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加剧。对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该类型地区厘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现状,对于优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例,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对研究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表现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黑龙江省与辽宁省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吉林省表现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2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都表现出从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吉林省表现出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3典型资源型地区都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4资源型地区转型务必将落实供给侧改革摆在发展首位。山西省应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选择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应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型,吉林省的重工业发展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在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加速扶持已经相对成熟的替代产业,减少产业转型对于地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中国工业生产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从而产生大量的CO2,因此,如何平衡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力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缓碳排放,以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成为本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工业进一步划分为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采用1994-2011年的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出资源型产业与制造业碳排放量,运用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了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量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各变量间存在均衡负相关关系,资源型产业及制造业碳排放的增加阻碍了工业经济发展,且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大于制造业碳排放;2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与工业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原因,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可引起工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变化,而工业经济发展也会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产生影响;3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呈先升后降趋势;制造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短期内呈下降趋势,长期经小幅波动后趋于稳定;4资源型产业碳排放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差贡献度较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表明短期内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仍为粗放型,工业经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的依赖程度仍较大,长期对资源型产业碳排放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提出走"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路径及"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反哺制造业发展"的工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我国重要战略性基础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经济增长、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影响重大。本文构建动态递归CGE模型,采用GAMS软件以2%、5%和10%的税率区间分析煤炭资源税改革对行业发展、资源效率和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节能减排方面,资源税改革能有效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采用10%的税率时节能减排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抑制CO2和SO2排放,但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降低GDP增长,抑制开采业、工业、能源、运输业和农业等产业总产出;从长期看,适度的煤炭资源税税率能在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均衡发展。因此,应重点研究资源税率设置的科学性,在不同主体和行业影响基础上,合理选择资源税税负水平,减轻资源税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并通过政策引导其产业升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4.
"资源诅咒"现象是伴随着能源资源开发带来的新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讨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讨论"资源诅咒"效应的差异性,分析"资源诅咒"效应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构建经济增长效率模型,探讨"资源诅咒"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从单个变量看,能源产业依赖度抑制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新疆的"资源诅咒"效应,但却加剧了内蒙古和宁夏的"资源诅咒"效应,而能源产业丰裕度和能源开发强度能够缓解青海、宁夏、新疆的"资源诅咒"效应,但加剧了内蒙古、云南、广西、贵州的"资源诅咒"效应;从省际层面看,内蒙古"资源诅咒"效应明显,其他省区表现相对较弱。由面板模型的结果可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变量是技术创新投入、能源开发强度、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的变量是能源产业依赖度和能源产业丰裕度。从各省区煤炭、天然气、石油产量变化情况看,"资源诅咒"现象的来源主要是煤炭,除了煤炭之外,青海对石油、宁夏对天然气、新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度也很大。从2000-2012年间经济增长效率值的动态变化来看,内蒙古、云南、广西、青海、宁夏"资源诅咒"现象明显,时间拐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6年、2003年、2001年、2003年;新疆的经济增长效率值离散情况虽然比较严重,但总体来看呈现下降趋势;贵州的"资源诅咒"现象前期表现明显,但在2006年以后"资源诅咒"效应得以消除。民族地区要摆脱"资源诅咒"效应应当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度,由资源依赖型产业向非资源型经济转移,扩大就业及经济增长空间;从技术创新投入入手,加强科技和教育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能源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资源诅咒"研究中自然资源度量指标选取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利用资源产业空间集聚代替自然资源丰裕度和资源产业依赖度作为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的解释变量。首先,在Krugman空间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测度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计算公式,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层面的数据,量化1999—2013年间资源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分析其排名情况和分布格局。研究显示:我国有15个省(区、市)存在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现象,这些地区大多位于长江以北,且均为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其次,构建经济增长计量模型,选取存在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省(区、市)作为样本空间,并采用多种计量分析和检验方法考察资源产业空间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分析"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研究显示:1在模型整体估计中,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系数符号均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资源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呈现负相关,符合"资源诅咒"的基本假设。2在模型分步估计中,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创新投入和制造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符合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逻辑关系;物质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可能是由于当地经济主体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较小,导致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增益效应小于其对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效应,进而阻碍区域经济增长;政府干涉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应明确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导向机制,进一步提升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强化行业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匹配,逐步提高自然资源生产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加快地区经济转型,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持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将旅游业视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赶超发达地区经济体的重要产业。然而,各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地理区位和旅游产业定位的不同,旅游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研究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意义重大。文中根据各地经济基础,将中国分为三个区域,以2000-2013年中国31个省市、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的面板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计量模型,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分析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形成机理。结果发现:1样本期内,第一区除内蒙古外,均分布在东部沿海,第二区包含省市最多,分布在广大内陆地区,第三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差异较大;2计量模型中纳入空间相关性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程度与区域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越好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这种规律尤为适应国内旅游;3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系数比较来看,国内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机理分析中还发现,在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备、交通便利、商品贸易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印度经济增长模式为例,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了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生成机制与优劣势。研究表明,"基础设施薄弱、精英人才涌现"的资源禀赋结构、社会内部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自由化的政策改革环境以及技术进步推动,促进了印度"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的生成。基于此,通过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指出"跨工业化"经济增长模式具有资源环境友好特征、能借助服务业的发展反向刺激工业发展等优势;并揭示了"跨工业化"增长模式的劣势,即难以提高就业率、服务业持续发展缺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支撑等。鉴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高消耗的困境,我国应借鉴印度经验,培养服务业人才队伍、提高社会消费需求、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服务业自由化改革、提高服务业创新能力,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业对工业的反哺效应,保障我国工业化进程在"资源与环境双约束下"又快又好地和谐推进。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目前正处于由国内经济中心建设阶段向国际大都市建设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为确保上海市顺利实现阶段转型。要以全新的思路重组上海的传统产业以适应上述变局。以产业重组理论为指导,以国际大都市建设为目标,在产业结构重构战略上,坚持以第三产业和新兴制造业快速增长为核心;在产业的空间发展战略上,坚持以产业高度和技术优势引领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一体化步伐,瞄准国际产业结构新高,积极参与东亚城市体系的产业分工;在重点产业选择上,优先发展新经济产业簇群、流量经济产业簇群和都市型产业簇群等3大产业簇群。为实现上述构想,在分析了上海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将上海市的产业划分为5大类,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优化重组方案。  相似文献   

9.
使用1996—2014年我国民族8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模型及产业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综合资源相对承载力约为32 784.7万人,状态均小于0,呈富裕状态,平均富裕人口约13 817.53万人,平均富裕率高达72.82%。其中第一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对区域综合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6.18%,第二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4.38%,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9.43%;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高达32.68%。产业发展初期,第一产业经济拉动效果最为显著。从产业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发展呈二次曲线正相关上升部分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呈"U型"曲线的关系。基于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如下发展路径:第一产业应当在保证粮食等必要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以特色资源为引导,进一步扩大产业特色资源的规模效益;第二产业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任务,走集约发展路线,以产业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承载力为红线,保持产业适度规模;第三产业发展应当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产业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任务,充分释放产业资源的资本化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来自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消息 ,我国确立的 2 1世纪初能源发展重点是 :以电力为中心 ,以煤炭为基础 ,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 ,积极发展核电以及其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据悉 ,2 1世纪初 ,我国能源工业将解决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着重解决好煤炭开发中心西移的问题 ,重点抓好神府、东胜等重点煤矿及其外运通道的建设 ;适当加快水电的流域梯级开发和煤电的坑口电站建设 ;集中力量加快新疆油气资源和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在 2 1世纪初形成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黑龙江、贵州等产煤省区为重点的煤炭基地 ;以黄河上游、长江中下游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都市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服务业与都市旅游业的相关性做为切入点,以上海为例,结合都市旅游的产品体系,分析了都市旅游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动力作用,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和相关产业族群理论,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对都市旅游业的支援作用,提出了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从产业融合到空间融合作用机理,然后从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现代服务集团、培养复合型服务人才、加快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政策等方面提出发挥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作用的具体措施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当前利用生态理论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理论。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出发,认为旅游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成长机制、集群生态外部环境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选择集群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结构、集群外部环境等指标。将旅游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成熟、衰退——转型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提出开拓旅游产业集群生态营养源泉、构建旅游产业集群与其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机制、维护旅游产业集群内部生态平衡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产业是21世纪国际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地域辽阔,绿色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绿色产业开发潜力。因此,必须把绿色产业作为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尽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本文通过对绿色产业概念的界定,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绿色产业体系的概念、绿色经济链条的构成,分析了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路、基本原则,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的构成与建设,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的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甄别与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经营模式粗放。行业产值贡献份额小,资源占用份额大。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甄别与合理调控是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本文采用了资源消耗指数法甄别出江苏省12种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研究表明: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江苏省工业中占据绝对的比倒优势。有些产业甚至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针对江苏高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的特点。从经济实力、资本实力、对外开放水平和资源节约实力4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韭、纺织韭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韭竞争力较强外。其他类别的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普遍偏低;最后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重点行韭发展规划和行韭管理优化3个方面对江苏高资源消耗产韭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产业生态化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论述了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依据产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提出了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理论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造纸业为例。提出了实现江苏省造纸业生态化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6.
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大小受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工艺及设备水平、管理政策、环境法规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选取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重点分析工业经济规模、工业行业结构、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环境治理投资等因素与工业水污染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引起工业废水的显著增加。从制造业结构看,有些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对其结构调整比较敏感; 相反,有些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对其结构的调整不敏感。工业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负相关,说明工业技术进步、环境污染治理对于减少工业水污染排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是联系密切而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组概念,旅游产业集聚是集群形成的前提,但旅游产业集聚不一定形成集群,影响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因素较多。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空间集聚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全面讨论了人口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变对促进经济科技发展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