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把"敬畏大自然"理解为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态 度,我完全赞成。但如果将"敬畏大自 然"与以往一些人出于蒙昧的自然崇拜 混为一谈,因此就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 应该一味顺从、无所作为,那就走到了 另一个极端,不仅非人类之福,就是持 这种观念者也难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
《绿叶》2008,(12):74-79
"禅"挖掘和表达的是人类生存的自然之道。佛门的"自然"、"因缘"法集中深化了世俗对"自然法"的理解,让人在随缘任运的"自然智"中达到对自然生命的贯通。在禅者无我的只有清净事实的世界里,一切都自在运行,各得其所,这是自然的公正。  相似文献   

3.
坍塌的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据统计,从战国到清朝,一代代君王调集民力修缮、增筑长城,使其总体长度超过10万里。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中国大地耸立了几千年,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更迭变换。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如今的长城,有墙体矗立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已经是遗迹, 另外三分之一已经完全消失了。而这仅存的三分之一长城遗迹也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地处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其境内的长城遗迹超过1万里,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遗憾的是,在甘肃境内,这种自然与人为的破坏更为严重。专家呼吁:长城遗迹亟待保护与抢救。  相似文献   

4.
正黄泽清认为,关键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学生由分数型素质向素质型分数转变;教师由被动型工作向享受型工作转变;学校由盗版型人才培养向原创型人才培养转变。如今,人们每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世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去自然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变成社会主流,由此产生了因"大自然缺失"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注意力紊乱、肥胖症、生活能力差、社交障碍、孤独自闭、过度保护、没有风险经验等。针对这种"大自然缺失症",湖南省郴州市苏园中学校长黄泽清,根据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相似文献   

5.
<正>循环经济是从国外引进的,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形成蓬勃发展之势。一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二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推动;三是这种经济模式符合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6.
何慧丽  薛莉娟 《绿叶》2012,(11):23-28
农业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等多功能属性,这种多功能属性的真正实现,首先不在技术层次和经验性层次,而是方向性、道理层次,根本上要靠"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新型农业观的践行。本文以日本木村的苹果种植为例,归纳出对"尊重自然"的农业观的基本理解,并以长期所参与的乡村建设实践为经验,表明了结合中国地方和城乡关系实际状况而因势参与的行动之心志。  相似文献   

7.
正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共同策划的"路边的自然"环境教育公益项目2017年进入北京市15所学校,播撒绿色种子,培养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建珍 《绿色视野》2013,(10):61-63
龙潭,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景区名。大凡有一汪水,也不管深浅,都可以称之为"龙潭"。不过,到了柳州城南的大龙潭景区,看到灵秀的山水,见到平静如镜的镜湖,我便为之倾倒——这湖够大够深够美,如果养一条龙,一定可以的。而这龙潭景区是我走过的第一个免费的国家4A级景区(5A的开放式的杭州西湖除外)柳州人的大方可见一斑。"两潭一湖"掠影柳州的龙潭风景区位于柳州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仅三公里,是一个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为  相似文献   

9.
赵永新 《环境教育》2010,(11):28-31
"我们和其他动物同是自然之子。麻雀打光了,虫害就增加了。拼命洒杀虫剂,结果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农药的残留。我这么大年纪了,无所谓了,但那么多青年人、那么多祖国的花朵该怎么办?"这就是梁从诫先生所担心的。如今,自然之子驾鹤西归。  相似文献   

10.
正"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是公元675年,在庆祝滕王阁新修落成而举办的宴会上,诗人王勃写下的著名的《滕王阁序》中的开篇佳句。这些对1300多年前自然和人文盛景的描述,一直被认为是对江西自然和人文的最精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12.
自然比人强大,人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自然是未知的、强大的、神秘的,自然的核心是我们所无法了解的,是现在不能了解,也是以后无法彻底参悟透彻的。在这种意义上自然是神秘的,是某种意义上的“神”,我们应该对它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自然的本质是超越了人的经验的,是你所体验不到  相似文献   

13.
正75分钟里,四季在更迭,动物"演员"们的命运也在无法对抗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下去。它是内地院线上映的首部"自然电影"。它是导演陆川拍摄的第一部纯动物的电影。它还是迪士尼自然品牌下首部以国家地域拍摄的自然题材电影。它首次使用高清摄录器材捕捉到极其珍稀的保护动物行踪。它就是《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由迪士尼和中国合拍的动物大电影,也被赞为年度迪士尼"动物三部曲"的完美收官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国际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国旅游最核心最具竞争力的形象,这一形象由"历史中国、自然中国、当代中国"三个形象面构成。为了实现这一形象的塑造,应该将区域个体形象与整体形象结合起来,打造地标性产品,实现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不同营销渠道之间的交叉、融合、互补,建立起与旅游形象相匹配的价格策略,以培植和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峰林竞秀说     
《绿叶》2020,(7)
正自然之"盛景"与人间之"盛世"自有内在相通之处。天人合一,并非妄言。造物之妙,存乎一心矣。峰林竞秀的黄山,花岗岩体在地质水文强烈作用下,近千米的深度切割,致使整座黄山形成深壑峡谷,悬崖峭壁,石柱壁立,奇峰突起。七十二峰各自独立又互相簇拥,浑然一体又各逞奇秀。这里的气候也异常独特,浓雾常常沉浮山谷,云海浮泛峰尖,那种仙云缭绕的雄伟气势着实让人震撼。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独特的"黄山松"。遍布群峰的万顷松涛中,更有一批出类拔萃的名松。它们生于危崖,立于绝地,饱吸石髓,寄命岩罅,棵棵久经磨砺。而且"峰愈高、谷愈深,气愈寒、岩愈危,松也愈奇。"其中佼佼者有迎客松、送客松、大王松、连理松、探海松、蒲团松、团结松、黑虎松、孔雀松、龙爪树、双龙松、卧龙松、倒挂松……既气韵不凡又个性突出。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的肆虐,使我第一次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何等得脆弱!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要善待自然,进而萌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冲  相似文献   

17.
<正>市政府也挨罚了!前不久,西安市政府收到一张40万元罚单,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开出。同时收到这种罚单的,还有宝鸡和咸阳市政府。将"环境罚单"直接下达给一级政府,对省会城市也"不留情面",这在全国屈指可数。挨罚的原因:三城市向关中地区"母亲河"渭河超标排放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 《环境教育》2011,(12):57-58
刚开始,我对这种"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的作用有些怀疑。难道说孩子在自然中焕发了自己的天性,很快乐、自在地在自然中玩耍,可以比他们多些动植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意义吗?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自然"于我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忽然有一天被问到"什么是自然?"的时候,才知道我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我的认知中,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一样,有时候"自然"是另一个静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田松 《绿叶》2014,(2):32-36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走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尊重自然的权利,承认大自然的主体价值,在不违背大自然自身生态循环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某些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意识形态重新建构,认识到良好的生态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对"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重新理解,使这种新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基础准则。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所谓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施教者在"教书"这一看家本领之外的一种潜在的而又极具"穿透力"的力量。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常常习惯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自然,这样说话的人大多不至于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抬举到"宗匠""巨匠"们的行列中去,充其量也就是将自己算作"能工巧匠"而已。事实上,在很多人心目中,教师不过就是个手艺人,凭着肚里那点儿墨水和三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解惑,以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