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空气中六种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TenaxGC富集柱富集、Porapak-PS填充柱分离,同时测定空气中二氯甲烷、二硫化碳、,方法简便快速,变异系数小于14%,加标回收率87%-99%,方法检出限0.3-16μg/m^3。  相似文献   

2.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了解南京某县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污染状况,采用苏码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该县不同功能区空气中的VOCs,探讨了其可能来源并采用国际公认的评价模型,对空气中的VOCs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1个典型食品生产企业(酱菜厂)周边的异味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为例,介绍了罐采样-GC/MS、便携式GC/MS、SPME-GC/MS以及SPME-异味分析系统等4种监测方法的实际应用,从定性、定量监测结果等方面,比较了4种监测方法的特点。罐采样-GC/MS、便携式GC-MS 2种方法适用于定性、定量检测,在有标准样品的前提下,定量结果总体可比;SPME-GC/MS以及SPME-异味分析系统2种方法更适用于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环境突发事件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器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便携式监测仪器,评价了其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说明仪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界定与危害,以及美国、欧盟、日本 VOCs的排放标准、控制经验、效果、气体标准样品研究现状等。分析了我国 VOCs的污染、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样品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应建立 VOCs筛选优控名单、制定并完善行业排放标准和监测方法体系,以及开展 VOCs气体标准样品研究等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荟  章勇  李娟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3):141-144
在采用双柱双检测器的基础上,对水中24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同时测定。当进样体积为5ml时,最低检测限为0.5俐L,线性范围及测定范围为0.5~50倒L,1μg/L和20μg/L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0%-110%之间,变异系数为0.6%~9.2%,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我国不同介质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介绍了样品采集和前处理、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内容,以及VOCs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VOCs监管控制的现状和重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VOCs环境标准体系、完善分类监管的优先控制物种清单、尽快实现VOCs监测工作的常态化、推广应用先进的VOCs监测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真空罐/气相色谱-质谱法是我国目前用于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的主要方法。对该方法的采样前及采样环节的技术细节(包括流量控制器和过滤器的校准检查,采样罐的性能检查,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以及实验室分析环节的技术细节(包括色谱柱的选择,内标物的选择,湿度及气体稀释仪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标准曲线绘制方式和系统性能优劣的判断)进行讨论和分析。并针对以上技术细节提出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分析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典型化工园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州市某典型化工园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大气中检出挥发性有机物共有58种,组分有芳香烃、饱和烷烃、卤代烃、烯烃、醛酯类化合物及其他类;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为主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质量浓度为1.0~194μg/m~3;均未超出参考标准的限值。背景点位和园区点位大气中主要ρ总(VOCs)在秋冬季最高,敏感点大气VOCs随季节变化也较为明显;园区T1和T2ρ总(VOCs)年均值高于敏感点位,背景点位年均值最低;园区点位除了汽车尾气排放之外,溶剂的挥发和生产工艺中污染物的排放也增加了大气中苯系物的浓度,同时也对敏感点位和对照点位的大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对宜兴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臭氧(O_3)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兴市O3年均值为62.92μg/m~3,其中冬季值最低(31.19μg/m~3),夏季值最高(94.96μg/m~3)。φ(VOCs)为(11.00~42.45)×10~(-9),其中丙酮(12.7%)、乙酸乙酯(8.8%)和丙烯(3.3%)等在VOCs中占比位于前3位。各站点φ(甲苯)/φ(苯)2,全年的φ(甲苯)/φ(苯)φ(乙苯)/φ(苯)φ(间、对二甲苯)/φ(苯)。指出VOCs主要来源为有机溶剂和道路交通,并受到一定的外来输送影响。各站点φ(VOCs)/φ(NOx)为0.94~2.44,O3处于VOCs敏感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交通干道空气中苯系物冬季污染特征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4年冬季对上海市交通干道附近空气中苯系物的浓度水平进行了监测,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大气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浓度分别为1.77~27.7μg/m3、7.29~195μg/m3、3.11~40.2μg/m3、4.49~82.4μg/m3。每日6:30~9:30和15:30~19:00两个时段苯系物的浓度要高于中午时间的浓度,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市甲苯的浓度要高,浓度水平要远远高于国外城市的测定结果。苯系物的浓度受风速和风向影响较大。提出了制订空气中苯系物的排污清单和加强机动车尾气中苯系物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环境空气中VOC s 的监测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它的监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VOCs的采样及测试技术上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罐取样、吸附法等采样技术以及以气相色谱法为主的分析方法,并对一些非色谱法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空气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广东省城市间空气污染的分布特征,同时以广州和佛山为例,根据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常规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及路边空气质量监测实验分析了城市内部空气污染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间与城市内部的空气污染分布存在不均匀性,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使得少数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难以全面代表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家"大气十条")明确了到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的阶段性目标。在借鉴国外有关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实施"大气十条",需要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围绕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这条主线,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以及评估、考核等一系列方法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隧道沥青摊铺过程环境空气中的TSP及多环芳烃质量浓度。TSP用膜法,中流量采样器采样15 min,重量法分析;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法分析多环芳烃。结果表明,摊铺机周围空气中TSP超过8 mg/m3,道路空气中TSP超过3 mg/m3;环境空气中苊烯等12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苊烯和艹屈质量浓度较高,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质量浓度较低。苯并[a]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建议加强相关行业PAHs的排放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研究,制定相关限值标准和沥青摊铺过程环境空气的沥青烟监测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6.
应用开放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OP-FTIR)对华东地区某化工区周边空气特征污染进行了180 d连续在线监测,建立了污染特征分析、预警评估和污染溯源等体系化监测应用方法,匹配形成了近10项日常数据监控指标的质保质控体系和基于最小二乘法人机结合的谱图解析和数据生成体系,数据误差控制在20%以内。结果表明,通过180 d外场稳定监测,实现了超过40种区域特征污染因子库的建立和实时监控,掌握了乙烯和甲醇等10余种特征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和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杭州主城区大气臭氧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利用2004年至2007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比较现行API指数和修正后API指数的差异,分析修正后O3污染的变化状况,研究O3污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O3作为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指标,对修正后API指数的影响很大。与现行API指数相比,4年来修正后API指数的污染率大幅度增加,并且各季节的污染率越来越接近,2007年污染率在25%左右。2007年各季节修正后API指数污染天数中O3污染天数所占百分比分别是春季为52%、夏季91.6%、秋季20.8%、冬季O3,未出现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设置在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主干道旁的路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8年1—12月的连续观测数据,研究苯系物(BTEX)污染水平、变化特征以及其与CO、NO x和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BTEX小时均值为0.10~169.38μg/m^3,年均值为(13.66±0.14)μg/m^3,甲苯占比最高。ρ(BTEX)受污染源排放强度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大,其日变化呈单谷型,冬季值比夏季高。BTEX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同源性,ρ(苯)/ρ(甲苯)为(0.49±0.01)。BTEX与机动车尾气主要成分CO、NOx呈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其值低于北京、南京、郑州、杭州和西安等城市。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中的VOC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当前验收监测工作中遇到的VOC监测中存在概念不清、无相关技术规范等实际问题,文章从VOC的概念、污染源类别、采样方法和监测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指导该类化合物的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车辆限行前后奥运场馆附近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车辆限行前后对北京奥运场馆,即四环路健翔桥附近空气中的6种苯系物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被测空气的苯系物中甲苯所占比例最大,为32.1%~42.5%,限行后总苯系物平均质量浓度降低了近47%。车辆限行前后,苯系物呈现类似的日变化规律,在交通早、晚高峰时出现峰值。限行前苯系物处于累积状态,日最高值出现在18点,限行后苯系物处于扩散状态,日最高值出现在8点。苯系物来源解析表明,整个交通管制期间苯/甲苯浓度的比值为0.49~0.55,且各苯系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证明被测空气中苯系物具有良好的同源性,均来自汽车尾气。限制车流量可有效降低空气中苯系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