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硫化锌的光学性能研究表明,根据反射光谱和紫外的阴极发射光谱就可以判断晶体的结构。窄线条光谱对于晶格类型的改变、其它变体或晶体缺陷的存在相当灵敏。这时吸收(反射)的激子光谱()及直接同基本晶格有关的共振辐射带,正反映了晶格的完整程度。而边缘发光带则证实了液体本身点缺陷的存在。此外,通过α-ZnS和β-ZnS边缘发光带相对强度的比较,可以推断出晶体中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 众所周知,闪锌矿中常含有磁黄铁矿和(或)黄铜矿的叶片和细点。自Schwartz(1931)等的经典著作发表以来,这些结构一直被解释为出溶产物。本文对含有许多磁黄铁矿和黄铜矿不规则颗粒、叶片和细点的闪锌矿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和辅助的加热实验研究。这些研究,根据Cu-Fe-Zn-S体系的近代知识,可以对样品中所观测到的结构进行成功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闪锌矿是金属矿床中最常见的矿物之一。它不仅具有工业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有用的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 闪锌矿作为地质温度计是在1953年由G.库勒乌德(Kullerud)对FeS-ZnS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尔后,P.B.Jr.巴汤和P.图耳明(Barton and Toulmin)于1966年发表了Fe-Zn-S体系中闪锌矿实验的研究,对闪锌矿地质温度计作了比较明确的说明。到了1971年和1973年,S·D斯科特和和H·L巴  相似文献   

4.
闪锌矿和方铅矿是金属硫化物矿床中常见的矿物。根据实验地球化学的研究,在闪锌矿和方铅矿紧密共生的条件下,上述两个矿物中硫同位素(S~(34))的差值,即△S_(SPb-G1)~(34)(Sph 为闪锌矿,G1为方铅矿,下同)与温度是一直线关系。因此,只要测出上述两矿物的 S~(34)值,即可求出该矿物形成的温度,因此它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某些含有方铅矿和闪锌矿的矿床,由Bethke 和 Barton(1971)提出的、以共生硫化物矿物之间微量元素分布为基础的地温测量法看来优于其他地温测量方法。Hall 等(1971)对高温矿床天然样品的铅锌矿-闪锌矿地温计进行了检验和评价,发现镉和锰在铅锌矿和闪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Kretschmar和Scott(1976)以及Scott(1973)所说的方法来看,瑞典5个变质Cu、Zn-硫化物矿床中的毒砂和闪锌矿,其成分与温度和压力有关。毒砂的As/S比值表明,研究过的所有矿床,其平衡温度都在400℃左右,而闪锌矿压力计表明压力在5—7千巴之间。基岩的矿物组合表明温度是近似的,但压力要低一些。在所研究过的样品中,常数f_(s2)可能只有在几毫米或几厘米的距离内才有效。周围岩石中的f_(s2)总是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全世界银总产量的75%左右是作为象铜、铅、锌等贱金属矿石的副产品回收的。最常见硫化物(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的银含量一般为0.n—0.00n%。银含量依次递减的顺序一般为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或黄铁矿。但是,由于矿床类型或产地不同,这种递减顺序偶尔也有变化。例如,在密苏里  相似文献   

8.
一、锌的存在 (一)矿石中的锌锌在热水岩中含有多量,作为矿物以闪锌矿(硫化锌)为代表,在此矿物中还含有铁、锰、镉等。此矿物被氧化或与石灰质岩反应产生的矿物中有菱锌矿(碳酸锌)、红锌矿(氧化锌)等。  相似文献   

9.
氰化尾渣资源化应用的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鑫汇金矿的氰化尾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光谱分析、物相分析和化学分析. 氰化尾渣中w(Pb)和w(Zn)较高,分别达到12.45%和14.00%. 方铅矿和闪锌矿为可回收的铅锌矿物,2种矿粒度主要分布于10~43 μm. 针对方铅矿、闪锌矿的浮选特点,对矿浆进行预处理,并利用新型浮选技术和药剂制度,以提高选矿生产技术指标. 其中铅锌混合精矿中w(Pb)和w(Zn)分别为24.41%和24.55%,锌精矿中w(Zn)为46.63%. 在选矿废水中加入氧化剂,可使其净化后循环利用,由此可节约新鲜水380 m3/d;尾矿可作为制酸原料和水泥原料.   相似文献   

10.
核电与环境     
《环境》2003,(9):50-50
在约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α(阿尔法)射线、β(贝塔)射线、γ(伽玛)射线。以后的研究证明,α射线是α粒子(氦原子核)流,β射线是β粒子(电子)流,统称粒子辐射。类似的还有中子射线、宇宙射线等。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电磁辐射。类似的还有X射线等。  相似文献   

11.
对陆源岩层黄铁矿矿床矿石中汞的分布和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对象是古巴共和国卡斯特利亚诺黄铁矿-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石中汞的含量很高(平均5g/t);汞的主要富集矿物是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在汞的总含量及其不同存在形式的比例方面,不同矿石类型有明显的差异。还查明,从矿体中心向其两侧,矿石中汞的总含量及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汞的富集程度逐渐增高。决定汞呈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在这个方向上成矿温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硫化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矿物,在铅锌矿床中分布极其广泛(如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使其大量暴露于地表,与Fe^3+、溶解氧等发生氧化作用,释放出大量酸性废水(AMD)和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导致局部表生地球化学异常和环境污染。因此硫化物矿物氧化动力学实验研究对于表生成矿作用和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20-130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库伦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该带北段中发现的中型矿床之一。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石开展详细的矿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伦迪矿床矿石可划分为锌铅矿石、锌铅铜矿石、铜锌矿石和铅矿石等4种类型;各矿石类型矿物共生组合分析表明,按成因该矿床矿石结构可分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团块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综合矿物学特征,将成矿期次划分为两期:第一成矿期为闪锌矿—黄铜矿成矿期,并划分为辉钼矿—磁铁矿成矿阶段、黄铁矿—闪锌矿成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成矿阶段;第二成矿期为方铅矿成矿期,主要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谷氨酸-β-环糊精(GluCD)、甘氨酸-β-环糊精(GlyCD)、乙醇胺-β-环糊精(ChoCD)等3种高水溶性β-环糊精(β-CD)氨基衍生物,并研究了其对溶液中萘胺的包合作用及在低浓度下对土壤中萘胺的洗脱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β-CD氨基衍生物对萘胺的包合能力大于β-CD,大小顺序为:GluCDChoCDGlyCDβ-CD,GluCD的包合常数为270.7L/moL,是β-CD的4.5倍.在低浓度下,3种β-CD氨基衍生物对土壤中的萘胺依然表现出较高的洗脱能力,在浓度为1.0g/L的条件下,GlyCD、ChoCD和GluCD对土壤中萘胺的洗脱率分别高达88%、94%和98%,3种β-CD氨基衍生物对土壤中萘胺的洗脱能力与包合能力成正比;此外,在低浓度下,环糊精在土壤上的吸附也是影响有机物洗脱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β-环糊精促进DDTs和HCHs电动影响因素及特性,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停产的某DDTs(滴滴涕)、HCHs(六六六)生产企业厂区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污染物残留量、电动力学过程中w(β-环糊精)和土壤含水率、温度的改变等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生产导致土壤中DDTs、HCHs污染严重,其中DDTs的土壤浓度高于HCHs;β-环糊精可以促进电动迁移效果。当w(β-环糊精)为4%时,DDT与DDD在阳极迁移量最大,当w(β-环糊精)为8%时,DDE在阴极迁移量最大;当w(β-环糊精)为2%时,HCHs在阳极的迁移量均为最大。电动试验结束后,土壤含水率由阴极向阳极逐渐降低,其阴极最终含水率为45.8%~52.4%,其阳极最终含水率为18.2%~20.1%;阴极和阳极的土壤温度分别在4 h和2 h达到最高,为33.5℃和45.7℃,而128 h后最终稳定在23.1~24.7℃。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某矿区居民镉、铜、锰、钼、铬、铝、钴、钒、铅、砷、锌、镍12种金属暴露现状,进而分析混合金属暴露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之间的关联,按照分层整群抽样选取矿区636名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ICP-MS检测研究对象尿金属浓度,分别使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和比色法测定研究对象尿β2-MG和NAG水平,然后并使用加权量化和回(WQS回归)模型评估混合金属暴露对尿β2-MG和NAG的综合效应与单个金属的权重.结果显示,尿液金属水平分布差异较大的是镉、钼、铜、铝、锌、钒;尿β2-MG分布范围为0.19(0.14,0.29)mg/L;尿NAG分布范围在7.00(3.30,11.90)U/L;WQS回归结果显示金属WQS指数与尿β2-MG异常风险增加、尿NAG异常风险降低有关.使尿β2-MG异常风险增加的金属WQS指数权重最高的是铜(0.493)、铬(0.120)、镉(0.116),不同年龄组中权重相对较高的金属包括钼、锰、锌(<60岁组);铜、镉、钼(≥60岁组).使尿NAG异常风险降低的金属WQS指数权重最高的是锌(0.32...  相似文献   

17.
Cr(Ⅵ)不同于Cr(Ⅲ),它具有明显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且在水体和土壤中迁移性强,因此,将Cr(Ⅵ)还原为Cr(Ⅲ)继而以Cr(OH)3沉淀形式去除,是治理Cr(Ⅵ)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研究了生物制备β-Fe OOH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生物合成的β-Fe OOH存在条件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的效率大幅提高,是没有β-Fe OOH对照处理的4.35倍.β-Fe OOH存在下光催化酒石酸还原Cr(Ⅵ)受p H、β-Fe OOH浓度和酒石酸浓度的影响.在p H 2.0~5.0实验范围内,p H越低,还原率越高.当p H=5.0时,Cr(Ⅵ)还原率只有45%,p H=2.0时,Cr(Ⅵ)还原率可达到90%.β-Fe OOH浓度为0.6 g·L-1时,Cr(Ⅵ)还原率达到最高.酒石酸浓度的增加有利于Cr(Ⅵ)的光催化还原.在β-Fe OOH浓度为0.6 g·L-1,酒石酸浓度为200μmol·L-1,溶液p H=2.0的最佳条件下,溶液中Cr(Ⅵ)可在80min内100%光催化还原成Cr(Ⅲ).本研究为生物制备β-Fe OOH的应用和Cr(Ⅵ)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针对畜禽粪便还田后天然雌激素流失的问题,选择雌酮(E1)、17β-雌二醇(E2β)、17α-雌二醇(E2α)和雌三醇(E3)等天然雌激素,采用HPLC-MS/MS系统建立了仪器分析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并采用模拟还田的方式,研究了其在还田过程中天然雌激素向水相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模拟还田过程中,雌激素标准品和猪粪中的天然雌激素均可以流失到水相中;与猪粪中的天然雌激素相比,雌激素标准品更易向水相中流失,其流失速度和流失量均高于猪粪。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雌激素向水体中的流失受到土壤吸附、猪粪中有机质吸附和降解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其流失量与还田量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常规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对阿特拉津进行增溶,并采用聚砜超滤膜和SDS胶束强化超滤处理阿特拉津。考察了SDS浓度、操作压力、无机盐、β-环糊精和烷基多苷(APG)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束强化超滤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无机盐、β-环糊精、APG和SDS的复配可以提高阿特拉津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用微生物转化-化学沉淀法从烟气SO2中制取Z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用微生物转化-化学沉淀法将烟气中SO2转化为ZnS的新工艺.考察了碳源类型、乙酸浓度、ZnCl2量和反应时间对SO32-去除和ZnS生成的影响,应用XPS和XRD对生成的ZnS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ZnCl2加入导致硫酸盐还原菌SRB转化产生的S2-快速生成ZnS沉淀,而其他副反应被抑制.当乙酸C原子/SO32-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时,SO32-去除和ZnS生成最大.随着ZnCl2量增加,ZnS生成量增加,但过量ZnCl2造成Zn利用率下降和ZnS中Zn(OH)2杂质增多.随生化反应时间增加,SO32-的去除率与ZnS生成率也增加,并且X-射线衍射表明生成的ZnS为六方晶系α-Z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