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旭阔  席子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484-5492
为研究排污企业应对不同惩罚和补贴组合措施的行为策略,将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构建基于政府与排污企业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政府和排污企业双方利益为核心,对其在不同惩罚和补贴措施下的企业行为策略和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惩罚补贴措施下,政府和企业策略行为无法达到演化稳定点,政府静态政策不会对企业合法排污行为产生推动作用.在动态惩罚补贴措施下,动态惩罚和动态补贴措施对推动企业合法排污行为更为有效,政府可根据排污企业行为制定双边动态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环境责任归属模糊背景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研究构建了排污企业、第三方治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索激励政策体系对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作用机制,探讨了不同情形下系统实现演化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仿真验证了关于博弈系统和主体策略演化稳定性分析的科学性.研究发现:设置合理的奖惩金额与分配系数、提升双方企业的声誉收益以及控制地方政府的监督成本是影响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依据“责任分担原则”设计的奖惩分配激励机制对于促进委托代理双方达成信任合作具有正面作用;排污企业较第三方治理企业表现出更强的收益敏感性.为此,需落实排污企业的污染主体责任地位,并尽可能提高其奖惩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建筑行业单一激励机制不能实现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双方期望收益的最大化,而不同条件下的动态激励机制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概率的最小化。从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双方的利益动机出发,构建了以建筑工人和工程项目管理者为主体的动态激励机制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双方关注的利益焦点、策略选择条件和行为演变过程,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了以经济激励为主的正向激励机制与以经济惩罚为主的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仿真分析了该博弈模型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当采用正向激励机制与负向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混合动态策略时,仿真曲线呈现围绕中心振荡的波动性,说明不存在进化稳定策略;提高安全奖励的额度、加大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采用与不安全行为收益相关的动态惩罚策略均可降低建筑工人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概率;通过改变建筑工人的收益结构,可引导其选择安全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4.
考虑政府政策激励监督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的影响,构建政府监管-企业处理-居民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分析4种不同情境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政府激励监督对各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获得的收益大于参与分类的成本两倍及以上时,才会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否则不会主动参与分类,同时居民对政府正向激励补贴的变化比企业更为敏感.政府实施较高的负向激励力度时可有效约束企业行为,但过高的监管成本会造成垃圾回收治理的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监督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与排污企业的博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声誉理论,论文建立了政府与排污企业问的静态与动态激励监控模型,结论认为在动态激励监督下政府的总效用实现了帕累托改善,研究表明考虑以往业绩的两阶段最优契约对排污企业具有明显的声誉激励效应,同时表明监控机制和激励契约具有互补性,最后对机制设计中的控制参数的灵敏度以及模型的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可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激励监督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企业环境污染与政府控制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府监控的角度,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企业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根据模型的不同假设前提,构造了单阶段和多阶段的博弈模型,得出博弈双方的均衡战略,以及某些关键因素(如政府对企业的惩罚系数及监督成本,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收益等)对博弈双方的影响,提出了减少企业污染行为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府与排污企业间激励和监督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监督和有效的管理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与排污企业的博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论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建立了政府与排污企业间的纯激励模型和激励监督混合模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博弈关系。结论认为政府通过一定的激励和监督手段可以规范排污企业的行为,并得出了政府采用最优策略的存在性条件,最后对机制设计中的控制参数的灵敏度以及模型的鲁棒性进行了探讨,对政府制定合理的激励监督措施可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魏琦  丁亚楠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3):1456-1465
考虑到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碳策略往往受到政府补贴政策的影响,构建了消费者、消费领域相关企业和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多种因素对各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低碳生产的概率与政府补贴力度、消费者低碳偏好、放弃低碳生产的机会成本和市场损失正相关,与生产方式转变成本负相关;消费者低碳消费的概率与政府补贴力度、低碳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环境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监管执行力以及监管技能掌握程度等要素对排污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演化的影响,借助演化博弈理论方法,建立了环境监管机构和排污企业群体之间的支付矩阵,研究了不同情形下二者行为交互系统均衡点的存在和稳定性,并用数值仿真展示了决策参数的不同取值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些影响二者行为的要素作用的大小会影响均衡点的个数及其稳定性,均衡点会在源点、汇点和鞍点之间变化;分析表明排污企业违法排污的额外收益过高,环境监管机构不坚持严格监管等因素都会使系统向不良状态演化,最终会"锁定"在这一不良状态;并讨论了系统向良好状态演化和跳出不良"锁定"的条件,同时为宏观调控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的经济负外部性对污染者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对污染者加以管制.作为管制者的政府,需要了解排污者的污染严重程度,并据此限制和惩罚排污者的负外部性,作为被管制对象的排污者,有的要隐瞒真相,逃避惩罚.本文在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和一般消除对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和被管制者之间的博弈对策和行为,说明了惩罚的轻重程度导致的结果决然不同.博弈的最优策略表明,只有一定数额的排污罚金才可以起到惩治的作用,高额罚金不仅可以激励排污者真实披露污染信息,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降低政府的检测概率,减少政府在管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以高额度的罚金管制污染者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效、经济治理雾霾(重污染天气)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目标.为验证中央政府制定的系统性激励政策能否有效规避传统环境规制失灵,选取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作为博弈模型参与方,将激励机制引入约束条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从最佳规制效果和规制强度两个维度构建了双方最佳规制策略.研究发现,各地政府在治理雾霾中,引入中央政府规制约束,分配治理成本和提供资金支持,是避免规制失灵的关键.此外,中央与地方应采取差异的规制策略:在中央政府层面,中央政府治理雾霾专项资金分配最优策略应是使资金量(F)与地方政府申报量(p)呈正相关,并且呈边际递减关系;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的超排行为不应采取严罚的手段,随着企业超排量的加大,更好的规制手段不是加大惩罚力度,而是从更加合理的环境税费(t)以及降低企业边际减排成本[TCp3'(p3)]上着手.   相似文献   

12.
BOT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用以解决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为了探究BOT模式和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的运行效率和结果,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法,分析了BOT模式下北方某市污水处理项目与政府投资模式下南方某市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情况,提出了在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制下,政府投资模式在当地财政实力较强情况下应优先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建设融资中的建议。通过分析,得出了BOT模式应用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存在一定问题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志  牛桂敏  兰梓睿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446-5456
基于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多关注于上下游矛盾而忽视左右岸的"公地悲剧",本研究构建左、右岸地区和流域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索奖惩、补偿及复合机制下的主体决策和演化格局差异,结合仿真实验给出推动左右岸协同治理政策路径.结果显示,实现左右岸地区达标排放的关键在于显化达标排放收益与超标排放损失.流域政府倾向于选择奖惩或补偿的单一机制,奖惩机制在不同政策组合中显示出必要性,补偿机制具有加快达标决策、减缓超标决策的收敛速度的积极意义.政策路径是首先采取"阶梯惩罚政策"并增加严重超标惩罚额;继而依次增加奖励和惩罚额促成"奖惩机制",或依次增加奖励额和左右岸之间的补偿额促成"补偿机制",同时给出了上述额度的量化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张林  李存林  李丹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794-2800
为了防止政府与污水处理企业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在引入惩罚机制背景下,构建了不确定期望收益模型,以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基于不确定理论,将模型转化为非线性约束规划,进一步证明了模型可行解的存在性.结合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用控制变量方法,通过对不确定指数、惩罚率、无风险处理量的分析,得出企业签约量与收益、风险成正比,惩罚率与企业签约量、收益成反比,企业无风险处理量与企业签约量、收益成正比.可见,引入惩罚机制能够有效防止企业投机行为,并对降低企业“道德风险”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构造出反映企业排污行为和若干环境管理手段的统计特征量的基础上,提出以统计特征量之间的回归分析来定量化研究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排污行为调控力度的方法.对1993 ~1997年度镇江市26家COD 重点排放企业的研究表明:排污收费、环保补贴、执法检查、行政干预4 种环境管理手段都对企业的 COD 排放行为起到了明显的调控作用,调控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保补贴、排污收费、执法检查和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6.
企业用水、排水量巨大,排水污染成分复杂.在高质量发展新形势要求下现行的水价标准和水环境持续改善目标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该研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一手数据,运用水平衡模型计算了目标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真实用水和排水量,并就两档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情境下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着私自取水和偷排废水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净水剂、絮凝剂、助凝剂、缓蚀剂对污水处理系统腐蚀行为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工艺流程分析、腐蚀形貌观察、腐蚀产物成分分析、腐蚀失重测试等手段,分析污水处理系统腐蚀原因,考察油田化学添加剂对SSF污水处理系统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输送介质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高浓度氯离子、氧是导致SSF净化装置内腐蚀的主要原因。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50、0.3、60 mg/L的净水剂、絮凝剂、助凝剂后,动态腐蚀速率可从1.8544 mm/a降到0.6674、0.8627、0.3530 mm/a,静态腐蚀速率可从1.2515 mm/a降到0.9565、0.9474、0.6256 mm/a。添加160 mg/L缓蚀剂,动态腐蚀速率从1.8544 mm/a降低到0.0822 mm/a,静态腐蚀速率从1.2515 mm/a降低到0.0238 mm/a。同时添加净水剂、絮凝剂、助凝剂三种药剂,动态腐蚀速率为0.7672 mm/a,静态腐蚀速率为0.8742 mm/a;同时添加净水剂、絮凝剂、助凝剂、缓蚀剂四种药剂,动态腐蚀速率为0.3069 mm/a,静态腐蚀速率为0.0263 mm/a。结论添加缓蚀剂能有效控制SSF污水处理系统内腐蚀。污水处理用净水剂、絮凝剂、助凝剂对腐蚀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动态条件下,净水剂、絮凝剂、助凝剂降低了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在静态条件下,三种添加剂对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