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模式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涉及到监管决策、监管实施以及分级监管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等多个环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监管决策、现场监管实施与制度建设等内容的基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价分级的监管模式。其中,监管决策应当考虑确定区域、作业场所的监管优先顺序、监管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企业具体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出要求;现场监管应在分析与掌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估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监管有关制度建设应当确定分级监管原则并包含上述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危害程度0级的汽油发放作业职业危害初步调查,其结果显示出,从事该作业3年以上作业人员,出现身体改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欣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25-128
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严重,有害作业点检测率和检测合格率都很低,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分级是重点治理和监察前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了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我国进行作业场所进行综合分级,根据分级结果进行分级监察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有助于企业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也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忠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124-127
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管理部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以及企业自我分级管理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廖海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138-141
建立科学、实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统计指标对准确收集职业危害数据,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5类65项待筛选统计指标进行筛选,选择次数较多的统计指标,并开展应用试点研究,最终确定入选指标。入选指标符合科学、必要和可行的原则,可用于评价各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7.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标准是避免信息孤岛现象,促进数据共享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数据元的主要分类方法,并采用面分类方法和线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分类,通过面分类方法设计了合理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元对象类,通过线分类方法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元划分到不同的对象类下,并阐述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标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企业职业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7年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296例,较2006年增加了24.11%。由于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因此,实施企业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成为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一个紧迫需求。本文从提高企业监管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开发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系统即可为政府实施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可应用在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政府和企业职业危害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高速发展,而我国职业危害形势日益严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繁多,职业危害监管人员不足、基层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需要记录的数据量大,信息反馈慢,保管和存储困难,利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移动终端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职业危害监管终端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对信息终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采用服务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体系结构,并对数据库体系结构,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移动终端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对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总结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筛选高危作业监测预警指标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进而提出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的核心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基本结构和运行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首次提出职业危害控制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在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中建立信息咨询系统、信息监测系统、风险评估与诊断系统、预防控制与应急救援决策系统等子系统和高危作业监测预警系统基本结构与运行模式。该系统可以科学判断出当前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经济贸易的影响及相应需采取的政策调整,在控制、检测、评价、诊断、防护等领域应重点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当前机构、人员、设施、财力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要求,分析政府、企业、劳动者应采取的主要行为干预。本文逻辑清晰、系统性强、内容全面,可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前沿考虑。 相似文献
1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建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6):123-125
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职业危害监管监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缓解我国严峻的职业危害形势。本文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职业危害监控信息系统和职业危害移动执法终端系统两个关键子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和阐述。明确了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关键子系统的功能需求,讨论并分析了目前职业危害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任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5):165-168
通风是有效控制尘毒危害的重要方法,全面通风是通风的一种类型,且有些作业场所必须采用全面通风防护设施,而全面通风量是全面通风的重要参数和评价指标。阐述了全面通风量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讨论了单一物质和多种物质并存时全面通风量的计算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室内环境有害物质浓度限值Ys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基于通风换气次数全面通风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中全面通风量评价指标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廖海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40-44
通过对国内外数据元标准化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探索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元标准化为前提,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及发布为目的,指出传统基于数据集共享模式存在的统一性共享性差的问题,研究建立基于数据元和数据集相结合的标准化技术路线,并结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用人单位相关数据元采集、提取及标准化过程进行应用和示范,实现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系统间相关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6.
张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Z1):129-133
建材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建材行业的逐步做大做强,建材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尤其是职业病危害及防治也不容小觑。本文围绕建材行业生产特点,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与防治所面临形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