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荃  袁秀顺 《环境化学》1989,8(4):35-40
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中可溶态和悬浮态中铁的形态分析.将Fe~(2+)与邻菲罗啉的显色反应引入流动系统,用固体抗坏血酸方便地将Fe~(2+)预先还原.O—2.5ppm的Fe~(2+)符合比尔定律,测定限为O.02ppm,低于已报导的文献.2ppm Fe~(2+)经五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进样频率250次/h.进行了雨水、湖水、自来水中铁的形态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连续施磷处理下稻田磷的径流损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生态环境》2005,21(3):29-33
  相似文献   

3.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虽然对铝毒已开展广泛研究,但铝毒与植物根表铝形态分布的关系还不清楚。以大豆(Glycine max)为研究对象,通过氮铝交替和氮铝共存2种处理方式的水培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对大豆铝毒的影响以及氮铝相互作用对根表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铝共存时,硝态氮体系中大豆根表吸附的各种形态铝含量均高于铵态氮体系。氮铝交替处理导致铝对大豆产生毒害,铝显著抑制大豆根伸长,降低大豆生物量,但在铵态氮和硝态氮体系中铝对大豆的毒害程度相近。无论是无铝对照还是有铝处理,硝态氮体系中大豆的生长情况均优于铵态氮体系。硝态氮处理还促进了大豆根系对K、Mg和Mn等元素的吸收。氮铝共存时,铵态氮可通过离子竞争作用缓解铝对大豆根系的毒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阳市红枫湖中溶解态锌、颗粒态锌及颗粒态锌中不同结合形态的研究,探讨了红枫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锌的主要赋存形态与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红枫湖总锌的质量浓度为0.72μg·L-1~13.04 μg·L-1,污染较轻.红枫湖南湖总锌全年均高于北湖,主要是位于南部的羊吕河输入所致.红枫湖水体中锌的主要赋存形式是溶解态锌(占总锌的70%);颗粒态中AEC(吸附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结合态锌是最主要的赋存形式(占颗粒态锌的72%).溶解态锌含量夏季低而冬季高,_主要是因为复季生物吸收与吸附、以及冬季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的释放.颗粒物中有机结合态锌的变化主要受湖泊藻类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中NH4^+—N和NO2^——N转化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聚乙烯醇(PVA)(ρ=gL^-1)的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和假丝酵母3种菌株进行固定化,所得的凝胶颗粒机械强度好,经久耐用,运用这3种菌株的固定化细胞对养殖水体中NH4^ -N和NO2^--N进行转化,其最适作用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分别为:6.5-8.5,7.0-7.5及5.5-7.0,且对水质初始氮浓度有很强的适应性,3菌株经固定化后,其对养殖水体中NH4^ -NT和NO2^--N的转化效率明显优于其游离细胞,若将3菌株按2:1:2组合成复合菌株并固定化,其以养殖水体中的NH4^ -N和NO2^--N论效果将更佳。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稻田磷素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田间测试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收获带走的磷量平均为47.5kg·hm-2;土壤表层0—10cm富集的磷、整个稻季径流流失的溶解态磷、颗粒态磷和总磷与施磷量呈线性相关关系。水稻生长季由径流损失的总磷量约在1.3~5.1kg·hm-2,损失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肥会增加磷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施磷量30kg·hm-2条件下,水田磷素流失量相对很小。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稻季建议施磷量为50kg·hm-2。  相似文献   

7.
某些市售化肥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国内使用的部分化肥中Fe、Mn、Cu、Pb、Zn、Cd和Hg的总量及可溶态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氮肥和钾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复合肥和磷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绝大多数化肥中Cu、Ph、Zn、Cd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使用是安全的。但某些复合肥料和电子束脱硫生产的氮肥中Hg含量过高,个别复合肥料中Zn含量过高,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胡霞林  刘景富 《环境化学》2011,30(1):252-262
自由溶解态浓度可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本文介绍了微耗损固相微萃取(nd-SPME)技术测定自由溶解态浓度的原理、测定条件和基质干扰等影响因素,并着重总结归纳了nd-SPME技术在在环境基质和生物基质中有机污染物自由溶解态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腐殖酸络合态铜对鱼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尚平  陶澍 《环境化学》1999,18(6):547-551
采虹方头鱼和阳离子树脂半透膜囊在添加和未添加腐殖酸的铜溶液中的暴露实验显示,树脂半透膜囊和鱼对游离铜的吸收与体系游离铜浓度均成线性关系。实测数据表明,腐殖酸能够抑制鱼鳃对铜的吸收;进一步的计算结果显示,腐殖酸络合态铜仍可以被鱼鳃所吸收。在相同的浓度条件下,鱼鳃对络合态铜的吸收率远低于对游离态铜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10.
11.
上海市蔬菜地土壤硝态氮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上海市郊不同管理方式下菜地表层土壤采样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为基础,并以水稻土等土壤作为对照,以期了解上海蔬菜地土壤硝态氮的现状,为菜地的合理施肥提出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土壤的硝态氮的NO3--N质量分数差异明显。大棚蔬菜地土壤中NO3--N明显高于其它其他用地管理方式下的土壤,依次为:w(大棚蔬菜地)>w(露天蔬菜地)>w(传统自留地),而且土壤硝态氮的积累是全剖面性的,而非仅在表层,如在80~100cm土层,大棚土壤硝态氮也为农田的好几倍。而且,大棚蔬菜地土壤盐渍化明显,主要特点之一是硝态氮积累,盐分高的土壤一般硝态氮也高。此外,长期大量的N肥投入引起了土壤酸化。土壤pH与土壤NO3--N质量分数呈线性负相关,经统计检验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黄潮土的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农村生态环境》2003,19(1):27-30
  相似文献   

13.
河套灌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生态环境》2005,21(4):74-76
  相似文献   

14.
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 h半致死剂量的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溶液中(10 mg·L-1 NaNO2和300 mg·L-1 NH4Cl),检测6、12和24 h各点及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aNO2处理组血细胞密度(THC)(p<0.05)、甘油三酯(TG)(p<0.05)...  相似文献   

15.
王家宏  郭茹  曹瑞华 《环境化学》2020,39(6):1660-1669
本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Fe_3O_4@Mg(OH)_2材料,并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络合态的Cr(Ⅲ)-EDTA,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BET)、扫描电镜(SEM)、热重(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来表征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特性.结果表明,Mg(OH)_2已经成功的负载到了Fe_3O_4的表面,对水中络合态Cr(Ⅲ)-EDTA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5.52 mg·g~(-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拟合,随着pH的增加吸附量不断减少,水中高浓度的阳离子对吸附产生促进作用,并且脱附实验证明材料有很好的可循环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及合理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 a 6季作物收获后测定不同施肥方式下潮土1 m土层中的硝态氮,结果表明无论是0~20 cm、80~100 cm还是0~100 cm土层,其硝态氮含量顺序均是N>NK>NP>NPK>SNPK>MNPK;0~2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降水量大则硝态氮向下淋溶较多;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有减轻淋溶的作用。0~60 cm土层中硝态氮相对值在测定时期及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郜红建  蒋新 《生态环境》2004,13(3):399-402,413
土壤中农药结合残留态的形成,导致其活性暂时降低,但并未从土壤中消失,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又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并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性,从而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质量。文章论述了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的定义、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老化和释放过程及机制。土壤中结合残留态农药主要通过吸附过程、化学反应及物理镶嵌等作用而形成,其形成过程受农药的结构和化学特性、土壤理化性质、环境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老化是化合物和土壤组分紧密结合,减少被普通提取方法提取出来的数量,降低了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同时老化的物质在土壤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又重新释放到土壤溶液中或进行矿化,此过程可以通过物理一化学机制或生物化学作用而发生。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的结合残留态农药又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可能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所吸收,并沿食物链富集和放大或进入水体污染水产品和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威胁人体健康。文章还分析了土壤结合残留态农药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此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态养分从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开云  王玉芹 《环境化学》1996,15(5):420-426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第四纪红壤进行淋洗试验,旨在研究第四纪红壤中阴离子态养分的含量及其淋失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各种可溶发生 阴离子态养分含量除NO^-3和Cl^-外,其它都是很低的,6种阴离子在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强弱顺序是:Cl^-〉NO^-3〉H2BO^-3〉SO^2-4〉mOo^2-4?〉h2po^-4,而土壤对它们的固定或吸附能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田土壤中的有效态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农田主要类型耕层和剖面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镍平均含量为0.38±0.15 mg·kg-1,含量范围为0.111.58 mg·kg-1.全省土壤有效态镍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频率分布大多集中在0.250.40 mg·kg-1含量范围.全省主要类型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高低为棕壤土>栗钙土>褐土>潮土.4种类型剖面土壤不同发生层中有效态镍含量自上而下均呈显著下降,表层土壤有效态镍含量大体是底层土壤的2倍左右.4种类型耕层和剖面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变化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变化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低可作为表征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水肥耦合效应对保护地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保护地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主要受灌水和施氮的影响,且灌水影响程度大于施氮,灌水与0—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而与施氮呈正相关。20—40cm土层和40—60cm土层硝态氮也主要受灌水和施氮的影响,但施氮影响程度大于灌水。灌水和施氮对0—2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影响有相互拮抗作用。施磷对3个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