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岷江干流(成都段)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研究,分别提出了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地下水水质防护措施,划分出了地表水防治不同时期的目标以及地下水开采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模型在油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油的生产、运输、贮存以及炼制等过程中都存在泄油、漏油风险,各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油类、重金属等各种化学物质也会危害水土环境,进而危及当地地下水源。文章分析了油田企业污染物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提出了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模型用于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方法。建立了污染物由土壤迁至室内空气、地下水、农作物及由地下水转移到地表水的迁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运用于油田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3.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受石油烃类污染以其污染普遍、危害性巨大、去除困难以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受到各国环境学者和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概述了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树恒 《青海环境》2005,15(4):162-165
文章根据地下水调查的水质分析和动态监测资料,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柴达木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其中,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戈壁砾石带前缘地区,不可直接利用的地下水(咸卤水)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污染呈点状或线状分布于人口密集的城镇及与工矿企业排污相关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对石马河河口及滨岸带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分别于2021年4月(平水期)和7月(丰水期)采集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水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PAHs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原油泄漏、煤炭燃烧、交通运输及生物质燃烧等,其中,交通运输源对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的贡献率超过60%;交通运输及煤炭燃烧源对地表水中PAHs的贡献率之和接近80%;原油泄漏与交通运输源对研究区悬浮颗粒中PAHs的贡献率之和接近70%。研究结果可为石马河地区水资源绿色开发与PAHs污染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恒玉 《四川环境》1996,15(1):41-43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以及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影响人类的生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重要课题,提出了和措施,一,强调地下不和地表水是自然界水循环中两个密切相关的环境,必须统一管理,协调开发,二,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管理模型。三,注意解决地表与地下水联合规划,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工农业污染,人工回灌等,四,加强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四川环境》2007,26(4):I0003-I0003
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四川省水环境检测中心)是四川省水文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和预报、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承担全省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监测及防汛、抗旱、减灾的任务。目前,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已建成水文水资源监测站941个(其中水文站134个,雨量站530个,水质监测站210个,地下水监测站50个,墒情监测站17个),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1,(9):4-4
规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会议确定: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  相似文献   

9.
这里介绍两则石油污染生物治理的现场实例。一则是关于水处理厂的生物治理,强调了即使在环境因素不十分有利的条件下,采用微生物生态法的生物强化措施,就能经济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另一则展示地下水和土壤的生物治理,并详述了生物治理的原理、可行性、扩大试验法、监测项目的确定、试验前后总多环芳烃(PAH)及五氯苯酚(PCP)等的浓度变化等。两则微生物生态法的生物治理均表明:此法既省去了实验室研究,又不需事先查明所用的微生物属性,即可大大加快可行性研究速度,还明显地提高了防治效果。微生物生态法成功的运用进一步说明了:即使不用外加菌种,也能显著提高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进而达到有效治理石油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污染源筛选,采用对照区、污染区、清洁区优化的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方法,对典型工业污染源锦州石化分公司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监测,掌握了背景、常规、特征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时空规律,监测结果显示,除亚硝酸盐、阴离子洗涤剂等个别生活类污染因子和石油类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达标。石化行业特征因子石油类所有点位全部超标,说明锦州石化分公司已对周边地下水造成污染扩散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环境标准与规范类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1993)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  相似文献   

12.
对污染源及受污染地下水的调查首先从污染物的产生特性及嗅味入手,在对被污染地下水周边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C/MS联用仪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分析,鉴定出污染物为四氢噻吩,利用气相色谱半定量分析出污染源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最后确定出地下水受污染的原因以及其污染范围。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勘探开发场地的潜在污染风险不同于普通场地,而针对页岩气开发全过程的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较为薄弱。文章综述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岩溶介质地下水及溶 质运移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由于页岩气开发场地的复杂性,基于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的过程模拟法(考虑岩溶通道)较适用于页岩气开发全过程污染风险评价,强调应加强页岩气开发不同生产阶段土壤、地下水 污染监测,拓展风险评价指标筛选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应强化岩溶通道及裂隙相关参数的获取,并开展土壤-地下水耦合评价及页岩气开发全过程(勘探—钻井—压裂返排—生产)风险评价,为页岩气绿色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新形势下新疆水资源开发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我区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对新形势下可能的发展、应对的方案及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区要做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必须牢固树立全流域平衡的观念,做好水资源开发规划,地下水、地下水、地表水统筹分配,联合开发,尤其要大力开发还未充分利用的地下水。发展节水农业,倡导生态农业,并重视对城市(工业)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新闻     
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即将出台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近日主持召开了环境保护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则划(2010~2020年)(送审稿)》。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有九成地下水遭受污染。为此,《规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1998年-2005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河北省地表水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部分地区水污染矛盾仍很突出;水体总体污染减轻,但氨氮污染有加重趋势;主要湖(库)水水质稳定,但普遍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表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河北省改善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城市生态因素中的水环境发展承载能力和污染承载能力基本决定城市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科学的水资源规划应以生态的良好为目标,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统一规划,利用价格尺度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陆地石油污染生物降解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治理石油环境污染具有处理费用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应用,并已在治理土壤、岩石及地下水石油污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对就地或集中治理过程的近期发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强化治理过程的途径与展望以及在我国实验室和现场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某油田的地下水特点,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与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随地下水运移的状况。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总体上呈S型;污染前期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较快,随着浓度的不断累积,后期浓度增加缓慢。计算结果显示,在50m处石油类污染物首次超过浓度限值的时间为586d,1000m处石油类污染物首次超过浓度限值的时间为12590d,污染过程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可见,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很大,阻滞和延迟了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2月3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并于1994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制定该标准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