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詹旭  吕锡武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40-1844
通过构建水生动物-人工介质新型生态系统来研究太湖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对比3d和7d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当HRT:7d,系统对TN、NO2--N、NO3--N、TP、PO4--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9.00%、63.46%、14.57%、67.43%、35.81%;对比空白池,TN、NO2--N、NO3--N、TP、PO4--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9.67%、7.09%、1.30%、9.92%、7.04%.通过该系统中水生动物的吸收和人工介质上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使得氮磷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可见,水生动物-人工介质生态系统对改善太湖水源地水质有良好的效果,对构建安全的水源地生态系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嘉兴市作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为解决河网型水源地水质微污染问题,探索建设石臼漾水厂水源人工生态湿地工程,成功改善了水源水质,保障了嘉兴市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为平原河网地区采用人工湿地处理饮用水源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及水质改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普遍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植被衰退引起水生态系统崩溃和水质恶化,受损湖泊进行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的修复/重建被认为是改善湖泊水质和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水果湖边建立的围隔中开展,采用多种措施对围隔的底质和水质进行适当改善,依据自然湖泊中水生植被分布和植物种类组成的特点,选用14种常见的土著水生植物在该区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经过水生植被的重建,所移栽的14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植被群落,而且经过随后4个月的水质监测,发现植被重建后围隔内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水的色度、透明度和叶绿素含量改善最为明显,与围隔外(即东湖I站)相比,围隔内除NO3-外湖水中的各种营养盐含量以及底泥中TP的含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TPW降幅最大;PCA分析发现构建的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水体的TPW、氨氮浓度、电导率、水下消光系数以及底泥的TPS影响;pH、COND、ORP、TPs、DO、碱度、Kd、PO43-、NO3-、TPW和DIC这些主要的环境梯度对构建的水生植物群落中各层片上的各种优势物种体内TN、TP含量影响最大。总而言之,本研究实现了水体从浊水态向清水态的快速转换。这一结果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逐步恢复水生植被是一个可行方案。此外,增加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植被恢复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海绵状立方体新型载体ACP和PM2种材料,通过生物强化技术来改善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静态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强化技术对湖泊水体中的TN、NH4+-N、NO2--N、NO3--N、TP、PO43--P、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13%、80.80%、70.57%、78.05%、62.71%、78.06%、84.77%.载体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监测结果表明,载体ACP和载体PM具有很强的富集生物和提高生物活性的能力,富集后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能分别达到31.23,32.58μg/g、158.32,165.12μgTF/g.FISH检测技术发现,载体表面上富集硝化细菌(硝化菌、亚硝化菌)数量能分别达到6.4×1010个/g.PCR技术、16SrRNA分析表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Bacillussp.)作为优势溶藻细菌富集,富集的丰度达到1.62%.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中<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的项目研究内容、示范工程建设和第三方监督监测情况,采用大量的水质、生物等监测数据,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验证项目实施效果和水质改善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湖泊生态修复和饮用水源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组合型生态浮床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开发了一种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膜构建的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该浮床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动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体交换时间为7d时TN、TP、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53 .8%、86 .0%和35 .4%.污染物的直接净化主体为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单元,但在生态浮床中引入河蚬增加水生动物单元,通过食物链的“加环"作用,提高了颗粒性有机物的可溶化和无机化(氨化)以及可生化性,改善了植物吸收以及人工介质单元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基质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提高了浮床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基于生物净化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想,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湾牵龙口水厂水源地实施了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试验.该水域位于太湖梅梁湾的东北岸.调查发现,由于这个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易于悬浮,且蓝藻也易于在此堆积;同时该水域水较深、透明度较低.为了能够净化水质,在氮磷营养盐浓度依然很高、恢复沉水植物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选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植物恢复手段,结合消浪、挡藻和控藻等技术措施,使得示范区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并达到了净化水源地水质的目的.同时,在试验区内布设大量用于附着生物富集的人工介质,如渔网.结果显示,试验区的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示范区外的参照点相比,各项水质参数改善的程度达30%~60%.说明这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生态修复技术在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初对广东省大镜山水库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工程运行一年后,对该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技术实施一年后,大镜山水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降低。与进水口(C区)相比,生态修复工程区(A、B区)透明度增加,氮、磷营养盐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态修复工程区TN、NH4-N与C区同期比最大降幅分别达19.6%、90.4%,TP、PO4-P同期比最大降幅分别达49.5%、67.5%,同时生态修复工程区内的叶绿素浓度也明显低于C区。  相似文献   

9.
对沈阳市市政水源地防护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直接为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崇明岛上最不缺的便是水,但崇明岛一年之中却有1/4左右时间被咸潮包围。咸潮期间,原水水源受到影响,崇明岛百姓饱受咸潮之苦。随着"东风西沙"水库建成,整个崇明岛剩余的20多座小水厂将关闭,只保留改造4座较大规模水厂,届时将全面切换输送来自"东风西沙"水库的原水。本文通过对崇明岛水系分析,提出崇明岛水源地以东风西沙为主要水源地,崇明南横引河以及明珠湖、北湖、东滩湖为备用水源地的建议,保障崇明岛饮用水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资源开发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流域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总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禽畜养殖废水等排放量却在迅速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废水直接排入周围水体,造成水体利用功能下降,严重危及水资源安全。在潭江流域水资源调查中发现,目前潭江流域面临着流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与水质下降这一双重问题,流域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与水资源持续利用已成为潭江流域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潭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水资源持续利用与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2008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及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水质逐年改善,冬半年水质优于夏半年,湖库型水源地未出现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不同水体类型水源地中,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最好,河流型水源地次之,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较差。本文针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为领导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荆州市境内所有139个乡镇以上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和44个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情况,并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83个饮用水水源地有达标个数为85个,达标率为46.45%。其中,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79.01%;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40%;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为12.5%。最后总结了荆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水环境质量的普通恶化又使人们不得不考虑饮用水的安全性。在简介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文中阐述了水质问题的重要性和我国水体环境质量的严峻性,指出了水质问题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地丰人们饮用水的安全性,已成为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矛盾;在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水质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政策、经济等方面,着重探讨了加强水质管理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不同类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饮用水源地工业污染点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非点源污染现状,针对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质超标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建议在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及附近区域,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河岸缓冲带建设"三道防线,河流型水源地从加强内河整治力度、合理布局排污口、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合理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等方面出发,建设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阿拉善盟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措施,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科学化管理和保障群众用水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源有机污染对饮用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花江S水源地及H市饮用水进行连续监测,江水中定性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在饮用水中绝大多数都可以检出,说明水厂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低,致使一些有机污染物残留在饮用水中,对沿江居民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南部县燕子窝饮用水水源地和五面山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评分法与分类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南部县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南部县县城水源地水质的综合指标都已经迭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水标准,个别指标能达到Ⅰ类标准.利用PWQTrend软件对南部县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南部县水源地水质总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氨氮近两年的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总的来说,南部县燕子窝水源地以及五面山水源地的设置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 774-2015)为依据,对湖南省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全省13个城市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优秀;1个城市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不合格.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6.4%,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设率低、二级保护区整治不彻底、应急管理能力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为湖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美花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06-107
介绍了楚雄市饮用水源的水质情况,分析了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并初步提出了环保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