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建立与构成 ,提出了总量控制因子与目标体系 ,确定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技术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技术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制度的技术核心是确定排污指标。该文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管理状况、可利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及经济水平,分别论述了以管理目标总量控制和质量目标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核定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限值的技术原则与方法,文中也初步分析了几个试点城市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3.
2000年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体上控制在1995年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九五”期间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总量控制的分解原则是到2000年总体上控制在1995年的排放水平;国家重点控制地区和流域要有所削减;东部发达地区在1995年基础上有所削减,中部地区持平,西部地区略有增长,但控制在10%。 日前,在西安市召开的全国“九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会议上,初步确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12项,即大气污染物指标有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污染物指标有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排放量:固体废物指标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正> 研究区域性水质系统污染控制与管理方法是开展区域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从制定一个河段的水质目标出发,充分考虑了该河段的自净能力,环境容量。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经济合理地确定各排放源的排放标准以及排放总量。这种做  相似文献   

5.
安阳市区二氧化硫污染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纲要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预测了近期、中期、远期SO2排放量和控制总量,确定了SO2排放总量与环境空气质量之间的相应关系,并以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综合防治方案,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对“两控区”的控制目标奠定了基础。SO2防治方案已经安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相似文献   

6.
张英 《沿海环境》1999,(2):12-13
目标与沉甸甸的数字 到2000年12月31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这就是国务院1996年就明确的“一控双达标”目标,广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与全国目标完全一致,没有丝毫折扣可打。 任务是铁一般的硬,可确定的目标任重而道不远。“控”不易,“双达标”则更难。难就难在所有的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请看下面一串沉甸甸的数字:  相似文献   

7.
水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城市经济规模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提出了以地区生产总值(GDP) 表征的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计算模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COD作为污染控制因子,进行实例计算。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不同参数影响程度,找出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子;采用区间估计理论,评估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对于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排放强度控制线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污染减排政策干预的因素,扬州市目标年水环境承载力(以GDP 表征) 可达8 372×108元,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上,其置信区间为7 881×108~9 030×108元;在总量控制目标确定的条件下,水环境承载力主要制约因子为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例;如果该区域经济目标定为5 070×108元,则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不得大于0.69 kg/104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水污染物总量管理面临由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的转变趋势,提出了一种兼顾两种管理模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在水体分类计算、汇水区与行政区相关联、自下而上、不同保护要求的水体予以差别化对待、污染物控制类型扩展的原则上,将水体按环境容量利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保护性利用、恢复性利用、控制性利用、开发性利用和限制性利用5种类型,分别采用目标总量、混合管理、容量总量、容量总量和混合管理等不同模式,并给出了分别按汇水区和行政区计算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一般过程. 将上述方法应用于西南区域发展战略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云南省31.25%地市需调减COD总量,43.75%地市需调减氨氮总量,而贵州省55.56%地市可适当调增COD总量,44.44%地市可适当调增氨氮排放总量.该方法可将总量限值的确定与当地水环境质量改善紧密结合,强化水环境对现状质量不达标地区未来发展的约束,同时适当减弱水环境条件对达标地区的约束以换取其发展空间.以计算出的排放限值为依据对当前的减排目标进行调整可为云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经案例验证,本文所建立的方法为中国水环境管理从目标总量模式向容量总量模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水污染物总量管理面临由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的转变趋势,提出了一种兼顾两种管理模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在水体分类计算、汇水区与行政区相关联、自下而上、不同保护要求的水体予以差别化对待、污染物控制类型扩展的原则上,将水体按环境容量利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保护性利用、恢复性利用、控制性利用、开发性利用和限制性利用5种类型,分别采用目标总量、混合管理、容量总量、容量总量和混合管理等不同模式,并给出了分别按汇水区和行政区计算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一般过程.将上述方法应用于西南区域发展战略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云南省31.25%地市需调减COD总量,43.75%地市需调减氨氮总量,而贵州省55.56%地市可适当调增COD总量,44.44%地市可适当调增氨氮排放总量.该方法可将总量限值的确定与当地水环境质量改善紧密结合,强化水环境对现状质量不达标地区未来发展的约束,同时适当减弱水环境条件对达标地区的约束以换取其发展空间.以计算出的排放限值为依据对当前的减排目标进行调整可为云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经案例验证,本文所建立的方法为中国水环境管理从目标总量模式向容量总量模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效应:以COD减排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名升  周磊  陈远航  李茜  张建辉 《环境科学》2014,35(8):3212-3218
经济结构调整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为定量分析经济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影响,将全国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4个子区域、工业分为39个行业,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例,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调整对总量减排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COD排放量由1445×104t降至1 238×104t,11 a间共排放14 950×104t.其中东部地区排放量最多,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5.6%.2在工业COD排放量中,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8%.3四大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减少COD排放420×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1.29%.4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变化减少COD排放533×104t,使COD排放强度降低3.1%.研究结果对指导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源解析结果,以颗粒物、SO_2、NO_x等为主要指标,确定铅锌冶炼、钢铁、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为主要污染贡献行业。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相关环保规划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以2014年为情景基准年,以2020年、2025年为目标年进行情景设计,根据各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不同特点及其清洁生产技术水平,设计不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情景组合,分析这些情景下通过技术更新和淘汰,确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市即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的背景下,3月上旬上海市环保局主持召开了1996年全市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支持,环境监测将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实施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此次会议确定的1996年本市环境监测目标是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环境监测由浓度监测向总量监测转移;突出重点,加强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监测,结合排污申报,掌握本市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污状况;全面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保障和监督支持能力;为城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应实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纪文 《环境保护》2014,(15):43-45
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须首先明确区域和行业间的责任。由于排放总量和经济能力不同,有必要借鉴国际环境法上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明确各区域和行业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并分配各自的现实减排义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明确规定排放总量大的行业和地区应当承担主要的减排责任,明确规定排放总量大的行业和地区承担与其排放总量比例相适应的减排责任,科学引导自然排放行为,并统筹考虑区域和行业的历史与现实双重责任。此外,还应加强区域履责的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以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建立的工业源典型污染源分类系统基础上,对污染源系统和重要污染源排放系数进行修正和更新,采用排放系数法建立了2018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12698 kt.含VOCs产品的使用环节贡献最大,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59%.工业涂装、印刷和包装印刷、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汽油储存与运输和石油炼制是排放量贡献最大的5大污染源,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54%;广东、山东、浙江和江苏是工业VOCs贡献最大的4个省份,排放总量占工业源VOCs总量的41%.海南、宁夏、西藏、黑龙江和新疆这5个省单位工业增加值VOCs排放强度最大,均超过了80 t ·(亿元)-1.大多数省份工业VOCs排放主要来自含VOCs产品的使用环节;采用Monte Carlo模拟2018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95%置信区间不确定度为[-32%,48%].  相似文献   

15.
中国CO2排放总量控制区域分解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探讨CO2排放总量区域分解的方法.借鉴国际上针对国家之间的分解原则和方法,提出中国省际之间的分解的公平性、可行性和效率性三大原则;确定了排放水平、经济水平、工业能源利用水平、非化石能源利用水平4大影响因子;提出了人均排放量、人均GDP、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化趋势、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5个指标,构建了...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16个主要地区,基于常规可获取的统计资料确定污染源活动水平,结合最新的污染源调查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确定污染物排放因子,以2008年为基准年,研究了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建立了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且便于滚动更新的网格化动态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长三角16个地区2008年能源消费过程中SO2、NOx、PM10、PM2.5、CO的排放量分别为3158.58, 3154.96,979.76,632.34,5258.08kt.其中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无锡和宁波6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占长三角地区排放总量的60%左右.SO2和NOx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和火电部门,颗粒物和CO排放则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机动车对于CO也有较大的排放贡献率.火电部门污染排放具有较强的月变化特征;道路机动车排放受居民出行规律影响,具有明显的周变化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举措.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排放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摸清底数,开展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盈亏测算,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系统谋划...  相似文献   

18.
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中国268个城市2007-2016年的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 Emissions,NOx)排放量数据,首先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了268个城市NOx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采用一种新的空间分异性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从空间异质性视角探讨了NOx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EOF第一模态特征向量的高值出现在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的淄博、潍坊、济宁和临沂,以及长三角的上海、无锡、南京、苏州和杭州;低值则集中在西南的云贵地区、东南的广东、福建及西北的宁夏.②年尺度上NOx排放的时间系数变化大致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非线性波动.③因子探测分析结果显示,民用汽车总量对NOx排放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市人口和工业总产值.不同风险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其中,城市人口与人均GDP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最大,工业总产值与民用汽车总量的交互作用强度次之,人均GDP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交互作用强度排第3.④风险区探测结果显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中的城市人口、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全社会用电量和民用汽车总量均与NOx排放呈正相关.京津冀、山东半岛和长三角等发达城市为NOx排放的高风险区,是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多个风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史韵 《环境》2012,(5):13-15
2012年3月23日,广东省环保厅下发《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珠三角地区VOC综合防治的明确目标,那就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5市率先开展VOC污染防治试点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逐步探索建立VOC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13年起,珠三角地区全面开展VOC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