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继信息技术革命以后,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能否引领世界经济增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本文在分析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变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把握生物技术发展规律,选择不同路径发展我国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2.
尹洧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12):30-32
简述了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从改进工艺(聚乙烯醇生产工艺改革),改变生产原料(以乙烯取代乙炔作为合成有机中间体的原料),应用生物技术(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和改变反应设备(离子膜法生产氢氧化钠)等4个方面说明清洁工艺在化工生产领域取得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环境生物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21世纪的环境生物技术刘晓春,李玉琪,张中华,曹葵(国家环保局环境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5)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潜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相继将其列为各自的优先发展领域,竞相制定计划,投入巨资,进行研究与开发。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对易于生物降解类型的,大多采用生物技术处理。目前国内外此类方法中的厌氧发酵法有厌氧滤池(AF)、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和流化床(AAPEB/AFB)、...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程》2008,26(2):99
汉蓝(原名:杭州蓝星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先进的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应用于解决水资源问题,包括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市政废水处理、工业清洗等。为用户提供方案咨询、模拟中试、设计、建设、调试等工程总承包和优质的运营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1995-2009年经济发展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数据为基础,依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对北京市近15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15年的发展,北京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升至75.53%;(2)工业固废产生量处于波动阶段,有趋于稳定的趋势;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化学需氧量和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3)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并不完全符合EKC,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已表现出同步协调发展的趋势;(4)北京市的环境治理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当前要减少工业固废的绝对产生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再生资源》2014,(10):46-46
近日,全球性生物质材料、纸张、包装和林木制品的创想者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宣布,将投资3200万欧元(约合2.53亿元人民币)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雷斯兰市建造一家生物质可再生材料示范性市场开发工厂,以对其新近全资收购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Virdia所开发的先进纤维素类生物质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工业验证,助力斯道拉恩索生物质材料事业部在生物化学和生物质材料领域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吸湿增长光散射测量系统、黑碳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仪器,于2019年7月15日~8月4日在北京地区开展了为期21d的大气气溶胶观测实验.观测期间北京市区于7月27日出现短暂的轻度污染,并在7月29日出现强降水天气.结果显示:北京市区夏季大气污染变化剧烈且短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呈现平滑连续的特点,并且降水会对f(RH)造成显著影响.7月27日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2.54±47.05)μg/m3;,表现出较为剧烈的污染变化.7月28~30日平均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80%±1%)分别为(1.50±0.35),(1.43±0.36)和(1.48±0.25),反映了降水对于大气气溶胶的湿清除作用.最后利用实验数据估算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f(RH),并建模研究f(RH)和gf(RH)的关系,模型精度R2最高可达0.698.  相似文献   

9.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AURORA-3000积分浊度计、AE-31黑碳仪和GRIMM180环境颗粒物监测仪的地面逐时观测资料,以及该时段同时次的环境气象监测数据(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RH和NO2质量浓度),通过Mie散射理论与免疫进化算法反演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f(RH),并利用光学综合法测量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探究了Gf(RH)与f(R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RH<85%,Gf(RH)和f(RH)随RH的增加均表现为平缓式增长;当RH>85%,Gf(RH)和f(RH)随RH的增加则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Sigmoid函数f(RH)=17.34/(1+e-2.43·[Gf(RH)-2.15])较好地拟合了f(RH)随Gf(RH)的变化形态,其f(RH)拟合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97和4.01%.利用sigmoid函数计算Gf(RH),模拟了观测时段内一次灰霾演化过程中气溶胶的散射系数bsp(RH)和吸收系数bap,二者的模拟值与测量值基本吻合,对应的R2分别为0.99和0.98,MRE分别为2.94%和5.24%.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程》2008,26(3)
汉蓝(原名:杭州蓝星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先进的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应用于解决水资源问题,包括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市政废水处理、工业清洗等。为用户提供方案咨询、模拟中试、设计、建设、调试等工程总承包和优质的运营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逐时的“干”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观测数据,结合该时段同时次的能见度(V)、相对湿度(RH)以及二氧化氮(NO2)监测资料,利用“光学综合法”计算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并探究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单变量f(RH)模型的适用性及其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幂函数、二次多项式、幂指函数形式的f(RH)模型在低RH条件下(RH<85%)均能很好地模拟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随RH的变化特征,但在高RH条件下(RH>85%)的模拟值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黑碳质量浓度(CBC)是影响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的另一关键变量,二者之间满足非线性关系.以RH和CBC为自变量构建了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双变量f(RH,CBC)模型,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763,平均相对误差MRE为14.28%.双变量模型f(RH,CBC)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气溶胶散射消光系数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都市2017年10~12月AURORA-3000积分浊度计、AE-31黑碳仪和GRIMM180环境颗粒物监测仪的地面逐时观测资料,以及该时段同时次的环境气象监测数据(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RH和NO2质量浓度),通过Mie散射理论与免疫进化算法反演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f(RH),并利用光学综合法测量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探究了Gf(RH)与f(RH)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RH<85%,Gf(RH)和f(RH)随RH的增加均表现为平缓式增长;当RH>85%,Gf(RH)和f(RH)随RH的增加则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Sigmoid函数f(RH)=17.34/(1+e-2.43·[Gf(RH)-2.15])较好地拟合了f(RH)随Gf(RH)的变化形态,其f(RH)拟合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97和4.01%.利用sigmoid函数计算Gf(RH),模拟了观测时段内一次灰霾演化过程中气溶胶的散射系数bsp(RH)和吸收系数bap,二者的模拟值与测量值基本吻合,对应的R2分别为0.99和0.98,MRE分别为2.94%和5.24%.  相似文献   

13.
青岛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新粒子生成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和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SMPS)对青岛沿海地区夏、冬两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了实时测量,同时结合无机和有机气态前体物、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气象参数以及后向气流轨迹,对新粒子生成(NPF)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夏季,NPF事件发生频率较低,为18%.夏季NPF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可增加1~4倍,新粒子表观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除7月20日特殊事件)分别为(5.2±4.3)cm-3·s-1和(6.5±2.2)nm·h-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生物源有机物(BVOCs)对新粒子生成有促进作用,人为源有机物(AVOCs)起抑制作用.冬季,NPF事件发生频率为27%,新粒子表观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分别为(3.3±3.1)cm-3·s-1和(5.3±3.3)nm·h-1,大气颗粒物总数浓度在NPF天和非NPF天无显著差异.与夏季相反,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冬季人为源有机物(AVOCs)对新粒子生成有促进作用,而生物源有机物(BVOCs)与新粒子生成的关系不明显.此外,新粒子增长到CCN粒径范围(>50 nm)的增长特征呈现季节性差异:在夏季,新粒子生成后可在光化学作用下直接增长到CCN粒径范围,而在冬季,新粒子需经历两阶段增长,第二阶段增长中颗粒态硝酸铵的生成方可使新粒子增长至CCN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稀土元素的水生生物效应,通过小球藻的培养试验,研究了若干轻稀土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及其混合物对椭圆小球藻(chlorellaellipsoidea)的生理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2~10mg/L)稀土元素在短期内(1~3d)对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增长有轻微的刺激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小球藻叶绿 素(a)含量的增长明显受到抑制,当稀土浓度≥100gm/L时,其叶绿素(a)含量基本处于负增长,小球藻生长停滞,趋于死亡,此时其细胞亚显微结构遭到破坏,尤以叶绿体结构的变化最为明显。4种稀士元素及其混合物对小球藻的毒性尚属中等。  相似文献   

15.
在假设温度恒定、弱化营养盐限制作用的条件下,利用太湖背景漫射衰减系数、日变化太阳辐射等数据,通过下沉藻生长与水环境相结合的耦合模型,模拟下沉藻增长过程中垂向湍流扩散和光之间的耦合.结果表明:在相对清洁水体中(背景漫射衰减系数小于1.1/m),下沉藻类无需垂向湍流扩散均可维持增长;混浊水体中(背景漫射衰减系数介于1.1~3.0/m)下沉藻类增长需垂向湍流扩散维持,且最低垂向湍流扩散值随背景漫射衰减系数增大而增大,二者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最低垂向湍流扩散(D)、水深(z)与藻类下沉速度(v)间的佩克莱数应位于0.38~13.89,否则垂向湍流扩散对比其他因素(藻类沉降和光衰减),对水柱中下沉藻类的增长的作用甚小;当背景漫射衰减系数大于3.0/m,水柱平均光能可能难以满足藻类增长,藻类持续消亡.该研究有助于厘清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种群演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安全问题的国际关注BiosafetyIsBecomingAnInternationalConcern刘标,薛达元(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以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所能提供的巨大生产力已为世人所公认。现代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2021年中国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机制与地方政府行为下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会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硬约束、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下,会进一步加剧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效应,而“留有余地”的软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硬约束与目标加码会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进而对碳排放效率产生负面效应,而软约束能够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水平,从而促进地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单一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门限效应,依靠产业结构高级化策略与技术创新策略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手段。(4)地方GDP考核压力的提升不仅会弱化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会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省市间目标加码以及超额完成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作用;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以及目标约束方式的转变可有效弱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对碳排放效率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时空关联、异速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有正向关联,关联强度总体呈“V”型波动变化。2000—2008年高关联强度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苏南、苏北及浙中等地区,2009—2017年空间关联强度明显下降,大体呈“南低北高”分布。(2)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以经济扩张弱型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实现由正转负。(3)地理探测器诊断第二产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城市化和人口密度是驱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动的主要因子。(4)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表明人口密度显著负向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投资强度和财政支出强度起到抑制作用,城市化和消费水平表现出先促进后抵消作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及固碳水平则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县域农业增长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区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借助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将县域农业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并借助ESDA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种植业和牧业是农业增长的主要产业。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同质集聚性,集聚效应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就产业各分量而言,份额分量和结构分量的集聚效应最强,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仅有种植业和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统计性检验,并以种植业最强;各分量的显著高高(或低低)集聚县域表现出低重合度,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生产格局尚待优化。3)农业资源配置流向相对合理的Ⅰ类型(竞争优势+专业化程度强)和Ⅳ类型(竞争劣势+专业化程度低)的县域数量不足50%(渔业除外),表明县域农业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不突出,县域间分工协作意识不强。建议加强县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合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者最近研究出一种新“工具”,此“工具”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防止代价昂贵而又痛苦的环境冲突发生,如围绕是否应使用“淘汰方法”(生物学控制动物数量方法)来控制某些动物数量或基因改造生物技术所产生的一些纷争。刊登在英国生态协会《应用生态学报》上的该新“工具”创新性地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技术,即一种社会科学家采用的语言分析技术(生物学家还几乎不了解这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