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单向参与国际碳市场到国内自愿减排交易,再到总量控制型碳排放权交易为主、自愿减排交易为辅的过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有利于降低碳减排成本、促进市场的流动性、降低碳市场的运营风险以及减少碳泄漏。省际碳市场的链接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并在统一法律框架下就碳排放权交易的链接要素形成共识。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链接应当从法律机制的构建、链接模式的选择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互认与同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经济文化中心,多年来受传统工业影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排污权交易体系,调配总量控制下有限的排污指标为发展留出余量,已成创新环保机制、促进生态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梳理济南市排污交易现状,分析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必要性,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及试点城市经验,设计了在总量控制下由政府主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并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及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3.
碳交易兼具节能减排政策市场化手段和低碳转型政策工具的双重职能。顺应节能减排领域对碳交易市场化的法律需求,发挥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创建、交易规则形成、市场规模扩张、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制度优势,是法律着力碳交易的核心问题。探讨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对策,建立碳交易法律促进的市场创造与扩张机制、程序保障机制、技术支持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碳权保护机制,是当前气候变化立法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率先在我国西部启动了排污权交易试点以来,重庆市排污权交易在制度设计、机构建设、定价模式、排污权储备管理、排污权监管机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点,也取得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建立,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规范建立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深圳、重庆、湖北试点省市的排污权交易现状及其特点,对比分析了调研省市的排污权交易机制特点,从交易模式、交易体制、交易价格及初始分配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省市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办法及交易机制的研究是进行排污权交易的首要条件,不同省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因地制宜的交易机制,广州市需在排污权交易工作中加快推进步伐,以保障广州市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启动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探索构建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是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基础,也是气候投融资制度创新的核心。本研究从财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市场和价格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地方层面现有的气候投融资政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明确重点支持领域,构建更加稳定的气候投融资财政支持机制;推进绿色税收制度改革,探索地方税收优惠机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协同利用价格机制减污降碳;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加速器作用,探索地方低碳转型支持模式;强化政策协同,构建高效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在我国经过了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仍然停留在试点工作上的原因在于该制度的推广还存在一些困难。本文针对我国部分排污权交易试点地区由于市场容量过小,导致排污权供给不足,出现供不应求情况的问题,以山西省排污权交易开展现状为例,从人口、经济、政策环境等方面对影响市场设置的因素作出初步探索和分析,认为按照省级行政区域来划分市场范围是目前比较合理的选择,可以充分发挥排污权交易机制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准价定价机制是推动排污权交易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政策、管理、技术三个方面作为立足点,探讨了基准价定价机制,构建了工作框架。研究认为现阶段基准价定价采取成本定价法是合适的,并对基准价定价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国碳市场目前采用行业基准法进行碳配额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其内部巨大的地区差异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方面发展的灵活性也不足。笔者对碳交易的起源、发展和全国碳市场中区域平衡与灵活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碳交易、区域协同、生态补偿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提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交易灵活机制,即:在现有的行业基准法进行配额分配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者(地)与消费者(地)责任共担的原则,适当考虑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再分配;对于交易主体跨区域投资碳减排和碳抵消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允许被用于抵充其碳排放配额的清缴。通过分析,指出该机制能够帮助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共赢的目的。笔者还提出了构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机制所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建议,包括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机制的设计、以及试点先行方案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经济学手段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并针对我国国情,重点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清洁生产补贴的必要性和开展方式,得出了适用于我国农业面源的排污权交易机制。通过排污权交易和清洁生产补贴能够减少农业面源的治污成本,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通过绿色信贷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保证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亟需通过碳汇交易推动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以解决滨海湿地保护、修复领域内生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碳汇交易视角下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梳理国内外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现状,分析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存在的问题,探讨碳汇交易视角下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及路径。结果表明:(1)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交易存在法律政策不健全、蓝色碳汇产权归属不清、核算体系不统一、市场交易机制不完善、多种交易风险并存等问题;(2)碳汇交易视角下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包括确定交易客体、识别交易主体、开展价值核算、建立交易市场、成效分析等方面;(3)碳汇交易视角下中国滨海湿地蓝色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及相关政策、明确蓝色碳汇产权归属、建立统一核算标准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交易、科学制定交易价格、规范交易市场秩序、加强财政支持保障等。  相似文献   

12.
陶岚     
陶岚,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高新区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理事长、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她曾供职于全球及中国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后加入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从事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近20年,在碳核查、碳交易、节能量交易、排污权交易...  相似文献   

13.
刘沫茹 《环境保护》2014,(11):47-49
碳排放权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通过环境容量产权理论分析,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并赋予碳排放权以私法上的准物权属性。完善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应积极推进市场交易平台和监管体制的建设,促进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相关立法,促进碳金融制度创新,以实现碳排放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最为重要的举措。本文总结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及其交易机制,并简述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的现状,提出改善配额机制、注重碳金融创新、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国际间合作等建议,为我国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能源危机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年,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在欧盟发展迅速。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可以分为两部分:节能义务和白色证书交易体系,是指设定节能目标分配给责任主体,并通过市场交易,促进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文章主要介绍可交易白色证书机制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则等,在比较分析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可供中国借鉴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流域城市水交易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珍  刘慧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772-1779
为了解决流域城市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流域城市"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水权和排污权交易模式相关的研究内容,构建了包涵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的市场平台;建立了一个在水务部门与环保部门共同监督管理之下的水交易市场体系,综合进行水交易.最后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实例,对由初始权分配比例、环境容量、交易保护价格等构建的水市场所需要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节水技术和排污浓度不变,且购入方没有剩余的水权或排污权时,排污权交易与水权交易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中国进行了十几年的试点工作,至今未能有效建立起来,其主要原因是排污权交易在实践中遇到了来自行政、企业、法律、环保观念等许多方面的阻力.本文分析了实施排污权交易机制在效率、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动力性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浙江模式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敏 《环境保护》2020,48(14):25-27
浙江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一直以来致力于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本文总结了浙江省近年来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上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包括注重加强生态建设,建立生态资产长效管护机制;拓宽价值实现路径,构建生态产业化经营机制;建立生态产权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和市场交易机制;加强量化管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考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在未来的发力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健全产权制度和交易体系,规范核算评估和产品认证,强化资金保障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排污权交易理论研究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方法,以1998年-2007年度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收录的全部排污权交易相关论文为对象,对国内排污权交易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国内排污权交易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1)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原理与基本概念;(2)初始排污权分配方式、排污权交易的博弈分析与机制设计;(3)以温室气体排放、水污染排放为对象的排污权交易实践问题探讨;(4)排污权交易市场构建与市场效率等四个方向上。在此基础上,与国外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差距,期望能够为中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火电企业在用能权市场和碳市场中面临着独立配额约束,为降低履约难度、提升减排效率,对两市场协同下火电企业配额履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两市场的相互影响,从交易主体、配额分配、互认抵消等方面梳理市场间协同机理;构建火电企业履行双市场配额责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双重配额约束对企业的影响;对比分析无协同机制、允许配额互认和限制抵消比例3种政策情景下企业的履约策略.结果表明,双重配额约束加大了企业履约成本,未能提升其自主减排意愿,进一步建立配额互认的协同机制后,企业能够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优化自身经济效益,但会引起两市场发展不平衡问题,为解决这一困境,互认比率应处于2~3.5之间,且需进一步设计抵消限制机制,确保企业按时履约和市场均衡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