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新型扁式方框滤筒的清灰性能,在自建的脉冲喷吹实验台上,测得不同电磁阀、开孔型号、喷吹距离、喷吹压力下的侧壁压力峰值大小及其分布规律。通过进一步工业附粉,监测除尘器的阻力和清灰后的粉尘残余量,验证找到扁式方框滤筒的最佳喷吹清灰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扁式方框滤筒的最佳开孔型号是7个7 mm孔,喷吹距离为20 mm;对于玉米秸秆粉尘,当过滤风速低于0.6 m·min-1时,在1寸阀、0.2 MPa喷吹压力下可满足对其基本淸灰需求,且风速越小,清灰后的粉尘残余量越少,阻力也越小,低于150 Pa。另外,脉冲清灰过后,未被清除下来的粉尘多集中于扁滤筒的上部且是未正对喷吹孔的位置,如何进一步改善有待之后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烧结管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在自建的洁净脉冲喷吹实验平台上,测得不同脉冲喷吹条件下,塑烧滤筒的侧壁压力峰值。通过进一步的工业附粉实验,监测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和清灰后的粉尘残余量,验证得出塑烧滤筒除尘器清灰参数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塑烧滤筒的最优清灰参数为:喷吹压力0.3 MPa,喷吹孔径10 mm,喷吹高度160 mm,对应塑烧滤筒上、中、下3个测点的侧壁压力峰值分别为5 032、5 230、5 877 Pa;在最优清灰参数下对于磷酸铁锂粉体,粉尘浓度为50 g·m−3时,当过滤风速从0.6 m·min−1增大至1.4 m·min−1,系统稳定运行阻力随之增大,清灰效率随之减小;粉尘浓度从25 g·m−3增大至100 g·m−3,清灰效率随之减小;随着粉尘粒度D50的增大,清灰效率随之提高。实验结果对塑烧滤筒除尘器的工业使用推广具有工程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褶皱比高、过滤面积大的大风量滤筒除尘器存在不完全清灰的随机性更大,因为脉冲清灰过程中脉冲气流在滤筒内的流场分布不均引起滤筒侧壁压力的不均匀分布。主要通过检验大风量滤筒(325×1 000 mm)侧壁压力峰值变化过程和探寻引起侧壁压力峰值分布的气流动态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冷态实验时,有诱导喷嘴时,滤筒侧壁压力峰值呈现从上到下减小的趋势,滤筒侧壁压力变化过程与滤筒上粉尘剥落的过程相一致;动态实验时,随着过滤风速增大,滤筒侧壁压力峰值出现增大的现象,因为脉冲气流受到系统过滤气流的影响,脉冲气流在轴向的速度降低的要缓慢一些,动压转化为静压的速度要缓慢一些,出现滤筒650 mm位置侧壁压力峰值明显增大,而在滤筒850 mm位置侧壁压力峰值并未增大,将动态实验用于实际现场,结果表明,长时间运行滤筒底部出现清灰效果差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脉冲喷吹清灰进行滤筒的再生是实现除尘器稳定、高效、长期运行的必要环节,对滤筒脉喷清灰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脉喷过程的数值模拟普遍基于干净的滤筒,负载尘饼对喷吹过程的影响尚考虑不足.以滤筒除尘器装置为研究对象,考察滤筒负载尘饼对脉冲喷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脉冲喷吹的CFD数值模型用其对清灰流场进行模拟,并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5.
滤筒除尘器脉冲清灰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常用规格φ325 mm×660 mm滤筒采用普通喷吹孔和诱导喷嘴进行脉冲清灰实验研究,测试滤筒侧壁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度,并使用高速动态分析仪拍摄清灰时粉尘从滤筒壁面脱落的动态过程。实验证明了滤筒脉冲清灰时,粉尘的脱落是从滤筒上部到下部依次进行,滤筒侧壁第一个压力峰值、最大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度对清灰效果均有影响,且脉冲气流形成的第一个侧壁压力峰值对滤筒的第一次冲击对清灰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回流气流形成的侧壁压力峰值作用较弱。而压力上升速度不能完全作为评价清灰效果好坏的指标。实验证明,采用诱导喷嘴可以改善滤筒内部流场,提高清灰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搭建脉冲喷吹实验台,实验研究喷嘴以及喷嘴下安装上部开孔锥形散射器的两种脉冲喷吹方式下沿滤筒长度方向上的侧壁压力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只有喷嘴时,沿滤筒轴向方向至上向下的侧壁压力逐渐增大,下部压力大于上、中部;而在安装上部开孔锥形散射器的情况下,滤筒侧壁压力分布为中部压力略小于上部与下部,但上、中、下部压力相对均匀。在满足清灰要求条件下,安装上部开孔锥形散射器明显提高滤筒脉冲清灰均匀性,减小脉冲气流对底部的冲击,改善滤筒下部滤料破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滤筒除尘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扩散喷嘴和金锥滤筒组合条件下的脉冲喷吹清灰性能,通过构建CFD数值模型对喷吹性能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金锥滤筒比普通滤筒内蓄积的压力更大,在喷吹距离250 mm时普通喷嘴条件下金锥滤筒内的喷吹强度是普通滤筒的1.42倍,而扩散喷嘴条件下则为1.66倍;与普通喷嘴相比,扩散喷嘴主要通过提高滤筒上部区域的的压力实现喷吹均匀性的改善;扩散喷嘴和金锥滤筒的组合对于提高滤筒上部喷吹压力具有协同作用,特别当金锥伸入扩散喷嘴20~40 mm时,脉喷强度相比普通喷嘴与普通滤筒组合时最大提升了2.3倍。本实验结果可为脉喷清灰滤筒除尘器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除尘滤筒脉冲反吹清灰均匀性差、强度不足的缺点,构建了脉冲喷吹滤筒除尘器CFD数值模型,考察了文丘里喷嘴和金锥滤筒组合条件下的清灰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文丘里喷嘴还是金锥滤筒的使用或二者组合使用,滤筒内喷吹压力均为底部大而上部小;文丘里喷嘴和金锥滤筒可单独或组合式优化喷吹性能;在喷吹高度为150~550 mm时,喷吹强度和均匀性整体上随喷吹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当喷吹高度为350 mm时,文丘里喷嘴和金锥滤筒组合使用的优化效果最佳,喷吹强度和均匀性分别提高了1.72和1.96倍。本研究结果可为脉喷清灰滤筒除尘器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自建的脉冲喷吹实验台上,利用Y—YD-7044型压电式传感器和MYD-8801加速度传感器,测试0120×2000mm覆PTFE膜无纺布滤袋在不同喷吹压力下,加文丘里与不加文丘里时的最大侧壁压力峰值和最大反向加速度,并对比计算了获得同样清灰强度时的脉冲阀一次喷吹耗气量。结果显示,添加文丘里能显著增大滤袋中下部最大侧壁压力峰值和整条滤袋上的最大反向加速度,即提高脉冲喷吹清灰强度;对应同样的喷吹压力,加文丘里时的平均最大侧壁压力峰值和平均最大反向加速度比不加文丘里时分别平均提高大约70%和50%;加文丘里获得同样清灰强度时的脉冲阀一次喷吹耗气量比不加文丘里时节省40%左右。证实对于脉冲喷吹清灰系统,添加文丘里能有效改善清灰效果以及减小能量?肖耗。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主流的袋式除尘器定时、定压差脉冲喷吹清灰控制技术所表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压缩空气消耗高以及无法自动调节清灰周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规则可调的脉冲喷吹清灰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研发了一种脉冲喷吹清灰控制结构模型及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将模糊控制规则按阻力偏差的大小分为4个等级并分别引入调整因子,以阻力偏差的时间误差绝对值积分(ITAE)作为目标函数,通过遗传寻优得到最优调整因子,进而得到能够根据不同工况条件自适应调节清灰周期的模糊控制规则。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前的模糊控制器,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超调量小、响应速度提升39.5%;与定时、定压差控制相比,自适应模糊控制能够维持过滤阻力的稳定性,分别节省耗气量34.0%、5.4%。在脉冲喷吹清灰控制系统中,该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使控制效果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规格为325 mm×660 mm滤筒在采用高效诱导喷嘴(超音速引流喷嘴和气流散射器)喷吹时的内部流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喷吹气流在滤筒内的压力分布云图和喷嘴处的速度分布图,得出模拟结果与脉冲喷吹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和实验的准确性。进而从微观上分析得出采用诱导喷嘴可使气流更加稳定的进入滤筒内部,以此确保滤筒长度方向上内壁清灰压力的均匀性,对滤筒清灰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解决滤筒的清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大型电袋复合除尘器脉冲滤袋清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奎照 《环境工程学报》2014,8(12):5419-5423
建立了大型脉冲喷吹实验系统,进行8 m滤袋长度、76 mm以上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脉冲阀、未使用的干净滤袋和使用过带粉尘滤袋的喷吹性能实验研究,测试喷吹管上的压力峰值、滤袋上的加速度和压力峰值。实验结果表明,喷吹管上高速回流气流产生二次压力峰值。测试结果也证明,带粉尘的滤袋由于其透气性的降低与干净滤袋相比,其最小压力峰值较大,且随着滤料透气性的降低整条滤袋的压力峰值变化值变小,同时滤袋的透气性与工程使用时间成反比,但不同的烟气工况由于粉尘特性造成滤袋的透气性不同。实验也表明,为保证单个脉冲阀能有效地喷吹滤袋应根据最小压力峰值进行滤袋数量的限制和脉冲阀规格的选取。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煤矿井下高压喷雾雾化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喷雾降尘实验系统,对雾滴粒径的空间分布以及雾化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沿喷嘴轴线方向,随着距喷嘴距离的增加,雾滴粒径不断增大;在离喷嘴一定距离的纵断面上,雾滴粒径由内向外不断增大,但增幅较小。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加,喷嘴流量和雾流射程不断增大,而雾化锥角和雾滴粒径不断减小。在相同的喷雾压力下,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加,喷嘴流量和雾化锥角不断增大,而雾流射程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加,喷雾形成的雾滴粒径也逐渐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在相同耗水量下,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加,喷雾压力和雾流射程不断减小,而雾化锥角和雾滴粒径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仿真模拟及喷吹实验,研究采用卧式长滤筒的脉冲滤筒除尘器的清灰性能。由于卧式长滤筒在截面形状、放置方式和筒身长度上与传统滤筒有明显区别,使得其清灰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探究诱导引流装置的上部开口尺寸对卧式长滤筒清灰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上部开口口径增大,压力均值逐渐增大,压力分布均匀性有所降低。综合清灰性能指标评价得出,D16型上部开口引流装置在0.4 MPa,175 mm的喷吹参数下可实现卧式长滤筒的高效清灰。本研究结果可为卧式长滤筒清灰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