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高吸油树脂 ,吸油作用机理 ,及其用高吸油树脂处理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含预交联剂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在合成高吸油树脂时 ,用预交联剂取代现有的化学交联剂的设想 ,树脂成形后再利用热交联的方法使其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研究和讨论了预交联剂的种类、含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丙烯酸羟乙酯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树脂的吸油和保油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高吸油性树脂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因大量的海洋泄漏油所造成的海洋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环境,人们一直在进行着吸油性物质的研究,尤其是海湾战争后,这一研究领域的步子明显加快,日本在这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前列,早在70个代初已着手这项研究,最近几年,日本触媒化学工业公司利用高吸水性技术及分子设计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吸收油的树脂,这种树脂是由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合而成的,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控制分子的排列,使其具有吸收各种不同油性物质而把水排除的性能.被吸收的油性物质被紧紧地包在分子结构之间不释放出来.与过去普通的吸油物质不同,高吸油性树脂是树脂内部吸油而自身溶胀型的吸油材料,它具有与高吸水性树脂基本相同的结构,生成与油有亲和力的低交联聚合体外壳.  相似文献   

4.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水为分散相,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高吸油性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超声波辐射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高吸油树脂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吸油树脂的新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高吸油树脂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介绍了其吸油机理。讨论了高吸油树脂在含油废水治理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指出高吸油树脂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环保材料。提出了高吸油树脂应在原料的选择、性能的改进、结构分析、再生利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新聚合工艺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制的881-吸油剂,于1991年7月12日,在该所通过了鉴定。 881-吸油剂,以膨胀珍珠岩为基质,经改性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亲油的聚硅氧炕膜。因而,881-吸油剂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每克可吸附5克油),同时又保留了基体的物理特性。 881-吸油剂,是一种质轻的吸油新材料,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吸油的速度也快,可单独用于含油废水的常规处理,也可与其它方法配合,用于处理复杂的含  相似文献   

7.
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对海上溢油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石油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海洋的石油污染已充分引起公众的重视。在对海上溢油的危害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简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材料研制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DX新型高效天然吸油性能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反复使用;而且DX型高效天然吸油材的后处理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吸油材料     
大家都知道,在溢油处理工作中,一般的方法是首先用机械装置(收油器等)将大部分溢油回收起来,然后使用吸油材料回收残留的少量溢油,最后喷撒消油剂将无法回收的油乳化分散在海水中。吸油材料是处理溢油的重要器材之一,因此研究吸油材料对消除溢油和防止海洋油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D、C型和Z、Z型天然纤维吸油材料及p u型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的制法和性能。 D、C型吸油材料所使用的原料是稻草,Z、Z型吸油材料是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作原料,用硅油使它们疏水后,再把它们加工成细纤维。最后制成垫状吸油材料。 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发泡过程中填加亲油疏水剂,便可得到p u型吸油材料。 应用这些吸油材料处理溢油事故,回收水面液态油类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泥炭净化含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炭比重小、质量轻,富含有机质,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吸油材料。本文通过大量试验论述了泥炭净化含油污水的实验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泥炭经热加工处理后,由原来的亲水性变成疏水性,在含油污水中实现吸油而不吸水;采用不同的净化方式效果不同,静态方式泥炭可吸附其自身重量的5-10倍的油,动态吸油高达10倍以上;藓类泥炭、草木泥炭及木本泥炭对油的吸附效果也不同,分别可吸附油6—9.5L/Kg、4—8L-/Kg和1—2.5L/Lg。  相似文献   

11.
PHBV表面疏水改性用作吸油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表面改性剂对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改性剂改性后PHBV的吸油率以及温度对其吸油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剂对PHBV的改性效果有所差异,从疏水和吸油的共同效果来看,最佳疏水改性剂为添加量5%时的硅油,温度对未改性PHBV和改性PHBV的吸油率及吸油速度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型PHBV吸油材料与传统聚丙烯吸油材料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完全生物降解PHVB(β-羟基丁酸和β-羟基戊酸的共聚体)为基材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几种材料的吸油性能与常用聚丙烯吸油毡做了对比实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吸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后的PHBV的吸油速率、吸油率等指标均已接近聚丙烯吸油毡,而保油性优于聚丙烯吸油毡。  相似文献   

13.
将水生植物材料(凤眼莲叶和茎、大薸叶)作为新型吸油材料,与传统植物材料(水稻秸秆、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的吸油性能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各材料的表面结构特征、表面基团特征、吸油能力和表面疏水性,来对比各材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材料具有较大吸油容量,且其叶子部分疏水性很强,适合作为水上浮油原位处理的吸附剂;水稻秸秆疏水性稍弱,但也是一种良好的水上浮油吸附剂;凤眼莲茎吸水性较强,与夏威夷坚果壳、甘蔗渣一样具有浮力较小、疏水性较弱的特点,但对正己烷的吸附速率非常快,可考虑作为填充滤料处理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14.
吸油插板式隔油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琪朗 《环境工程》2001,19(4):23-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的隔油池 ,它用具有吸油和隔油双重作用的“板” ,来取代普通隔油池中的隔油墙(板 ) ,使原来不易上浮到水面的细小油珠也能被除去 ,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吸油板式隔油池处理工厂一般含油废水比普通隔油池占用土地面积小、制作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的油份浓工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油≤ 10mg L)  相似文献   

15.
日本最近开发了处理成本低、回收优质油新的废塑料油化装置。该方法是采用水平移动床式裂化装置,这种废塑料油化装置主要用于企业废弃物中的废聚苯已烯、聚乙烯和聚丙烯三大树脂的处理。本装置具有减容、不用前处理和几乎不产生油污染的优点。从废塑料中回收优质油@张济宇  相似文献   

16.
开昭56—81110 罔之上域寻 采用氟系溶剂进行油水分离的方法 用氟系溶剂作为含乳化油的含油废水的处理剂(破乳剂),在防止油污染的同时回收利用油分。 开声56—161805 日本工业株式会社 油水分离方法及油水分离装置 前处理槽是个开口容器,设有浮子的浮子阀浮游在被处理水的中间,由浮阀将浮游在被处理水面的浮油和水一起抽吸到分离槽中,在分离槽的前半部分有吸油器,该吸油器下部沉没在油水混合物的下半部,吸油器可自由旋转。  相似文献   

17.
国外环保信息?????国外环保信息?????天然材料加工的生物吸油块????日本北海道森林组合联合会开发成功利用木质素制造吸油材料“生物吸油块”。现已在北海道道立林产试验场批量生产。????生物吸油块是利用北海道森林的间伐木材,将间伐木材在高温高压下蒸煮,使纤维成木毛状后进行碳化,再加工成土毯状生物块或过滤器状生物块。可用于浮在水面上吸附油和机械加工废油的吸附去除。吸附能力比聚丙烯的吸油材料高?.?~?倍以上。????洪尉摘自《资源环境对策》?,??(?)无变压器的转换器国外环保信息????日本京开发成功无变压器的转换器,是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凹凸棒和膨润土混合黏土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COD去除率可达52.8%,然后以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沉淀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中和度、沉淀物量、交联剂量、引发剂量等因素对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中和度50%、处理沉淀物8 g、交联剂0.015 g、引发剂0.15 g时,吸蒸馏水倍率可达793 g/g,吸自来水倍率可达227 g/g。  相似文献   

19.
可生物降解吸油材料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可生物降解吸油材料的发展情况,探讨了其相关的降解机理及目前可生物解吸油材料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可生物降解吸油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种吸油泡沫材料的吸油性及吸油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油泡沫作为一种新型吸油材料,其吸油性能在应用于溢油应急处置领域有待系统开发研究。文章通过对该吸油泡沫材料在动静态条件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油类的吸附性能测试,以及对不同形状泡沫吸附油类性能的测试,主要分析了该吸油泡沫吸油性能的宏观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材料自身的扫描电镜结构、官能团组成等,对该吸油泡沫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吸油性试验方法提供参考,也为该吸油泡沫材料下一步在溢油应急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