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科学评估土地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实践,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要求的重要手段。城市增长边界是统筹城市开发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针对以往划定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反规划理念,以2005—2015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基础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耦合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与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结果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衡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25.71亿元下降到24.75亿元,水文调节和水资源供给服务功能价值量呈上升趋势,其余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城市刚性增长边界面积为17 325.72 hm~2,主要沿湘江及其支流蒸水和耒水分布,形成"三廊、三片"的空间结构。(3)2030年城市弹性增长边界面积为20 238.57 hm~2,空间形态呈"一个中心区、多个组团"分布。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限制开发条件后,研究区生态用地得到更多保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基准情景高0.61亿元,更利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发展。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用于科学评估城市扩张的生态成本,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为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专项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田园城市是现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营造宜居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遂宁现代生态田园城市规划将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三规合一",营造一个生态安全健康、生产低碳高效、生活安康富裕,社会公平和谐的美丽新城市.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状基础数据,以及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要,对建三江城区绿地和土地利用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对现有林地、水系生态要素的有机组织和改造,确定了建三江城区绿地生态系统用地规划目标和绿地生态系统布局,"一廊、两环、三楔、多点、网络",为北方寒地城市建三江城区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热环境状况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口、经济、产业、建筑等为代表的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以Landsat-8 TIRS为数据源,以深圳市罗湖区为研究区,研究微观尺度多种社会因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揭示城市内部空间热环境的成因。首先,通过计算热岛强度与热岛比例指数分析罗湖区热环境空间分布;然后,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微观街区尺度建设用地比率、绿地比率、毛容积率、人口密度等自然、社会因素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最后,基于统计直方图分析具有不同人文功能属性建设用地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罗湖全区的生态用地比例较高,热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然而由于生态用地分布极不均匀,建成区内的部分区域热岛比例指数较高,城市热岛效应较严重;在微观街区尺度,4种指标与热岛比例指数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绿地覆盖率(-0.91)、毛容积率(0.76)、人口密度(0.67)、建设用地比率(0.64);对7种具有人文功能属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对地表热环境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工业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研究成果不仅能为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也对城市热环境管理和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措施的提出与施行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典型开敞空间和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对维护城市生态、加强市民间交往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的评价存在指标与视角单一等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尝试构建一种综合的、多视角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可达性、绿地本身质量及服务人口数据来尝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公园绿地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动态人群使用率回归模型能较好反映研究区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等级特征,整体分布具有异质性规律,高值区包括区域中部的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及烈士陵园,低值区包括西南部二沙岛的广州发展公园、传祺公园、宏城公园及二沙岛体育公园。(2)耦合静态人口加权的综合评价结果中,高值区占比30.07%,低值占比70.1%;存在3个高值中心,为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和流花湖公园;其中低值中最低的占比最多,高达31%。(3)综合评价模型中,越秀区公园绿地服务能力等级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等级由区域中心圈层扩散变为自西向东自由扩散分布,整体公园绿地服务能力降低。(4)人口数据从动态短期实际人流量和静态居住人口来表达服务综合人群的能力,并利用空间句法进行空间可达性分析,使结果更具预测性、有效性。综上,综合服务模型的构建为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手段和支撑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成果可为越秀区未来增量绿地分布的优质区域提供依据,有助于优化绿地综合布局,提高有限绿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城市规划、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约束型城市扩展CA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北京市东部平原区在3种情景规划之下的未来50年的城市形态,为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之间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然后以2024年的北京东部平原区模拟城市形态为基准,从自然生态功效、社会服务功效、经济利益功效3个方面对3种规划模式进行了情景分析,从而系统的比较了3种规划模式的复合生态功效,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地现状、绿地系统和空间布局等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作用,对山东省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进行了用地分析和生态评价。依据新区空间发展的生态理念,深入研究了生态空间功能组团、总体功能布局。详细论述了峱山经济发展区的绿地生态系统规划,提出了以生态景观轴线连通各个绿地,形成生态功能突出、配置合理、通达性良好的绿地生态系统,以保障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生态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城市绿地及其组合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绿地类型和地表温度等相关数据,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绿地类型及其组合的降温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树林和混合绿地的降温效果明显好于草坪和裸地,但更易受到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绿地分布的影响;(2)不同城市功能区内各绿地类型的降温效应存在明显差异;(3)降低光照强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可能是降温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绿地类型的降温特征、指导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以及定量评价城市绿地建设均可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福州市134个园林绿地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福州市各类园林绿地(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等)的植物种类构成,空间结构和植物配置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对福州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冕宁县的生态规划为例,通过对冕宁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背景的研究,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定位,通过分析冕宁县城市的现状,得出了冕宁县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生态功能划分的原则包括生态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部分与整体协调原则、相似性原则、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原则以及区域特色原则等等.通过对冕宁县城市生态区域的划分,将生态规划彻底融入冕宁县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改善冕宁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将冕宁建设成为生态县.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Rapid urbanisation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led people worldwide to realise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owards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Beijing wa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develop a framework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sing ecological principles. At the regional level, Beijing-Tianjin agglomeration and Hebei Province are considered together. At the Beijing administrative level, some importa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revision of the Beijing Urban Master Plan. At the Beijing plain level, the future spatial structure of Beijing c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ttlements, green space and transportation are considered, and three basic development patterns are proposed. At the inner district level,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system is suggested,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s. At the selected area level,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and key 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old Beijing city core are provided. Once strategies for 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are implemented step-by-step, a vis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气象条件作为影响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驱动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质量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关系着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果,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不一样的气候特征,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有关城市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方法。基于生态气象学理论,分别从城市气候环境、与气候相关的陆表环境、大气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城市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5个方面选择不同的要素和指标开展了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初步研究,并以北京为例,利用2018年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大气成分观测资料、2002—2018年MODIS卫星资料、Landsat及环境一号卫星资料,开展了2018年北京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监测评估显示,(1)2018年北京城市“热岛”和“干岛”气候特征明显,并在北京二环与五环之间存在一个“冂”形风速低值区。(2)2018年北京陆表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其中植被覆盖度达61.6%,创2002年以来新高,气象条件贡献率达50%,生态涵养区植被生态质量处于正常偏好的面积比例达93.2%;中心城区陆表温度为2011年以来最低值;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体面积均为2000年以来最大值;气溶胶光学厚度、霾日数、大气静稳指数分别较过去4年平均值下降14%、31%和8%,大气扩散条件偏好,对霾日减少贡献率达21%,外地污染传输对PM2.5贡献达到53%;城市生态冷源较2013年明显增加,城市“热岛”得到缓解。(3)历史罕见的夏季高温闷热、冬季阶段低温、极端强降水以及持续无降水等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给城市安全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评估表明2018年北京气象条件总体利于陆表生态环境改善,有利的气候条件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但城市生态质量仍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城市热岛、低风速以及外来大气污染输送等风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值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对北京市1990~2001年间的能值结构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人均能值、能值密度、生态功能潜力、人口基本承载力、能值自给率、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载率、输入能值比等重要能值指标对该时期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值状况作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已基本跨入发达国家水平的行列;但高强度、快速发展给本市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未来北京的可持续能力建设已势在必行。文章也提出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复杂特性,构建了涉及自然环境、人文便利性、人文舒适性、人文健康性、人文安全性5方面10个指标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指标计算、分级、赋权等工作,对城市环境宜居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成区绿地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居适宜度,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2002—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影响因子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2018年达到了41.11%,相比2002年增加了11.36%,2018年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5.0%以上的城市占全国城市的93.55%。(2)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按照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地区划分中国城市区域,华东地区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高,中南地区次之,其余四个地区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各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随时间发生显著变化(P<0.05),华北地区绿化覆盖率发生显著变化的城市占比最高达94.60%,中南地区最低为65.8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化指标(地区生产总值GDP、地区人均生产总值PGDP、绿化投入LP、建成区面积BUA、城区面积百分比UAP、建成区面积百分比BUAP、总人口TP、城市人口密度UPD、城区人口UP、建成区人口BUP、城区人口百分比UPP、建成区人口百分比BUPP)和气候因子(年平均温度YT、年平均湿度YH和年降雨量YW)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PGDP、LI、BUAP、UAP、UPD、BUPP和YT、YW、YH是影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最主要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城市绿地建设均衡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基本数量特征、景观格局、社会管理因素和生态功能等4个Ⅱ级指标以及16个Ⅲ级指标,并依次对北京城市绿色空间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指标值为0.67,处于第Ⅱ级下游,表明北京城市绿色空间面积适当、结构较合理,生态功能发挥良好,总体建设较好;但同时也存在景观连接度较差、可达性不好、居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其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彦庭  文雅  程炯  魏建兵 《生态环境》2011,20(11):1647-1652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一类典型的开敞空间,对维护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可达性直接影响其对城市居民的服务水平。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可达性和服务状况,并探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对其可达性影响。结果表明:①市级公园其面积占公园绿地总面积的84.71%,城市公园绿地聚集度为92.44,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类型和空间格局不尽合理;②网络分析表明研究区仅有22.35%的面积和44.67%的人口能够较便捷地到达邻近公园绿地,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效果不理想;③城市公园绿地数量与空间格局是影响其可达性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绿色空间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居住区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8项原则,并以珠海华发新城为例,从滨河公园、住区外围防护绿色空间、建筑组团外围和庭院绿色空间、建筑架空底部绿色空间、屋顶和垂直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城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与作用,是进行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前提。以深圳市为例,分析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并探讨其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重点回答关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3个问题:(1)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什么问题?(2)哪些生态系统、如何参与这些生态服务?(3)通过深圳市的实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初步量化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合肥城市主要绿地类型小气候调节作用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植被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环境。为探讨不同绿化类型生态效应的差异,以合肥市公共绿地中的林地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3~5月间利用电子温湿度计和电子照度计分别测定不同面积的森林和草地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林地和草地降温增湿的效果随着林地和草地绿化面积的增大而增强,不同面积的林地和草地内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相同面积的林地降温增湿效果随林分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强,郁闭度分别为0.5、0.64、0.73的林地降温效果比非绿地高1.9%、2.2%和3.9%,增湿效果高12.3%、12.6%和14.7%;以非绿地为对照,相同面积的林地改善城市气候的效果明显高于草地;一天早、中、晚3个测定时段内林地的降温率比草地高2.34%、2.75%和5.03%,增湿率比草地高1.18%、2.41%、4.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