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省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介绍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甘肃省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以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和干旱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耦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全省重度盐渍化土壤对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140亿元(1996年币值)。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盐渍化对土壤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目前还没有进行经济评估,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塌陷损坏评价的物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采掘和地下水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地表的塌陷必然会对依附于地球表层的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建筑物损害的量化评价是地表塌陷损害工程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应用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可拓学中的可拓集合变换和相关函数分析法,给出了受塌陷影响建筑物损害评价的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并建立了建筑物损害量化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具体的计算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步骤,并对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为建筑物塌陷损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兴信 《灾害学》1996,11(3):58-59
介绍了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地震造成的河流损害、防止次生灾害采取的紧急对策及修复方案,以供我国研究防御地震次生灾害参考。  相似文献   

4.
迅速解脱电源 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首先要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流损害的状态,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因为持续不断的电流对人体的刺激时间越长,其损害就越严重。其次,当人触电时,身上有电流通过,已成为一带电体,对救护者是一个严重威胁,如不注意安全,同样会使抢救者触电。所以,必须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方可抢救。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矿山塌陷损害评价系统及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各种工程塌陷问题中,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是最为严重的一类,矿山塌陷是工程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基于GIS的矿山塌陷损害评价系统”的构筑问题,对矿山开采塌陷的三维计算方法和塌陷数据的组织及可视化方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丘陵和低平山地条件下地表塌陷的三维可视化预计方法,实现了DEM和地表塌陷盆地的可视化表达,并对三维地形图与三维塌陷图的可视化叠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沙雅县是我国重要的棉粮基地之一,但长期以来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新疆干旱区沙雅县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沙雅县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其中以托依堡乡、英买里乡和红旗乡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草甸盐土、盐化潮土和残余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母质和母岩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提出了该县盐渍地改良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满足适用性、完备性、可比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而指标的选取还应在一定的要求下确定。依据上述原则,在泥石流灾情网络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模型,进而对各类灾情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出评估泥石流灾情的具体指标和因子。最后建立了以成灾度为目标层,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环境损害为准则层。评估指标和评估因子为指标层的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灾害相对承载力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城市系统综合承灾能力,这一直足被普遍关注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综合型可持续发展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城市系统灾害相对承载力评价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城市复杂功能系统中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划分及其相互影响分析,找出各子系统中对承灾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加权整合后分别得出社会安全指数、经济"软"指数、环境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应用这些承灾能力指数建立了灾害相对承载力模型.建模计算过程中发现因素量化方式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比较重要的,会影响灾害相对承载力的合理取值,因此以经济"软"指数为例,提出了用协调度系数乘积代替原计算式值以使其取值范围在合理区间内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后评价研究是将后评价理论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研究。在各国灾后重建经验基础上,提出灾后重建后评价的框架体系。该框架包括工程项目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社会效果后评价、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后评价、人文建设后评价和应急能力后评价等6个方面,这6个方面相互关联且涉及的评价内容错综复杂,因此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结构分析,并加以定性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震灾重建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通过对工程项目投资拉动灾区经济的增长,重建效果直接表现为社会和谐和应急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目的是要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是一对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矛盾统一体。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反过来,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又具有改造作用,经常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互利的,灾害的防治是环境质量的保证,环境条件的改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灾害的发生或降低灾害的程度和频度。如此同步进行可有效防灾,有效保护环境。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概况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和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及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论防灾规划与灾害管理体制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建立防灾规划与灾害管理体制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通过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防灾规划体制,以地方政府为防灾救灾主体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团体三位一体的灾害管理体制,和以社区防灾组织、防灾志愿组织为主的全民参与的防灾救灾体制,最终形成一个国家、地方政府、机关团体和国民各自责任明确的综合有效的防灾规划与灾害管理体制,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能力,努力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陈霞  朱晓华 《灾害学》2001,16(3):92-96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本文即是从“人为营造”的灾害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灾害教育在我国减灾防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现代社会中的水害演变:从日本经历看今日深圳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我国沿海经济开发区正进入城市化的活跃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经历表明,城市化必将导致水灾害模式的变化,引出城市水灾损失持续上升的严重问题。日本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城市型水灾害问题,随后其治水事业从方针、政策到对策均作了重大的调整,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圳市1993年两次暴雨洪涝成灾,损失惨重,其水情灾情均受到了该区域城市化的显著影响,说明我国城市型水灾害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从治水的角度将日本的城市化现象及其引起的水灾害特征变化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得出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迟克莲  于庆东 《灾害学》2001,16(3):17-21
在分析防灾工作项目特点的项目上,提出了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对并防灾工程项目效益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研究防灾工程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辛吉武  许向春 《灾害学》2007,22(3):85-89
介绍了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种类、分布地区以及气象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情况及特点。从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建立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资金投入、完善防御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和信息共享提高灾害预警水平、加强合作与交流开展主动防御、提高全社会防灾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Disasterresistantengineeringprojectmeansaprojectwhichaimsatpreventingandre ducingvariouskindsofdisasterswhicharehappeningorwillprobablyhappen ,anditcanalsobecalleddisasterreductionproject.Itcanbeanewly builtproject ,suchasanewly builttidalbarrageincoastalareaetc .,adampprooffloodgate dam ;oraenlarging scaleonoriginalpro jects,suchasfixingpresentconstructionswithanti earthquakeequipmentorimprovingfloodcontrolfacilities. Constructingdisasterresistantengineeringprojectisanimportant…  相似文献   

18.
Jalali R 《Disasters》2002,26(2):120-139
On 17 August 1999 Turkey was hit by a massive earthquake. Over 17,000 lives were lost and there was extensive damage to Turkey's heartland.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various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including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institutions such as NGOs and the media responded to the needs of earthquake survivors. It documents the extensive involvement of NGOs in the relief efforts immediately after the disaster and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uch participation on state-civil society relations in the country. The data show that state response to the disaster went through several phases from a period of ineptitude to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paper credits the media and the NGOs for acting as advocates for survivors and forcing changes at the state level. The paper argues that an ideal response system, which fully addresses the needs of victims, can only be based on state-civil society relations that are both collaborative and adversarial.  相似文献   

19.
城市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城市防灾救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灾害在城市中造成危害的原因和影响,城市灾害的类型,减灾和防灾的主要措施,克服危机的方法,以及可采取的对策建议,如加强城市规划等.  相似文献   

20.
“历史模型”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灾害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水灾“历史模型”的研究方法是循社会科学的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水利学科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将“历史模型”引人灾害研究.增强了研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灾害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历史模型”方法及其在灾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