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住宅小区雨水资源化利用与中水回用是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雨水收集、雨水分散处理、雨水集中利用、雨水渗透等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具有处理效果好、雨水利用率高、管理方便的优点。住宅小区中水回用属于封闭式污水再生回用系统,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小区中水回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工艺流程短、处理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因其出水水质良好,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可满足一般回用要求等诸多优点,在住宅小区中水回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大量开采使用,使得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企业用水成本逐年增加。同时随着污水处理量的增加导致各类污水处理后产生的中水量大量增加,中水的回用成为弥补水资源缺口的重要来源。但是在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COD<100ppm、BOD5<30ppm、氨氮<15ppm等具体指标,就算经过污水处理后,水质指标达到国标一级排放标准要求,也不符合回用到生产生活中的水质要求。如何对不同类型的中水处理回用,成为新兴课题,得到广泛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几类常用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胡滨  田建茹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19-121,128
对应用了SMBR的小规模中水回用工程进行了设计和调试,调试包括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和连续培养。连续培养试运行期间的监测值说明膜技术的优越性,氨氮和色度的去除主要依靠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污水处理中,在重力作用下,泥水的固液分离主要在二沉池中完成,当泥水的沉降率越高,泥水的分离效果就约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污水的处理效果,MBR工艺则解决了这一难题,省掉了二沉池,提高了污泥的浓度,有效控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增强了固液分离的效率。本文在MBR工艺原理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就一体式、分置式和复合式三种MBR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浸入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回用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文  骆建明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2):1553-1558
通过引进、消化韩国某株式会社HANT工艺,结合高校生活污水水质,设计建造1 000 m3/d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对浊度、悬浮物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且出水水质稳定、无色无味,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要求.此外,水处理工艺整体布置在地下,无噪音、无异味;地面上可进行绿化或道路建设,解决了城市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占地、噪声和异味扰民问题.   相似文献   

7.
MBR工艺作为膜分离和生物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于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在分析了MBR工艺原理和城市生活污水特点的基础上,对一体化、分置式和复合式三种MBR工艺在城市中水回用中的应用比较,对比了三种工艺在城市生活废水处理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采用不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工艺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湖北文理学院在校学生人数多,用水及排水量大,有必要采用中水回用技术节水。文章以该校北校区为例,根据给排水现状,提出建立学生公寓中水回用系统。该回用系统以公寓洗涤、盥洗污水为中水水源,收集处理后用于公寓冲厕。通过分析测算,该系统适宜的规模为690 t/d,年可减少新鲜水用量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20.7万t。比较传统工艺,文章建议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中水,该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自动化运行程度高,非常适合在高校使用。  相似文献   

9.
首次建立了利用复合生物反应器(CLB)结合新型氧化消毒器(NTOD)处理污水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应用研究。 CLB-NTOD联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及中水回用效果非常明显,出水水质不仅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而且优于杂用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的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及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入手,对近年采用该工艺的污水厂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水质好;大大节省用地面积;在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及升级改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