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进程。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加和要素成本不断提升,上海面临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期,其中制造业转移是重要部分。通过构建区位熵指标,分析上海制造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比较安徽、江西和湖北三省区位熵数据,论证各区域在承接产业转移上的比较优势,从而明确上海制造业转移的去向,最终促进上海和三省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云南应抓住此重要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同时紧邻东南亚和南亚,有很强的辐射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下,条件十分优越。从云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发展力等方面,分析了云南应根据自身条件来提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能力,以促进云南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2018—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44个市(区)产业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趋势及客观规律出发,基于经济与电量数据的高相关性,探索性地建立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城市各产业集聚程度、成长性、规模及转移粘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四川区域工业、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集中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吸附能力更强,产业聚集效应显著;重庆区域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更高、发展更成熟、吸附能力更强,行业发展更具优势。(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双核城市极化效应,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各产业转移电力粘性系数均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余城市。(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产业在城市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集聚过度、适度、离散的梯度特征,为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提供了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从规划保障、经济需求、产业链发展条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印染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备选地区分为4个类别,提出每类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空间布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对产业布局提出了新的标准,强调把产业布局在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承载力高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对产业梯度转移的一般规律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质疑。通过东西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的对比,做出西部传统产业向东部逆向转移并承接高新产业的结论,提出了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污染转移的原因、路径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应通过统筹规划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科学布局工业团区和园内产业、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总量控制等措施,系统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转移问题:有效促进区域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年全国及地区42部门投入产出表,将西北5省(区)42个部门合并成各地区8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从量化角度分析西北5省(区)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分析5省经济结构的不同之处与各省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和产业的波及效果,并用交叉关联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研究结果对目前西北各地区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以及在国家层面如何更有效协调区域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今后主导产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对西部地区1997-2006年的相关工业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总量、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等方面加以把握,归纳出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几个显著特点以及成因,提出一些对策思路,主要包括:培育国家政策扶持机制,强化科技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建设具有西部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区位商常被用作分析地区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应用区位商理论对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区位比较优势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区域、自然资源本身和资源的外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概念,选择建立了衡量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6项标准体系,并以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为例,借助与高层次区域的比较研究,确定了该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是:铝土矿为第一优势资源,天然气为第二优势资源,以下资源次序为石油、煤、金矿、水泥灰岩、耐火粘土和水资源等。这为合理开发区域优势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缓解当前资源约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推动绿色增长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四川省内32个工业园区2018年度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对四川省工业园区整体绿色发展水平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当前四川省工业园区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偏低,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尚存较大差距。从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工业园区尽快完善标准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远期绿色发展规划和加强绿色发展信息化的工作,为工业园区未来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12.
依据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产业结构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煤炭产业相对于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探讨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为煤炭产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实证分析了区域财政自主能力作用于碳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财政自主能力影响碳经济绩效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在高分权地区,财政自主能力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碳经济绩效的增长;在低分权地区,财政自主能力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并对碳经济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农产业占比与非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省(区、市)域,财政自主能力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碳经济绩效产生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论能够对地方政府从自身财政自主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优化的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Site selection is a key activity for quarry expansion to support cement production, and is governed by factors such as resource availability, logistics, costs, and socio-economic-environmental factors. Adequate consideration of all the factors facilitates both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site selection process that was undertaken for the expansion of limestone quarry operations to support cement production in Barbados. First, alternate sites with adequate resources to support a 25-year development horizon were identified. Second, technical and socio-economic-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then identified. Third, a database was developed for each site with respect to each factor. Fourth, a hierarchical model i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ramework was then developed. Fifth, the relative ranking of the alternate sites was then derived through pair wise comparison in all the levels and through subsequent synthesizing of the results across the hierarchy through computer software (Expert Choice). The study reveals that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using the AHP can help select a site for the quarry expansion project in Barbados.  相似文献   

15.
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驱动力,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发展河北省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潘顺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4):376-377,375
昆明市地处云贵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旅游景观和科研考察资源丰富,有发展会展旅游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经济基础较差、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较远等制约性因素。通过对昆明市发展会展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将该市会展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为会议目的地和与旅游关系密切的展览展示节会目的地,并针对目前会展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会展旅游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期来看,资源型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资源耗竭问题。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需要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以实现区域内的产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互作用,两者之间的耦合机理在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新产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总体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性.运用三轴图法对比分析1992-2009总体产业和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我国总体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总体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主导因素,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