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的日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  相似文献   

2.
自五十年代起,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七十年代初,每公顷可居住土地上的国民产值、能源消费量和汽车数量,分别为美国的17倍、8倍和11倍。由于经济密度大,能源消费量剧增和人口大量集中城市等原因,日本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公害事件与日俱增,公害控诉案件由1965年的27588件增至1972年的87764件,使日本有“公害国”之称。由于国民的压力与保护环境的需要,日本政府在改善环境状况上采取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济发展引起的公害问题逐渐跨区域化并呈现出复杂化、长期化的特征,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突出和尖锐.其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和无法挽回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环境保护走的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为此日本曾经付出沉重的代价.从1878年前后的尾铜山矿毒事件到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的公害问题逐渐跨区域化并呈现出复杂化、长期化的特征,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突出和尖锐.  相似文献   

5.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与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战后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等重要的环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害防止协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的公害问题,日本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夏光 《环境》2008,(1):47-47
环境优先是指环境质量应作为区域内各项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在其他工作与环境要求有冲突的时候,要服从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优先”的提法是在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公害防治立法实践中出现的,1970年日本修改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等项法律,删除了“维护生活环境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条款,实际上是否定了“经济优先”原则,确定了“环境优先”原则。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地区,非常需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环境优先可以威为推动这一转变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7.
浅析环境保护观念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我国的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环境保护观念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的深化,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经历了末端治理、预防为主和可持续发展三个主要阶段。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片面的末端治理观念二十世纪中叶,以日本水俣病、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污染公害的发生,使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认为环境问题就是“三废”污染问题,需要适应的技术来解决。在管理上,相应采取的是末端治理措施。1973年,我国的第一个正式的环保机构“环办”成立,山东省也成立了“三废办”,标志着环保事业开始起步。虽然1979年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把末端治理当作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综合运用上,满足于生产过程末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的产生,在污染源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一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治理已产生的污染,同时又不断的产生二次污染,使治理污染成为企业和国家的一个巨大负担。由于末端治理不仅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加大了产品成本,更主要的是末端治理一般都是生产过程的一种额外负担...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由于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从1965年起,环境问题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经这几年治理,环境状况总的来说有了改善,但有关公害防治遗留的问题还不少,诸如像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一些公害对策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根据上述形势,日本工业技术院对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1988年度在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所属的15个试验,研究所中设立46项特别研究(研究预算额达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深受自然恩惠的国家,而且国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恩惠。”日本北九州尤其享受到了环境保护给他们带来的恩惠。提起北九州,便不能不提及上世纪中叶,轰动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1968年3月,在日本的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突然有几十万只火鸡死亡。不久,发现了一批奇怪的病人: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全身起红疙瘩,肌肉疼痛,四肢麻木,肝功能下降,胃肠道功能紊乱,有的因医治无效而死亡。这种病很快蔓延开来,受害者达1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米糠油事件,也称火鸡事件、多氯联苯污染事件。“公害事件”之后,北九州从政府到民间企业,从学者到普通市民,都把环保事业当成头等大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把连大肠杆菌都不能生存的“死海”,变成了百种鱼类的生产基地,把日降尘量位居日本首位的“七色烟城“,日本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奖“的城市,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地球首脑会议)上,北九州获得“联合国地方城市表彰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自主环境管理的原因,认为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企业治理污染形成了强大的外部压力;高额的排污收费标准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公害防治资金支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促使企业追求严格的自主环境管理:出口型经济迫使日本企业采取严格环境标准以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加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扩展公民环境权益;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企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借鉴日本企业“公害防治管理员制度”,培养污染治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引言城市环境噪声污染被人们看成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付产物”,然而,它的增长所及,恰如日本环境厅1981年《环境白皮书》所称,已经成了“各种公害中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害问题”。环境噪声来源于交通运输、各式各样的工  相似文献   

12.
日本环境基本法诞生的时代背景 公害事件推动环境立法起步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早期时日本对公害并没有警觉而任其发展。而战后的日本也是推行经济增一矢为先导政策,致力于追求经济的高度成长。在此期间,196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达8.8%,1965年达9.3%。1970年高达12.9%。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化工、道路、港湾等重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和破坏。这一阶段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害事件(熊本水俣病、  相似文献   

13.
陈金泉  甘中夏 《环境科技》1995,8(1):17-21,24
长期以来,人类对其自身活动的结果,仅考虑直接效益,而未充分注意活动过程和活动以后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剧效应。二十世纪中叶,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急剧增大,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造物—一有用物与废弃物大量进入环境中,造成全球出现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急于恢复经济,“先生产、后治理”,结果公害泛滥,付出很大代价。环境污染的沉痛教训,使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并积极探索经济、社会活动的事前预防措施,以减少污染损失与提高环境效益的途径。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云 《山东环境》2001,(4):45-45,43
时至今日 ,环境问题已不再仅是关系人类生活质量 ,而且更成为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因此 ,保护环境其实已成为保护人类的同义语。这使得环境问题得到了全世界空前的深切关注 ,环境问题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焦点之一 ,也是我国在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2 0世纪是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 ,人类社会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害…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日本全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SO_2)都已减少到了日本所规定的环境公害标准以下,但是,在通产省工业技术院主任研究员的调查研究中,又提出了一种比现行测定二氧化硫的方法得出更低数值的方法。由于这位主任研究员的协助,日本全国公害患者联络委员会在公害者比较多的大阪、川崎、千叶等工  相似文献   

16.
气体环境是生物尤其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环境条件之一。气体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众所皆知,大气污染乃是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历史上闻名的8大公害事件中就有5项是由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最早发生在1873年的伦敦。典型的重大事件如1952年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因大量燃烧重油所引起的“四日市哮喘事件”等。我国70年代兰州也曾发生过大面积人群呼吸道疾患的大气污染事件。大气污染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以交通、燃料和工业废气为甚,次之为民用燃料污染。据美国1970年统  相似文献   

17.
前言一般认为,环境总的来说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能说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的发展方向吗?决不是那样的。公害防治技术,特别是在日本,由于60年代至70年代间的产业公害防治技术的进步,摆脱了二次能源危机,从而,我们的生活正在向人类可以生存的方向,发生着质的变化。一度破坏的环境使之重新恢复是困难的,我们日本人对此具有亲身体验的。迄今为止的公害防治技术,已在企业中作为  相似文献   

18.
前言从公害法制定以来,恶臭公害在测定、评价以及防治方法诸方面,一直被认为是比较难以解决的。恶臭防治技术是一种“抱怨”处理,而其对策就要做到摆脱这种“抱怨”。最近,环境厅综合发表了“昭和56年度恶臭公害状况调查结果”的报告,作为恶臭公害指标的抱怨事件,与上年相比有信增的趋势.就是在目前,要解决一起又一起的抱怨事件,除了以往的技术问题而外,恶臭防治技术(以下称脱臭技术)本身也有许多困难的因素。恶臭公害有其他典型公害所没有的特  相似文献   

19.
1.前言日本有关水质保护法“公共用水水域水质保护法”(简称水质保护法)和”工厂、事业单位等排水规定法”(简称工排法)亦即水质二法,至今(1988年)已制定三十年了。在此期间在防治水污染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1970年堪称“公害国会”第64届临时国会上,通过了与大气、水、噪声等公害有关的14项法律,从而在法制方面确立了日本环境保护的体制。自此以后许多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在全国范围迅速实施,使许多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当然还不能说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主要有三个代表性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环境大国,也是世界环境保护立法大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存在,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当然代表。日本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具有代表性。它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世界典型,也是由世界公害变成防治公害先进国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