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借助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效敏化剂处理双城压裂返排液,确定微波功率、废水pH值、H_2O_2用量及敏化剂用量时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600 W,敏化剂的质量浓度为25 g/L,H_2O_2的体积浓度为18 mL/L,废水pH值为3.5时.压裂返排液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5%。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以Ag_2SO_4-NiSO_4混合物代替单纯Ag_2SO_4做催化剂的可能性,经对各种类型有机污染废水CODcr值的实验表明,用Ag_2SO_4-NiSO_4混合物(重量比0.3:0.1)做催化剂是可行的,能显著减少贵金属银的用量,降低分析费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针对某冷轧带钢公司的废乳化液,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铁[Fe_2(SO_4)_3·7H_2O]、硫酸亚铁(FeSO_4·7H_2O)对废乳化液的混凝-上浮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对破乳效果均较好,综合考虑絮体状态、处理效果及成本,确定硫酸亚铁为本试验的最佳药剂。试验温度为实验季节水温,温度为20℃左右。最佳试验条件为:硫酸亚铁投加量为4 g/L,PAM投加量为0.04 g/L,pH=8,此时COD去除率为95.2%,油去除率为96.7%。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车载巡回处理装置对小城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自制的UV-Fenton试验装置研究了pH值、FeSO_4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4.0,进水中COD为825 mg/L时,FeSO_4和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008 mol/L和0.08 mol/L,此时COD去除率72.22%,出水COD为216 mg/L;随着FeSO_4投加量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转而下降,FeSO_4最佳投加量为0.008 mol/L;不同H_2O_2和Fe~(2+)配比对COD去除效果具有影响,(10:1)时为最佳配比。经过氨吹脱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渗滤液采用UV/Fenton处理工艺,出水中COD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解-耦合类芬顿催化氧化技术对纺织印染行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考察不同Fe/C比、溶液p H值、药剂投加量与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p H值为3.5、Fe/C为1︰1、H_2O_2投加量为200mg/L、Fe SO_4投加量为200mg/L时,反应时间控制在20min,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62.5%。  相似文献   

6.
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马拉硫磷的可见光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轶茹 《四川环境》2009,28(3):14-18
以纳米TiO2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HPA/ZnFe2O4-TiO2光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EM和UV-vis DRS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均为锐钛矿相且ZnFe2O4很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HPA/ZnFe2O4-TiO2光催化荆的平均粒径为10nm且在380-670nm均有强的光响应;反应最佳的HPA浓度为O.08molfL,最佳的ZnFe2O4负载量为1%。考察了HPA溶液初始浓度、ZnFe2O4负载量、溶液初始pH值、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溶液初始pH=13,H2O2=6mmol/L,催化剂用量为2g/L的最优条件下,光照反应进行100min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可达87%;重复4次后马拉硫磷的降解率仍可以达到67%。  相似文献   

7.
絮凝- 电气浮法处理乳化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乳化油废水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絮凝——电气浮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确定絮凝及絮凝——电气浮所需的最佳絮凝剂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及气浮时间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得到絮凝一电气浮的最优操作条件为电流密度为20.83A/m^2,电极间距为1cm,pH值为7.4。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50mg/L,电气浮3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5.2%。此方法对轴承厂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出水COD可降至91.9mg/L。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基于电触媒系统处理印染反渗透(RO)浓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通过提高次氯酸盐的氧化能力,可有效降解印染RO浓水,COD去除率受电极材料、催化剂、电解反应时间、初始pH值和NaCl含量等影响较大。在次氯酸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印染RO浓水的色度和COD值明显降低。在以石墨板为两极,初始pH为8~10、NaCl含量为2g/L的条件下,电解60min,1L印染RO浓水的COD值可降到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9.
含氯废水COD测定的氯耗氧曲线校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代小华 《四川环境》2006,25(2):45-47
本文介绍了一种重铬酸钾法测定含氯废水COD的改进分析方法——氯耗氧曲线校正法,测定中不加隐蔽剂HgSO4,通过调整催化剂Ag2SO4的加入时间,测得表现COD值,再扣除Cl^-对COD的贡献值,得出实际COD值。与标准方法相比,本法的准确度高、精密性好,同时还可避免汞盐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0.
前言测定空气中痕量H_2S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火焰光度法、离于选择电极法、极谱法、气相色谱法、阴极溶出伏安法、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库仓法等。而目前国内测定空营中痕量H_2S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此外也有用荧光法,气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本实验仅对分光光度法中以氢氧化镉碱性悬浊液、醋酸锌溶液、锌铵络盐甘油溶液为吸收液,对三种不同型式的吸收管作回收率、精密度、灵敏度的考察,亦考察了SO_2、NO_2对方法的干忧,并通过现场检测进行对比,而对方法本身需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酸析法从造纸黑液中分离木质素,同时去除部分COD和色度,从而完成对黑液的初步处理。实验研究了酸析的最佳pH值,并将硫酸、硝酸、盐酸、磷酸、甲酸和草酸作为酸析剂,分析其分别对黑液色度、COD的去除效果及对木质素提取的影响。介绍了通过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来测定COD值,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色度值,分别建立COD值和色度对吸光度的工作曲线,使测量更加方便高效快捷,其精确度和准确度都能符合分析方法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酸析效果较好的pH取值范围为2~4,考虑用酸的经济性和处理效果,选择pH=3作为最佳酸析条件;经过对酸析过程规律和原因的分析可得,硫酸、硝酸和磷酸对黑液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其中硫酸因其经济性被选为最佳,其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97.9%和66.1%,木质素的析出量为8.65 g/L。  相似文献   

12.
对污水处理厂的挥发性含硫恶臭物质进行低温分离和浓缩处理.应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进行样品中各种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组的定性确认和定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被测定的样品中含有COS、H_2S、SO_2、CS_2、MM、Et-SH、DMS、DMDS等物质。此项监测可有效地控制、减少和消除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13.
甲醇制烯烃项目废水中MTO净化废水及其他生产废水COD值较高,可生化性较好,但含有一些较难生化降解或有毒的物质,水质容易受主生产装置运行状况的影响。本工程废水经除油预处理—水解酸化—曝气池—MBR的主工艺处理后,在进水COD≤1 200 mg/L,石油类≤90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50 mg/L、石油类1 mg/L,出水基本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二氧化钛为催化剂,通过使用光催化氧化的消解方法对垃圾渗滤液样品进行前处理,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并与常用消解方法进行对比,探讨了紫外光照射时间、紫外灯功率、H2O2的用量等因素对消解效果所产生的影响,选取了消解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讨论了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相似文献   

15.
高氯离子废水中低COD简易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采用重铬酸钾标准法对COD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与适用范围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含高氯根废水中低COD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提出新的看法。试验结果表明: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并不取决于Cl-浓度的高低,而取决于回流后剩余氧化剂量的多少,当剩余氧化剂量不超过46%时,对测定结果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有关问题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见的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方法是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但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废水中COD时易受到氯离子的干扰。为此,提出了用“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机理。对碘化钾高锰酸钾法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油气田和炼化企业高氯、低氯废水的COD。求出用碘化钾高锰酸钾法与铬酸钾法测定的COD比值,可将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测定法的CODOH.KI换算成铬酸钾法的CODCr值来衡量水体的有机物污染情况及判断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提出实验室用电位滴定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在国标法的基础上研究及优化了标定方法和实验方法,用电位滴定仪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方法的检出限约为0.15mg/L,测定下限为0.60mg/L。实验证明,标准样品测量值均在推荐值范围内,对0.6mg/L,5.0mg/L,8.0mg/L浓度的NaC2O4标准溶液进行5次测定,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9%,0.97%,0.73%。在做低浓度的水样时,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可以选择0.005mol/L。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CIC-D120离子色谱仪对水中SO_3~(2-)、SO_4~(2-)测定,采用SH-AC-4亲水型阴离子色谱柱分离,优化淋洗液浓度配比和加入有机改进剂很好分离亚硫酸根和硫酸根离子。实验表明:采用3.3 mmol/LNa_2CO_3+7.4 mmol/LNaHCO_3+10%丙酮作淋洗液,SO_3~(2-)、SO_4~(2-)离子分离效果最好;对同一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4%;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1.8%~101%之间。分析表明本法能使测定的选择性、准确性、精密度和速度得到改善,且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线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19.
选取诺氟沙星为目标污染物,以介孔氧化铁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设计正交实验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讨论了pH、H_2O_2初始浓度、诺氟沙星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得到选定因素水平范围内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初始p H为7,初始H_2O_2浓度100 m M,初始诺氟沙星浓度2 mg/L,催化剂投加量0.7 g/L。最优化反应条件下,120 min诺氟沙星的降解率达到99%。通过SPPS方差分析可得,各因素影响大小的排序为诺氟沙星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初始H_2O_2浓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对烟气中SO2吸收生成的硫酸盐或亚硫酸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起始SO4^2-质量浓度、初始COD/SO4^2-、初始pH、接种污泥质量、亚铁离子等限制性生态因子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起始SO4^2-质量浓度800mg/L,初始COD/SO4^2-为3.0,pH值为7.0,接种污泥质量为31.10gVSS/L,添加亚铁离子的条件下,进行半连续试验,硫酸根去除率可迭70%。表明在COD/SO4^2-较低的条件下,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下,硫酸盐还原可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