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多拉盒子再度打开——世界各国应对福岛核事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春天将被无数人牢牢铭记,但绝对不会像歌词里写得那样诗意."历史遗迹"级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将停止其长达40年的服役履历,它所采取的退休方式令整个世界震颤.  相似文献   

2.
诗意语文是指以诗意一般的意境来对学生进行人文浸润的语文教学。它对开拓想象、丰富情感、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诗意语文教学的实现,必须采用切身体验、反复品味、诗意营造、文化寻根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江镕 《环境》2010,(10):1-1
曾几何时,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成为了一句十分热门的流行话语,它时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寻求心灵轻盈、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期冀。而事实上呢,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悲哀看到的却是与人们的情感诉求截然对立的行为方式、生活状态的非诗意、反诗意。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08-111
《镜中》是当代诗人张枣所写诗作中为人们熟悉的一首,它的魅力吸引着许多读者。"秘响旁通"作为阅读《镜中》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往后读",其"诗意的发明"就是与传统对话,原诗诗意因此可以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5.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它既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又是一座在解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三十多年的努力,合肥已从解放前的那种破旧落后的县城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均比解放初期增长十二倍以上。但是,由于长期受“重生产、轻生活”、“重工业、轻城建”的思想影响,城市建设进展缓慢,城市面貌变  相似文献   

6.
农村一直是中国人心底深处的记忆和情结的归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也一直是文人笔下诗意栖居、安放乡愁之所.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最好历史时期,农村正在逐步告别贫困.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环境污染正成为另一种“乡愁”.  相似文献   

7.
吴威  姜林  陈家军  彭胜 《环境科学》2012,33(3):965-970
液固比是影响土壤洗涤污染物去除率的重要因素.以Triton X-100和Tween-80为洗涤剂,采用洗涤去除率(R)、吸附损失率(Vs)和新定义的指标增溶百分比(SP)分析液固比对土壤洗涤去除目标多环芳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对土壤洗涤去除多环芳烃效果影响显著.R随液固比增加呈非线性形式增大,液固比10∶1后R增长变缓.同一液固比时,洗涤去除率Triton X-100>Tween-80.Vs随液固比增加显著减少,液固比10∶1后逐渐变缓.同一液固比时,吸附损失率Triton X-100相似文献   

8.
一阵旋风刮得漫天皆白。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失 去控制地向人们头上栽来,人们抱着脑袋飞跑,尽快逃离这白色旋风。这是城市常见的一幕 这不是天外来的飞碟,也不是夜间的噩梦,这是最实实在在的生活。不过倒不必担心飞砂走石的袭击,这是轻得几乎没有分量的塑料袋,但它的污秽却使人如同躲进一场细菌战。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当年有诗但道那塞外风雪威猛,征人虽然艰苦,却很有诗意。而令城市绚烂多彩,生活优裕,却是“忽然一阵朔风来,漫天遍地皆飞白”,它没有诗意,只撒播一片“白色恐怖”。像送葬的纸钱,压抑…  相似文献   

9.
董文茂 《环境》2005,(1):77-77
诗意的栖居,是一些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理想向往。诗意之中的幸福与完美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诗意的栖居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比如水、空气、土地,应该是干净而无污染的。  相似文献   

10.
万鹤山,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这里是一个白鹭成群的世界,这里是一个令多少摄影家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这里有一幅幅人与白鹭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守护者——许新邦  相似文献   

11.
浙江诸暨陈蔡地区的陈蔡群为一套付变质岩层,它由中深变质的片麻岩、片岩、变粒岩、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总厚度可达8500m,不整合伏于乌灶组之下。浙江省区测队将该群分为a.b.c.d四个岩性段,各岩性段间均为整合接触。a段,以含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含榴变粒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透辉石大理岩及少量石墨片岩,有时可见含磁铁石英片岩。与双溪坞群呈断层接触;b段,以黑云二长变粒岩及斜长角  相似文献   

12.
以梧桐枯叶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XRD(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红外图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梧桐叶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对其表面零电荷点(pH pzc)进行了测定,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梧桐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比(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2.5 h.浸渍比增大、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都有利于增加活性炭表面极性;活性炭的极性表面对酚类物质的吸附有重要影响,梧桐叶活性炭对苯酚、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分别达到79.2、93.9和95.8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对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符合Fren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其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  相似文献   

13.
美好生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幸福,每一座城市有每一种坐标。5年前,江阴以创新发展的大气魄提出了“幸福江阴”的构想,以此为原点,逐渐清晰的幸福坐标刻画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深度和广度:城市不单是一个财富积聚、商贾云集、高楼林立的地理空间,它还是一个城乡和谐、文化交融、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积极地打造有趣、快乐、生成、真实、诗意盎然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周维  赵峰 《环境保护》1994,(1):17-18
环境标志是由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环境标准及规定,向某些产品颁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标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置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本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在联邦德国诞生,并赋以其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名字——“蓝色天使”计划.加拿大、日本于1988年开始制定环境标志规划,加拿大称其为“环境的选择”,日本称为“生态标志”.近几年,挪威、瑞典、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实施这一制度.1992年,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6.
梧桐叶活性炭对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梧桐枯叶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研究了不同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 通过XRD(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红外图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梧桐叶活性炭进行表征,并对其表面零电荷点(pHpzc)进行了测定,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梧桐叶活性炭对水溶液中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比(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2.5h. 浸渍比增大、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都有利于增加活性炭表面极性;活性炭的极性表面对酚类物质的吸附有重要影响,梧桐叶活性炭对苯酚、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量分别达到79.2、93.9和95.8mg/g. 热力学研究表明,梧桐叶活性炭对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吸附符合Fren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其吸附焓变、吸附熵变、吸附自由能变均小于零.   相似文献   

17.
伦敦的泰晤士河,一条古老的河,它比伦敦的历史还要悠久。泰晤士河全长215英里,汇集了英格兰境内的许多细流,在奔向北海的途中从伦敦市中心穿过,使伦敦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一大良港,而且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口遥遥相望,向欧洲  相似文献   

18.
1.前言 AGP试验,是AlgaIGrowth Potential的缩略。可译作藻类生产潜在力试验或者就简单地译为藻类培养试验。在判断富营养化问题时,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本文首先说明一下AGP试验的历史、目的和方法,然后报告在环境调查中的实例。 2.AGP试验 2.1 AGP试验的历史 AGP试验,即通过藻类所作的生物鉴定。如表1所列的那样,它是近年来才开始的一项工作。在日本,可以说是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视点     
《环境》2014,(9)
正世界最大鸟巢压垮树干在南非和纳米比的亚半干旱平原上,一个巨型鸟巢竟然压垮了一棵大树。据悉,这个地球上最大的鸟巢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它的重量超过2000磅,长20英尺,宽13英尺,厚度为7英尺,内有100个隔间,是除了人类的摩天大楼外最大的脊椎动物聚集地。这个由织雀科的拟厦鸟纺织搭建而成的鸟巢,今年夏天,在雨季浸满了水,重量大大增加,将支撑它的大  相似文献   

20.
白蕉印象     
白蕉,是一个镇,也是一座岛,还是一片围. 它的基座来自于浩荡西江的滚滚沙尘,它的面庞嵌满纵横密布的大河与小涌,它的容貌被勤劳善良的白蕉人民耕耘了春夏又秋冬.这样一个河汊交错生桥梁,连围环环筑鱼塘,轻舟泛江载歌舞的"岛镇",静卧在珠江磨刀门入海口西侧,穿越了历史的沧海桑田,见证着峥嵘岁月的纷繁繁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