段--一个双休日中午,家中电话"嘟嘟嘟"地响起,一接听,另一端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曾荣又向我询问有关安全杂志的联系方式,为他的安全漫画找"婆家".我告知他几个最新找到的地址,随后又关切地问他最近"新作"如何?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谈不上什么新作,我就喜欢画一些,也不知道能不能被刊登,投稿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19.
越白 《环境导报》2003,(6):32-33
1990年,央视《动物世界》节目组忽然跑来个小伙子,要求节目组收留。理由:一、我太爱动物了,而且对动物摄影有一定基础;二、现在节目中很多翻译由于对野生动物不熟悉而犯了可笑的错误,我了解多一些,可以使节目更好些。就这样,他留在《动物世界》了。此人就是奚志农。奚志农第一次接触动物摄影时只有19岁,看到有人拿绳子把鸟拴住进行拍摄,他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要拍就拍自由飞翔的鸟!”奚志农有了自己的目标。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寻找各种机会接近自然,而滇西北是他最爱的地方:高原雪域、茫茫原始森林、神奇出没的各种动物……“这才是我要呆的…  相似文献   

20.
绿网     
声音“我们反复说问题太严重了!需要像扫雷一样一个不漏地清一遍。当然这很难。但是当地干部不愿意提这些,总是说已经遏止了!” ——两只野生东北虎在过去两年的日子里,先后惨死在吉林省浑春保护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官员张思迪博士在接到告急电话之后,忍不住说了这些话。他们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为了“营生”而在林中设下的大大小小天罗地网般的钢丝套,一公里竟有30余个之多。 “谁是黄山的罪人?” ——没有人问话,但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却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