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工程建设中,常在自然山地上开切人工边坡,一旦滑坡将造成巨大损失.实践表明:声发射(AE)技术能有效捕捉滑坡的前兆,从而进行预报.岩体AE检测技术是岩质工程结构受力破坏的实时动态检测方法,具有测点监控范围大,实时提供信息等优点.AE信号参数与岩质工程结构受力产生破裂损伤或破坏紧密关联.某永久船闸边坡稳定性AE监测的实践表明,根据AE数据的变化及"突变",对边坡岩体、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吴忠广      申瑞君    万福茂    张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5):108-115
为建立高速公路岩质高边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指标选取代表性不足、指标分级阈值缺少定量判据、指标获取困难等问题,采用逐坡普查与重点调查、工程地质类比与复核、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岩质高边坡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边坡断面几何特征、水的影响、边坡岩体结构、支挡加固设施及边坡破坏模式等5个一级指标与坡高、坡度等15个二级指标,并确定了量化分级标准与取值方法。评估结果表明: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为后续评估运营安全风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某山坡露天矿,原设计的最终边坡角约为46°。为了探索最终边坡角的合理性,应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在摩尔-库伦准则下搜索该岩质山坡露天边坡的潜在受拉区,判定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经济合理的最终边坡角是50°38';应用8 m长的锚索加固局部台阶可减小其潜在受拉区中的拉应力;并段将减小边坡的稳定性;爆破开挖时的同段最大装药量与爆距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明显。该方法确定最终边坡角技术可行,它适用于研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克服了用极限平衡法研究边坡稳定性必须事先假定滑动面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以裂隙岩质边坡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将溶蚀裂隙深度作为决策变量,结合裂隙岩质边坡和挡土墙的平衡约束条件、结构面屈服条件,建立溶蚀裂隙挡土墙岩质边坡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采用内点算法进行求解,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蚀裂隙深度的发展,溶蚀裂隙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减小;边坡滑体结构面上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大,而顶部荷载对溶蚀裂隙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边坡工程中开挖角度对动态滑落的影响及评价整体安全稳定性,利用现代非接触测量技术,对辽宁境内庄盖高速(庄河-盖州)某边坡进行坡体结构面信息采集,并导入自主研发的GeoSMA-3D系统,建立该岩质边坡的三维裂隙空间实体模型,在工程不同开挖角度下搜索出边坡关键块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维数值流形法(NMM)程序,模拟不同开挖倾角下边坡断面动态失稳滑落过程,分析评价了工程边坡岩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情况。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路堑岩质高边坡放坡坡角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路堑岩质高边坡如何提高其稳定性与降低其工程造价这一对矛盾日益凸现。如何在边坡稳定性与工程造价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的边坡放坡坡角是高速公路路堑岩高边坡工程中一项热点研究课题。根据京珠高速公路湖北大悟K34段的工作地质条件,分析了路堑岩质边坡最优坡角α代的确定方法,并用以指导治理施工,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治理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边坡表面位移监测的时效性问题,提出一种航摄图像融合三维激光扫描的边坡表面位移监测方法,通过无人机(UAV)航摄图像及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融合算法,提高边坡表面位移测量精度,实现监测点识别及边坡变形过程中表面位移的及时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成配准的高精度点云非接触式测量边坡位移,能够精确计算当前边坡的变形情况,绝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 cm,与现有采用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方式相比耗时缩短约27 min,监测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马海涛博士团队完成的"边坡雷达及其滑坡预警云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SAR型边坡雷达系统,显著提高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建立了边坡雷达数据全流程自动处理和预警方法,创建了边坡雷达应急监测工作模式,构建了边坡雷达滑坡预警云平台。  相似文献   

9.
爆破震动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小湾边坡开挖爆破规模和强度大,爆破震动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现场爆破震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小湾边坡爆破震动传播衰减规律。从控制能量源、优化爆破参数、优化爆破网路、避免爆破震动积累损伤效应等几方面探讨减震降震措施,其方法正确、效果明显,提高了小湾边坡的动力稳定性,确保施工的连续顺利进行,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某露天钼矿,矿体为石英粗面岩,下盘为流纹岩,上盘为粗面凝灰岩。原设计坑底标高为630 m,最终边坡角上盘实际取48°,下盘取50°。二期设计坑底标高为500 m。为了探索露天坑底延伸后的最终边坡角,分别应用ANSYS和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研究矮台阶和高台阶开采的边坡稳定性及局部边坡加固方法。结果表明:应用ANSYS软件在D-P准则下研究最终边坡角及边坡稳定性是不合适的;由FLAC-3D得出经济合理的最终边坡角为48°~50°。为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应用长8 m的锚索加固局部台阶,可减小其潜在的受拉区中的拉应力值;按一根锚索承担的台阶潜在的受拉区的岩体自重施加锚固力是合理的;若高台阶坡面角不变,边坡稳定性略有恶化;降低高台阶坡面角可加大边坡的稳定性。在莫尔-库伦准则下FLAC-3D适合搜索岩质边坡的潜在受拉区,据此确定最终边坡角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简便适用。用该方法研究最终边坡角,克服了极限平衡法必须事先假定滑动面的弱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陡坡偏压条件下不同施工顺序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 程实例,考虑“先浅后深”与“先深后浅”两种施工顺序,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 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施工顺序对地表边坡 、拱圈特征点围岩以及中夹岩柱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施工顺序下的隧道开挖安全系数 。结果表明:先施工深埋侧隧道会加剧围岩整体偏压效应,并会对中夹岩柱处围岩产生 往返的扰动,不利于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且先开挖浅埋侧隧道的安全性高于先开挖深埋 侧隧道。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丘陵公路边坡安全存在多种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等问题,优化改进了标准集对分析理论,并将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应用于公路边坡安全评价中。以河南省修武县5处典型山区丘陵公路边坡为例,构建了由4大类共14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单指标联系度、综合联系度等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4、5号路段边坡安全性较差,建议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2、3号路段边坡大体安全,可留意观察,暂不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熵权-集对分析模型理念清晰、计算简单、准确度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3.
陡倾层状岩石路堑边坡的变形机制及其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陡倾层状岩体在单斜软弱层型垭口的演化过程中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形行为 ,其变形结果与人工开挖所形成二次边界条件的关系 ,决定了路堑边坡的地质模式和稳定程度。笔者运用过程机制分析法 ,明确了石灰岩山区某陡倾层状岩石路堑边坡 ,在开挖中产生的变形破坏是由于斜坡长期的滑移 -弯曲或弯曲 -拉裂等重力变形改造的结果 ,并根据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式进行了稳定性评价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排土场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和动力荷载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大多是被分别研究的。这样做难以真实反映露天矿边坡实际受力状态。基于此,对排土场和爆破荷载共同作用下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岩体参数,分析露天矿边坡在排土场和自重情况下的变形特征,并以此为初始状态,采用Ansys/ls-dyna的隐式-显式分析功能,研究其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岩体的响应特征。其次,验证新疆某露天矿排土场距离设置是否满足开采要求。结果表明:该露天矿边坡未出现明显破坏特征,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该排土场距离设计合理;研究结果与工程类比分析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同时解决"隐患资源高效回收"和"空区隐患安全治理"这对矛盾问题,提出交错扇形深孔崩落法;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交错扇形布孔形式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按照1#矿体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模型材料参数,采用LS-DYNA动力仿真软件优选扇形排间间隔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空一区排间间隔为100 ms时,岩石...  相似文献   

16.
现有道路路堑边坡设计往往是根据经验,对于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没有进行具体分析,造成了边坡设计中的不合理。该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开挖高陡路堑边坡病害治理工程实例,分析了该工程路堑边坡滑坡的特征,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合已有工程治理措施提出了设置环形排水沟,维持原来的坡面防护结构,在第一级和第三级坡顶平台增设抗滑桩的治理方案。为类似路堑边坡治理取得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尾矿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的不合理,有可能导致在坝底或坝外坡出现尾砂渗漏的情况,往往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对尾矿库尾砂渗漏的反滤原理进行了总结,并运用这一原理对某尾矿库的尾砂渗漏问题进行了反滤分析及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