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气泡产生原因及稳定性分析,结合电厂循环水排水的特性,分析循环水排水产生泡沫的原因,并在工程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循环水排水掺气,从而避免在循环水排水系统中产生泡沫。经工程运行检验,抑泡消能措施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酿造工业的蛋白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引起厂群之间矛盾。有关生产厂曾采取过治理措施,但由于氨尾气中夹带着蛋白粉料液,在负压情况下会产生大量泡沫,而使后置气体处理装置失效。所以,要使处理装置能正常运行,必须在装置前采取消泡,抑制泡沫的产  相似文献   

3.
在A2O工艺中,活性污泥异常导致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产生生物泡沫污泥上浮是行业中公认的难题。研究表明,造成活性污泥中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进水含油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出水水质,进而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本文以苏州相城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对遇到此问题的其他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最近,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曝气池产生大量泡沫和二次沉淀池出现污泥上浮。所产生的这种泡沫和上浮污泥呈褐色,粘性很强,并含有大量非常稳定的气泡。因而,喷水器等消泡设备几乎失效,致使泡沫在二次沉淀池表面扩散、积蓄形成浮渣。浮渣不仅影响感观,而且腐败后还会产生恶臭。尤其是当浮渣随二次沉淀池出水流失时,则处理后的污水就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结果接受水体的有机负荷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无泡供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疏水性微孔膜制成的供氧器,向水溶液或发酵液供氧时,无气泡产生,这种无泡式供氧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泡式供氧模式,具有传氧效率高,无泡沫产生和动力消耗低等优点。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用无泡式供氧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D,BOD5、NH3-N、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5%、94%和99%,对SS和大肠杆菌去除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泡沫对黑液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和泡沫产生的原因,工程实际运行和试验证明,合并生化和物化处理,可有效去除起泡物质,控制泡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泡沫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产生的泡沫会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出水水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炼油废水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对照,废水中存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研究证明,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活性污泥中存在诺卡氏放...  相似文献   

8.
泡沫发生装置是影响二氧化碳泡沫灭火系统性能的关键部件,现行泡沫发生装置主要由气液混合腔和扰流装置两种部件共同组成,且在使用过程中易因气流和液流流量或压力设计或控制不当造成管路中发生脉动现象,故结构设计和参数选取至关重要。基于二氧化碳泡沫灭火系统,开展同轴混合腔与扰流器对二氧化碳泡沫性能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同轴混合腔放置方向(气液两相流流向与重力方向是否相同)和不同扰流器(螺杆扰流器、筛网扰流器、丝网扰流器)对二氧化碳泡沫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二氧化碳泡沫灭火系统产生脉动现象的原因,获得了同轴混合腔和扰流器对二氧化碳泡沫析液时间、泡沫发泡倍数、泡沫形态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工况下二氧化碳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性能和抗烧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同轴混合腔垂直向上且选择丝网扰流器的工况下,二氧化碳泡沫灭火系统产生的泡沫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将聚氨酯硬泡在密闭室中破碎至不同粒径,低温加热后进行氧弹燃烧试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每个过程中发泡剂CFC-11(CFCl3)的释放量.结果表明:CFC-11释放量随破碎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过4 mm筛的颗粒释放效果最佳,CFC-11释放量占其总量的67%;泡沫中w(CFC-11)为20%左右,其中77%的CFC-11包裹在泡孔中,23%被泡沫固相吸附;即使将泡沫过1 mm筛,部分未打破泡孔中仍有6%的CFC-11,当破碎粒径接近泡孔平均直径0.3~0.4 mm时,CFC-11释放量保持不变,吸附于泡沫固相中的CFC-11在破碎过程中很难释放.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泡沫材料中R11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春雨 《环境科学》1993,14(3):80-82
分析了聚氨酯泡沫材料老化过程中含氟发泡剂R11(CFCl_3)的逸出问题,采用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对目前用作冰箱保温材料的聚氨酯泡沫材料中的含氟发泡剂R11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给出了测定结果,并对测定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R11气体含量对泡沫泡孔直径及其均衡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发泡过程中使用的R11部分地附着在泡沫固体材料上,且其含量对泡孔均衡性没有明显影响.采用对臭氧层无损害或损害作用小的化学品代替附着在泡沫固体材料上的R11进行发泡,不会对聚氨酯泡沫材料导热性能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浆粕黑液处理中泡沫的产生与去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泡沫对黑夜处理过程的影响和泡沫产生的原因 ,工程实际运行和试验结果证明 ,合并生化和物化处理 ,可有效去除起泡物质 ,控制泡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某油田进行机械消泡技术研究,进而为促进分离器内稠油的快速消泡提供解决办法.方法 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导流板参数下分离器中气液分离效果及泡沫变化情况,并采用动态解析法发泡方式,利用高压溶气消泡测试系统对不同类型和型号的金属规整填料和两种化学消泡剂,进行消泡测试以及组合消泡实验.结果 导流板放置角度为45°时,分离效率和泡沫聚并效果均较好,而导流板放置距离影响不大;随着消泡填料的高度增加,消泡效果随之增加.结论 分离器入口导流板最佳放置角度为45°,孔板波纹填料SM250*12 cm为优选的机械消泡构件.实际生产采用机械消泡方法即可满足消泡需求,要求更好的消泡效果时,可将机械消泡与化学消泡剂消泡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厌氧消化泡沫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方法有助于解决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起泡问题,本文调研了近年来报道的厌氧消化系统起泡现象,并从底物特性、反应器构造及运行条件和消化过程相关特性3方面分析了不同底物、工艺和环境条件下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起泡机理;讨论了丝状菌指数、表面张力、粘度、有机负荷、起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等参数作为起泡风险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介绍和比较了4类消泡方法(物理法、机械法、生物法和化学法)的消泡原理及优缺点.目前,除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外,其他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系统起泡的主要因素尚不明确,而这也限制了泡沫控制方法的开发.后期探索关键起泡微生物或研究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与起泡的相关性,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揭示起泡机理,并开发出针对性更强的泡沫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泡沫灭火剂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泡沫灭火剂的快速生物降解性能可以考察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利用二氧化碳产生法试验和呼吸计量法试验,考察了泡沫灭火剂组分及典型泡沫灭火剂的快速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碳产生法和呼吸计量法两种试验方法测定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8.7%、86.9%,A类泡沫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0.3%、90.8%,水成膜泡沫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89.4%、85.1%,且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在判定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能力类别上是等效的;根据OECD生物降解性能判定标准,所测定的泡沫灭火剂组分十二烷基硫酸钠、A类泡沫和水成膜泡沫均为易生物降解物质,并从泡沫灭火剂配方组成角度解释了其易于降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09,(1):52-52
据香港环保团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维港两岸和尖东一带17座大厦的圣诞灯饰,共使用超过8.5万个传统白炽灯泡,仅在圣诞期间,便产生超过400吨二氧化碳。大埔环保会主席邱荣光表示,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泡沫现象合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和出水质量,泡沫的产生主要和各种丝状菌和放线菌有关。常用的泡沫控制方法有:喷洒水投加消泡剂或微生物,降低污泥龄、回流消化池上清液、选择器等。  相似文献   

17.
易燃有毒化学品泄漏的泡沫覆盖技术简介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邹兵我们知道挥发性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液体一旦泄漏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其扩散的蒸汽将严重污染环境,且易燃、易爆、人员中毒等,给工程抢险造成很大困难。为了减少这方面危害,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但...  相似文献   

18.
彭爽  何琴  李蕾  伍迪  彭绪亚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845-3852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系统中含有大量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会改变厌氧消化污泥的表面张力及发泡潜能,甚至诱发严重的泡沫现象.了解这些物质对污泥表面性质和发泡潜能的影响,对预防厌氧消化系统泡沫的产生和过程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底物和中间代谢产物的单组分及其组合对污泥表面张力、黏度、发泡趋势(Foam tendency,FT)和泡沫稳定性(Foam stability,FS)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表面张力、黏度与污泥的发泡趋势、泡沫稳定性之间并没有一致的相关性,确定污泥发泡潜能的最佳方法是测定污泥的发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体系中,油酸和明胶可以大幅提高污泥的发泡趋势和泡沫稳定性,因此,认为这两种物质的存在是潜在的主要泡沫诱发因子.玉米油的存在能够降低污泥的表面张力和发泡趋势,可能对系统产生的泡沫具有抑制作用.乙酸、淀粉、蛋白胨也能提高污泥发泡趋势,但却不能强化污泥的泡沫稳定性.研究结论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并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遇到泡沫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由南海市欣荣环保餐具厂生产、广东省环境污染监理所监制的“绿叶牌”环保纸餐盒,已于近日投放市场。一次性泡沫快餐盒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泡沫快餐盒在存放高热食物和焚烧处理时,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扔掉后又很难在自然条件下降解,造成“白色污染”。铁道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铁路自今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泡沫餐盒;  相似文献   

20.
以餐厨垃圾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为研究对象,考察泡沫事件对反应器性能如比沼气产率(SBP)、比甲烷产率(SMP)和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等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泡沫前、后系统稳定性参数如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VFA/总碱度(TA)值和氨氮(TAN)浓度等的变化情况,以及泡沫前、后(包括泡沫层与液体层)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解析泡沫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稳定期的SBP、SMP和VS去除率分别为(0.950±0.104)m~3/kg VS、(0.574±0.072)m~3CH_4/kg VS和(87.14±2.76)%,而泡沫事件显著影响了反应器效率(t检验,95%的置信区间),SBP、SMP和VS去除率分别降为(0.717±0.100)m~3/kg VS、(0.432±0.070)m~3CH_4/kg VS和(84.24±4.44)%.泡沫发生前,系统内出现了VFAs快速积累现象,且易被产甲烷菌消耗的乙酸比例下降,而对泡沫趋势具有增强作用的丙酸比例上升.并且泡沫出现后丝状菌Longilinea arvoryzae和Levilinea,以及黏细菌Cytophaga fermentans的条带强度明显增大,而丝状菌的丝状结构以及粘细菌产生的粘性物质对起泡有一定程度的贡献.综上,泡沫的产生可能是由系统内大量VFAs积累以及特定微生物大量繁殖的联合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