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以海绵铁处理洗浴废水回用于人工湖景观用水工艺的可行性,讨论了流量对洗浴废水中LAS等污染物质的处理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海绵铁柱中填料的损耗和再生问题以及海绵铁柱出水除铁问题,并对海绵铁处理洗浴废水中LAS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洗浴废水的出水LAS,COD等指标均可达到中水回用水质标准,可以作为校园人工湖景观用水。  相似文献   

2.
用PVA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去除洗衣粉废水中LAS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富集培养得到降解LAS的细菌菌系,在24小时内可将40—50mg/L的LAS分解90%以上。用PVA-硼酸化法包埋该菌系得到的固定化细胞,在处理洗衣粉废水中LAS时的最适pH为5.35—7.70,最适温度为25℃—35℃。在1L反应器中的间歇式连续运行表明:PVA小球/废水(V/V)=30%,进水LAS 40—70mg/L,HRT=3h条件下,LAS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洗车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N—ACF)去除水中LAS的效果,考察了PAN—ACF的用量、时间、温度以及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模拟废水和实际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废水中LAS浓度为10mg/L时,在处理最佳时间为5min、最佳用量为0.5g/L、常温弱酸性的条件下,LAS的去除率能达到92%以上。此外PAN—ACF对废水中的CODcr及NH3-N也能有效地去除,用NaOH溶液再生后对LAS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探讨了SBR系统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及曝气时间、进水pH值、沉降时间、闲置时间、泥水比等因素对废水中LAS去除率的影响,并在单条件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当废水中LAS含量为100mg/L时,曝气时间为4.5h,沉降时间为4h,闲置时间为5h,进水pH=7,进水为4h,其对废水中LAS去除率可以达到96%。  相似文献   

5.
郑莹  牟彪  王萍  王亚娥  李杰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7):2535-2541
采用硝基苯(NB)模拟废水对生物海绵铁体系进行驯化,考察了NB初始浓度、海绵铁投加量、初始pH值、温度等因素对生物海绵铁体系降解NB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生物海绵铁体系高效降解NB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海绵铁体系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对NB适应性及氧化作用更强,驯化至第28d对300mg/L NB废水去除率稳定在98%以上,驯化周期比普通活性污泥体系缩短28d;海绵铁的加入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对NB的降解,NB初始浓度及pH值对生物海绵铁体系降解速率影响较大,该体系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广,10~40℃均能高效降解NB,生物海绵铁体系对NB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生物海绵铁体系中活性氧化物(ROS)含量明显高于海绵铁体系及污泥体系,尤其是介入铁泥的生物海绵铁体系ROS含量更高,为体系发生较强类Fenton效应提供了条件.在实验确定的最佳工况下,经NB驯化的铁泥与海绵铁形成的生物海绵铁体系,NB降解速率为31.49min-1,6hNB降解率及TOC去除率分别高达92.0%和63.1%,较单独海绵铁体系与单独铁泥体系降解率的叠加值分别高出22.3%和11.4%.本研究为经济有效地处理NB废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海绵铁对印染废水脱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海绵铁脱色是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场作用、絮凝沉淀以及物理吸附等的共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海绵铁对色度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了海绵铁对几种不同颜色废水的脱色情况 ,海绵铁对酸性金黄、酸性藏蓝以及大红色染料都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脱色率在 90 %以上 ;对耐晒黑染料的脱色效果相对较差为 80 %左右。同时通过几种影响因素的研究 ,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在实际废水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当滤速为 6m/h时 ,脱色率可达到 94%以上  相似文献   

7.
海绵铁除磷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萍 《环境科学学报》2000,20(6):798-800
研究了锰砂、海绵铁金属多孔物质对含磷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海绵铁与锰砂的混合物对磷的吸附容量大于9mg/g,磷的去除率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8.
复极性三维电极电解法去除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复极性三维电极电解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进行了正交试验的研究,探讨了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法是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有效方法。最佳的运行参数是填料为活性炭和玻璃珠体积比为2:1的混合填料,LAS初始浓度C0=250mg/L,pH=2,U=30V,t=60min,在该工况下LAS去除率可达90.6%。该法降解LAS的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LAS的氧化降解的反应历程分为两步:LAS先被氧化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中间产物),接着,中间产物被无机化。经过120min的电解反应,中间产物的残留量较少。UV光谱分析证明石墨电极电解体系能够将LAS中的苯基氧化破坏。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海绵铁预处理焦化废水。静态实验在海绵铁粒径、投加量、废水pH值和反应时间4个方面研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绵铁处理焦化废水最适条件:粒径为0.5~1 mm、投加量为20 g,pH为6,反应时间为60 min。动态实验研究海绵铁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废水色度、氨氮、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水力负荷越小,出水水质越好,且明显改善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从原水的0.19提高到出水的0.38。海绵铁可作为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绵铁复合填料强化SBR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镇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固定化生物铁填料法对SBR工艺的强化对比试验,考察了海绵铁复合填料应用于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装填有海绵铁复合载体填料的微生物固定化体系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于普通的SBR反应器: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提高了4%~6%;出水TN浓度值降低了10~20mg/L,且系统稳定效果更好;除磷效率高达92.7%,相比提高了70%以上。同时还设计了海绵铁投加量单因素影响试验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海绵铁的投加量为120 g/L时,此生物固定化体系对城镇污水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污水的影响因素筛选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中CODCr去除率,将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废水处理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铁碳比(体积比)、反应时间和曝气量是影响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CODCr去除率的3个关键性因素. 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三维响应面分析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对CODCr去除率的最优化操作条件是铁碳比为3∶2、反应时间为120 min、曝气量为40 L/min. 在该优化条件下,当ρ(CODCr)在1 000~10 000 mg/L之间变化时,CODCr去除率的试验结果均落在模型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75.5%~83.3%)内,说明模型能对铁碳微电解处理结果进行良好的预测,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微电解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刘振宇  王栋 《环境工程》1998,16(3):24-27
利用微电解反应器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溶液、洗浴废水和采油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压、停留时间、pH值和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LAS废水的最佳处理电压在20V以下,停留时间60~90min,CODcr、LAS的去除率在65%以上,处理电耗受原水电导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球烧结和氢气还原工艺制备了粒径1mm~5mm的多孔性球形海绵铁,对球形海绵铁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效率及去除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值对硝酸盐去除效率的影响显著,初始pH值小于3时,硝酸盐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初始pH值大于3时,硝酸盐的去除率又随之升高。硝酸盐浓度低于10mgN/L时,硝酸盐去除率随着硝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硝酸盐的残余量保持在0.4mgN/L左右;硝酸盐浓度高于20mgN/L时,硝酸盐的去除率随初始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球形海绵铁去除硝酸盐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级数为0.970~1.378,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314h-1~0.536h-1。海绵铁还原硝酸盐的主要产物为氨氮,随着还原反应的进行,溶液pH值快速增加,氨氮以分子态氨的形式从水中逸出。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并以多环芳烃的提取为例列举了各方法的应用步骤,从而为其他环境样品其他有机物分析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Sponge iron sphere (SIS), made of concentrated iron powder and possessed high activity and intension, was prepar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alletizing, roasting and direct reduction by charcoal. The sponge iron sphere could remove most of Cd2+ from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d2+ removal followed the first order reaction. Initial pH valu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d2+ removal. With original initial pH, Cd2+ removal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 and then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the rising of original concentration. The removal rate constant was ?0.1263 and ?0.0711 h?1, respectively, under the Cd2+ concentration of 50 and 200 mg/L. When the initial pH was adjusted to 3.0, the removal rate constant could increase to ?9.896 and ?4.351 h?1,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percentage almost reached to 100% when Cd2+ concentration was below 100 mg/L. While Cd2+ concentration was above 100 mg/L, Cd2+ removal percentage decreased slightly. In dynamic experiments, the column filled with sponge iron sphere exhibited favorable permeability. There was no sphere pulverization and conglutination between spheres. In contrast to the static state experiments, the Cd2+ removal percentage in dynamic state experiment was lower, and the removal Cd2+ quantity was 1.749 mg/g.  相似文献   

15.
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对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及供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下进气口分别按气水比 3:1和 1:1,HRT 9 8h ,进水CODCr浓度 16 3 5 4~ 30 9 6 5mg/L条件下 ,CODCr去除率平均为 88 6 3% ,SS去除率平均为 85 44 % ,TN去除率平均为 38 6 9% ,出水CODCr降至 2 2 45~2 9 45mg/L ,SS降至 18~ 2 6mg/L。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对模拟煤矿废水铁、锰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  刘方  王慧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5):78-80,114
针对贵州省煤矿酸性废水的危害日益加剧的现状,通过建立人工湿地系统对模拟煤矿废水中铁、锰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总铁:200 mg/L,总锰:12 mg/L,停留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对Fe的去除率达99.7%,对Mn的去除率达88.5%,均远低于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进行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