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国华 《环境科技》2007,20(Z2):140-14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原则,提出了建设城市循环经济的3个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对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虚拟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的基于循环经济的大循环生态工业组织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区在地理位置上的拓展。综合可支撑和应用于虚拟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构建虚拟生态工业园的基地、产业链和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虚拟生态工业园的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文章概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全球的发展,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将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融入到区域规划中,实现区内物质与能量利用的最优化,最后提出实践中的困难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公众的广泛、深入和积极参与.本文首先指出了公众参与在中国循环经济整体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作用;继而探讨了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公众参与方面主要存在着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技能严重不足,参与形式单一、范围较窄,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尚未予以足够重视,环境资源NG0s较薄弱等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国家应积极从政策、制度层面来构筑公众参与的平台,并通过宣教、规制、激励等措施来提高公众参与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力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已有的循环经济实践,提出并分析了企业集团型、社会功能型、城市功能型和生态功能型4种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纺织印染现状、环境危害、格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方式和现代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纺织印染工业园,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园区规划,提出了纺织印染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系。建设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主动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目标管理运行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了生态旅游区管理与循环经济理念结合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全新生态旅游区目标管理运行模式,包括: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总体目标体系,由要素目标以及目标体系的均衡构成;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由生态旅游区管理体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对管理体系方案效用的评估检验及反馈机制的运行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构成。  相似文献   

8.
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夏青  梁钰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88-292
科学的发现与技术进步使一些矿物逐渐变成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矿物的开发利用又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支持。论文面向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途径,针对矿业的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区域3个层次确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研究认为:①循环经济模式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层次应采取各自的发展模式;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主要副产物四氯化硅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效利用四氯化硅、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以多晶硅产业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来解决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难题,并从技术、经济和政策上作可行性分析,得出建立以多晶硅产业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是解决我国多晶硅行业四氯化硅综合利用难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宏春 《环境保护》2014,(17):12-1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环保产业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的有机衔接,成为我国当前的紧迫任务。本文讨论了循环经济的起源、发展历程、重点及环保产业的发展特征,提出了有效利用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间的天然联系,以经济的途径实现污泥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吉林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经济现状,并根据吉林省自身农业特点,并从推进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三方面提出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提出发展循环农业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洛阳生生乳业开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例,进行了产业模式介绍,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旅游循环经济视角下景区垃圾处理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物之一,景区垃圾主要来源于旅游者、旅游服务企业、生物新陈代谢、建设项目、办公等方面。景区垃圾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会影响游客体验、损害旅游形象、危害人身健康、威胁旅游安全、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但若处理得当会变成宝贵的财富。旅游循环经济对景区垃圾处理提出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生态综合处理模式是在综合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等传统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合旅游循环经济要求的景区垃圾处理的新模式,不仅解决景区垃圾的出路问题,而且再造的景观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培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花  明庆忠  吕利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161-163,180
旅游循环经济指导下的旅游产业生态化是实现旅游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基于此,文章尝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中,在循环经济“3R”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策略,包括旅游企业内部的生态化、旅游企业间的生态化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5.
政府制度安排与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而在当前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发挥主导作用.就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经济范畴,它们产生的背景相同、内容有交叉、观点主张相似,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重点、人文关怀、系统衔接点和研究任务上有着各自的侧重和理论渊源。它们要求与之配套的发达的市场制度,能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价格形成机制中,在不损害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不同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的观点,介绍了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势在必行,它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环境保护的一个战略选择.并就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提出了5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湖北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必要保障,而湖北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最大的缺陷是体制建设。文章在分析湖北循环经济发展体制缺陷的具体情况后,对该体制建设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黑龙江省"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的制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成为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就是在确保产品满足人类物质文化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改进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等措施,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使其生产过程和产品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的目的。清洁生产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手段,是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实现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是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还处于发展初期,其立法尤为薄弱,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未得到充分体现;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难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三、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浪费水、能、地、材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四、建筑业资源再生利用制度不健全.文章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并就我国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障碍提出了初步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