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传统生产力概念的缺憾传统生产力概念把生产力只理解为人类社会向自然界索取的能力,而不同时理解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必须有所偿还,维护和保持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的能力。这种生产力观的片面性是造成当代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使人类社会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以往的生产力概念出发,历史上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也同样是元限的,这必然导致在经济发展中采用了一种粗放式、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浪费。这种掠夺式经营只关心近期和局部的经济利益,无视资源环境和长远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环保战线也不例外,要改革,要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对此,有的人提出: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甚至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等等。笔者在此提出一点不同观点,与同志们讨论。一、人们对污染与治理的认识过程。人类生存在自然界,自然界的万物影响着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资源,将这些资源加工处理后,把有用的部分留下来,无用的部分则被丢弃到环境中。被丢弃的物质中有些是有毒有害的,进入环境之后使某些环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硬性约束的情况下,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增长质量的科学体系与方法。研究显示: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消耗或重污染产业的国家,生产率贡献往往被高估,而注重投资于资源高效利用或致力于污染减排的国家,生产率贡献则被低估。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密切关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     
现代世界上突出的四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而粮食与资源则是由人类取自环境的。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围绕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在现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因而,探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韩威 《环境教育》2013,(5):66-67
一个地区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大小无疑是影响该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精明"的捕食者是斯洛博金在20个世纪60年代研究动物种群关系时发现,它是指进化过程中,捕食者对被食者不过捕的现象。"精明"的捕食者较多的是捕食老年的、病弱的或幼小的个体,较少地捕食处于繁殖年龄的个体。这样,在客观上保证捕食者在自然界中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资源,这也是捕食者种群能够世代延续的一种行为策略。作为人类而言,应该说最有能力成为"精明"的捕食者,以避免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被作为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的提出,是人类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与宇宙中唯一已知可维持生命的星球——地球之间关系继续恶化的反映。环境的破坏有两种原因,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自然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灾害造成环境的破坏称为原生或第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正提高环境科技资源的科普效用,使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为传播,对于提高全民环境科学素质,具有突出意义。环境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意义科普是科技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科普知识是科技知识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科技资源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技资源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实验器材、实验物品,甚至是自然界中真实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化的发展过程。我们祖先靠刀耕火种和渔猎为生,但那时人口少,环境容量允许,因此,环境矛盾还没有凸显出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和环境的矛盾逐步显现。为了资源,人类不断相互掠夺,每次战争的结果,实际上都是资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带来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20世纪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并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由于工业大多分布在资源基地附近或城市地区,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0.
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实现西部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子庄严 《青海环境》2003,13(2):50-54,6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恩格斯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客观环境中 ,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 ,不断地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对自然界的影响力 ,成为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一面。前者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创造新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后者则因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 ,导致自然界的报复。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问题西部地区的地形架构 ,是漫…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称为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要素岩石、土壤、水体,大气、植物的天然化学成分,它反映了这些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但是,当前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冲击整个环境,要找到一个不受污染的地方是很困难的,因而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相对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的地方的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李嘉图等人的经济稳定状态到马歇尔、熊彼特等人的技术市场决定论再到麦多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经济学家们的相关研究的进步之处,更多地表现在研究手段的改进,而研究结论却惊人地相似。当前,技术乐观派和技术消极派的争论相当激烈,国际间环境政策的协调也在有组织地进行。与此同时,各国经济增长的前进步伐却在加速。  相似文献   

13.
辜恩臻 《绿叶》2012,(10):57-62
环境信息是公众信息,是影响到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生存尊严的重要事项,属于公民应得的权利,不应当是独享的资源,而应当被披露和共享。同时,公众也应该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环境的关注中,以此为起点形成良好的互动,使环境的构建从政府构建走向民主构建。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如何寻求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既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也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其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16,(1)
正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发展。正是在资源及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多种战略、政策,积极创建绿色社会。创建绿色化社会理念日本创建绿色化社会有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实现碳的最低排放。构建一个绿色化社会体系,使行政、工业等社会所有组成部门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充分意识到节能、低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实现富裕而简朴的绿  相似文献   

16.
谢天 《环境教育》2002,(2):30-30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把“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领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保部门提高全民环境道德意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道德观念,让人们懂得: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环境是有价值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17.
薛惠锋 《绿叶》2007,(12):24-25
我国所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在改革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寻求解决的途径。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要有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要在近期内扭转环境资源压力持续加大的被动局面,就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综合利用资源,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18.
环保知识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水、气、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源、风景资源、科研资源等;按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按其能被人利用的时间长短,又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自然界中对人无用的物质也可以变成有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也有人说这一天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近几十年来,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  相似文献   

20.
李志青 《绿叶》2014,(11):64-71
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中央力图在为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创造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要从维护资本的收益和安全出发,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在资本上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规模。今天,资源环境被扭曲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个重要临界点,即其边际产出低到了无法再低的地步。只有适时控制资源环境的使用程度,才能逐步提高这个部门的边际产出水平。保护资源环境与其说是一项民生工程,不如说是一项资本工程。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进程中,还远没有到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提高到优先于资本要素的地步。因此,切不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度有过高的估计,只有立足于科学研究和体制机制两方面,为改善生态环境打好基础,才足以在经济再次腾飞之时,彻底冲破深秋的重重雾霾,水到渠成地交上让大众满意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