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混凝、过滤、炭吸附等方法处理油田采出水,通过对废水的处理满足了回注水及锅炉水质要求,同时避免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长庆油田学一联合站油田采出水经三级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指标,但不久水质变浑浊,并伴有大量的红棕色沉淀物生成。取样分析,红棕色沉淀物为氢氧化铁,水中pH值为6.0~6.5,铁含量在50~100mg/L。文章针对含铁量过高为主的高矿化度油田采出水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力旋流器是近10年来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新型设备,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分离性能好、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和陆地油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Vortoil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影响分离性能的诸因素、应用和优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微波应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辅助絮凝、杀菌、降低腐蚀的作用。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油田采出水,可使PAC(聚合氯化铝)加量减少20%、PAM(聚丙烯酰胺)减少30%,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4,微波处理60s可将采出水中的TGB(腐生菌)、FEB(铁细菌)、SRB(硫酸盐还原菌)杀死99%以上,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波处理后水质腐蚀率可下降20%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采出水膜法处理技术中的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以及集成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成本,总结各技术的特点。超滤、微滤主要处理的是水中的油类以及悬浮物和细菌,纳滤对二价离子的脱除率较高,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在实际采出水处理中,可综合运用膜技术和生物法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油田采出水中含有多种组分,有油类(分散油和溶解油)、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和化学处理剂等。当采出水外排时,这些组分对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现以海洋为对象,介绍采出水的化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作用,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采出水不致对海洋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讨论内容对陆上环境影响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油田含盐采出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滤膜材料的优选研究,选定了一种较为适合高温含盐采出水水质特点的超滤膜。在确定了其最佳操作参数的基础上,对其操作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温度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经实验证明,研究确定的超滤膜在高含盐水中同样具有较强的耐油抗污染性能,在连续运行15h后,经清洗剂和清水复合冲洗,通量可恢复至最初通量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技术已在各油田广泛应用,如何针对地层条件、区块采出水特性筛选适宜的采出水降解菌株需要进一步探讨。文章从长庆油田姬嫄油田某联合站采出水中分离纯化出5种微生物菌株,分别研究温度、酸碱性、盐度等条件对筛选菌株的影响,从而探讨菌株对该区块油藏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种菌株能够适应该区块油藏条件,其中A菌株生长繁殖趋势最好;进一步开展5种筛选菌株降解原油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A菌株对石油类的降解率达到55.6%,可作为油田采出水降解菌菌株。  相似文献   

9.
采出水经处理后通常需作为地层回注水使用,由于油气生产的特殊性,常用的H2S脱除方法在使用中受到限制,探索适合于油气田生产的水处理方法十分必要。文章探讨了通常可用于油田采出水中H2S脱除的各种方法,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NaClO为主要脱硫剂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对模拟采出水的室内实验,证明次氯酸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采出水中的H2S,使H2S残留量低于1 mg/L。实验表明:经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要求,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油田采出水微生物处理菌株的应用局限,通过He-Ne激光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出能够在油田采出水中快速生长,并有效降解油田采出水主要危害成分的5种优势菌株。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这5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经检验,所筛选的菌株均能降解石油烃类以及聚丙烯酰胺类物质,并对高碱、高温环境有一定耐受性,可将其直接应用于油田采出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油田采出水中含有的聚合物容易导致颗粒滤料类过滤器中的滤料颗粒黏度升高、附着力增强,甚至形成板结块和滤饼层,难以通过单一的反冲洗方式进行再生.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使用气水反冲洗再生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目前油田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颗粒滤料污染后再生困难的技术难题,提高过滤后的水质,使滤后水质稳定达标,适应油田开发后期水质发生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已知孔径的微孔过滤器,对油田采出水的过滤进水进行了筛分,分析了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并同步测定了颗粒体积浓度和几何特征值。除了D[v,0.5]具有指标性意义外,粒度分析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过滤等工艺的分离精度。悬浮物几何特征值、体积浓度和质量含量降低率不是同步的,其中质量浓度降低幅度最小。当粒径小于4μm的悬浮物质含量超过3mg/L时,难以被目前普遍采用的过滤工艺去除。应选择与膜过滤类似的更精密的工艺技术,才能最终达到采出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苛性法软化油田采出水用作锅炉给水的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蒸汽开采重油(稠油)生产中,常因采出水不需回注而带来环境保护上的问题。较适宜的处置方法是将采出水处理后作为发生蒸汽的锅炉给水。而软化具高矿化度的采出水使其符合硬度指标要求极为严格的锅炉用水,是处理工艺中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美国当前在这方面的一般处置方法作了综合性介绍,着重介绍了Belridge油田水软化处理厂采用苛性法和弱离子交换法这一新工艺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羊三木油田外排采出水处理系统采用高效节能过滤器+微絮凝处理系统+FSBR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高效节能过滤器处理工艺,处理效果无法达到最新指标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和国内外处理技术调研,优选"高效节能过滤+微絮凝处理+降温+UASB厌氧处理+一级接触氧化+水解池+二级接触氧化+活性炭过滤吸附"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室内试验和现场中试结果,对已建FSBR池维修改造成一级、二级接触氧化池、水解池,并新建冷却塔、UASB反应器、活性炭吸附塔,实现过滤、沉降、厌氧反应、水解、接触氧化、吸附的外排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外排水满足COD≤50 mg/L,石油类≤1 mg/L,氨氮≤5 mg/L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回用锅炉的热采稠油采出水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热采稠油油田所面临的采出水处理难的问题,对国内外热采稠油采出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着重介绍了热采采出水作注汽锅炉给水的各种软化工艺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采出水粘度大、油珠粒径小,其处理难度大于油田常规水驱采出水。通过对聚合物驱采出水的特性分析,并在现场分别进行了以横向流除油器(串联DTH聚结器)和水力旋流器为主体的工艺试验。其工艺参数分别为:横向流除油器和DTH聚结除油器的处理量均为85 m3/h,有效停留时间为2.4 h。过滤器为石英砂、磁铁矿双层滤料,处理量为20 m3/h,过滤周期24 h,反冲洗时间为15 min,一次和二次过滤的滤速分别为12 m3/h和8 m3/h。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代替现有的沉降过滤工艺处理聚合物驱采出水。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一些常规的及新兴煤层气采出水处理方法,并在鄂东区块某公司开展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DB 61/224—2011《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CODCr去除率为50%~60%,NH3-N可降低到检出限0.04mg/L以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7h(流量23L/h),处理成本可降到3元/m3以下。建议场站建设应早期规划集水设施敷设,以保证后续采出水集中处理,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外公司新开发的多种新型采出水处理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这些新型的水处理设备投入生产后,使采出水水质得到提高并达到水质标准,其中有的设备已在国内油田引进,用于采出水处理,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长庆油田气浮处理工艺应用现状,分析了加压溶气气浮、布气气浮的转子碎气气浮和微孔布气气浮工艺特点:加压溶气气浮除油工艺处理效果较好;叶轮气浮布气提高了携带水中油的效率;微孔补气气浮要控制好喷嘴结构和气流速度;考虑探索一种新型气浮工艺,降低污油污泥含水率。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环保局未来将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质排放标准。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对环境指标的要求,美国最新开发了三种处理采出水的新技术,即膜分离技术、水力旋流器及粗粒化处理技术。文内介绍了交叉流膜介质过滤器、几种新型水力旋流器及粗粒化器,并对这三种新技术的特点、开发动向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